封面故事

交大第一位女校長吳妍華 要做就做最好

國立交通大學現任校長吳妍華。
吳妍華提供
第84期
李佳鴻
女校長吳妍華 領軍交通大學

2011年2月開始,以理工科系為主的台灣國立交通大學,竟然出現了創校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校長」,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身兼交大校長、傑出女科學家、教授等多重身分的吳妍華,招牌的大波浪捲髮與率性的皮衣、襯衫、褲裝打扮,渾身散發著「不讓鬚眉」的氣概:「我這個人的個性就是,一旦決定要做,就會把事情盡量做到最好。」

吳妍華小檔案

現職: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代理系統校長


專長:
    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分子病毒學


學歷:
    台灣大學農業化學學士
    台灣大學醫學院生化碩士
    美國田納西大學生化博士


經歷:
    美國喬治亞城大學醫學院生化系研究員
    美國BRL公司顧問
    陽明醫學院生化學科副教授
    陽明醫學院生化所所長
    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所長暨科主任
    陽明大學教務長、代校長
    陽明大學校長
    總統府國策顧問
    行政院科技顧問
    國家衛生研究院諮詢委員、董事


學術榮譽:
    慶齡醫學研究講座
    第九屆全國十大傑出女青年(學術獎)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教育部教學特優教師
    教育部學術獎(醫科)
    教育部第二屆國家講座(生物暨醫農)
    中央研究院院士
    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

提到大學校長,一般人腦海中會浮現出穿著中山裝、戴著眼鏡的博學之士。沒想到從2011年2月開始,以理工科系為主的台灣國立交通大學,竟然出現了創校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校長」,讓許多人跌破眼鏡。尤其這位校長還公開宣稱:「曾經不想被選上。」

以男生為主的交大校園早年曾流傳這樣一句話:「交大無美女。」現在不但有女校長,還是一位燙著大波浪捲髮,穿著窄裙與高跟鞋的「美女校長」,令人格外好奇她的來歷。

究竟這位女士是何方神聖?

觀察1:

本來不想當校長,既來之則安之

2011年2月11日,在交通大學校長交接典禮上,中研院士、前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由前校長吳重雨手中接下重任,交大就此迎來了第一位女性校長吳妍華。

有別於一般致詞時的嚴肅與八股,吳妍華的演說「出人意表」,她竟然表示自己「不適任」。原因有四,一是交大95%屬於理工領域,而她的專長是生物醫學,不懂理工;二是她已經當了十年的陽明大學校長,現在又到交大,擔心被認為「很愛當校長」;三是她覺得年紀也大了,頂多再做一任四年,能做的事情有限;四是她有工作倦怠感,擔任校長沒有時間旅遊、陪伴親朋好友,感覺累了。

這樣「另類」的致詞史無前例,也令人更好奇這位身兼校長、傑出女科學家、教授等多重身分女子的廬山真面目。

早春之際,位於新竹的交大光復校區透露著幾許春天的清新朝氣。走進聞名的浩然圖書館,雖然是以理工為主的學校,卻意外地充滿人文氣息,有秦俑古董擺設,又有書畫掛在廊上。再往裡走,寬敞的校長室擺了各式獎盃。

吳妍華校長剛剛結束了一個小型會談,親切地起身招呼。招牌的大波浪捲髮與率性的皮衣、襯衫、褲裝打扮,渾身散發著「不讓鬚眉」的氣概。

談到新接任的校長職位,吳妍華快人快語:「本來我不太想被選上交大校長,因為做十年已經有倦怠感了,想好好回去實驗室跟學生、助理在一起,所以現在學生是有點傷心,特別是助理已經跟了我十五年了……有時候要做不做很難取捨。有的老師開玩笑說,我的職業已經變成『大學治理』了!」

話雖如此,吳妍華馬上展露巾幗英雄本色:「那現在既然來了就好好做,我這個人的個性就是,一旦決定要做,就會把事情盡量做到最好,所以我不後悔。」

接著她加重語氣說道:「到交大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陽明已經三十幾年,所有的人想甚麼我都知道,交大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另外,交大的藝文氣息濃厚,像浩然圖書館有一些古文物、藝文空間,走廊都有書畫,我最喜歡了。如果有空閒時間,可以聽一些演講,或者看一些表演等,再加上學系很多元,有資訊、產業、社會文化相關科系……」吳妍華停了停,揚聲笑道:「所以倦怠感已經都不見了!」

 

吳妍華擔任陽明大學校長績效小檔案

2002年

*   與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共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首創大學跨校整合運作機制。

*   與政治大學及台北藝術大學共同簽署學術合作辦法,以融合各校特色及文化並強化專精領域。

*   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成立「基因體學研究暨發展中心」。

2003年

興建圖書資訊暨研究大樓,2006年落成啟用。

2004年

奉行政院核定,陽明大學與宜蘭縣政府、退輔會共同開發「生物醫學科技園區」。

2005年

奉教育部核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為陽明大學教學醫院。

獲教育部同意分五年核撥95名教師員額,改善臨床教學。後於2008年函示實撥60名員額。

2006年

*   執行教育部為期五年之「發展國際一流大學暨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並於同年改組「榮陽基因體研究中心」發展附基因體研究,設立腦科學研究中心;復於2008年設立生醫光電跨領域研究中心。

*   進行系所整併,提升行政效率。

2007年

*   增設人文與社會科學院,並進行通識教育改革。

*   成立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   成立藝文中心,專責辦理各項藝文活動。

2008年

成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開啟陽明大學在蘭陽地區醫療服務之新紀元。

觀察2:

學術表現成績傲人,治校成果斐然

吳妍華的求學歷程一帆風順,是天生的學術研究專才。台大農化系畢業後,吳妍華考上台大醫學院生化所碩士班,轉唸生物醫學;而後到美國田納西大學攻讀生化博士。1979年,吳妍華回國後的第一志願,其實是到師範學院教書:「我本來胸無大志,回國後我的先生先找到清華大學的教職,我就想就近在彰化師範學院當兼任老師。但彰化師範學院不要博士,剛好陽明醫學院在徵海外學人,所以我就到陽明了。」因此,吳妍華常會講她所經歷的是「意外的人生」。

說是「胸無大志」且「意外」,但吳妍華的學術表現成績傲人,屢獲榮譽獎項,包括第九屆全國十大傑出女青年、教育部學術獎、教育部國家講座,並於2000年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同時,吳妍華在陽明一做,就從教授做到了校長。從2000年到2009年,她的生涯重心轉向學校行政,整整十年掌管陽明大學校務。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唐高駿如此形容吳妍華:「只要是對的事情,雖千萬人吾往矣!」

但這麼「敢衝」的吳妍華,一開始也不是自願要當校長的。當時原本擔任陽明大學校長的曾志朗被徵召當教育部長,空下來的校長位子由吳妍華代理,「之後就不歸路了。」吳妍華開玩笑說。

說起為何接校長的職位,吳妍華不改快節奏的說話速度,認真地解釋:「本來學術研究還是我最喜歡的工作,但看到國內國立大學醫學系裡,只有陽明沒有附設醫院,醫學教學面臨一些困難。所以我希望成立附設醫院,並且改善師資,讓學生能有更好的環境接受教育,對陽明的醫學教育有一些幫助。這是我最主要的目標。」

經過吳妍華的四處奔走與努力,陽明大學終於在2007年爭取到宜蘭署立醫院成為附設醫院,並於2008年正式改制,成為吳妍華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此外,包括優先聘請優秀的年輕學者回國、跟教育部爭取更多專業師資、設立腦科學與基因體研究中心、建立老師與學生宿舍等,吳妍華積極出色的作為,讓全校師生刮目相看。

號稱「全國最小國立大學」的陽明大學,學術成就亦不遑多讓。在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08年台灣基礎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中,陽明大學高居教師平均論文數全國第一名,在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中晉級為世界前500大。

英國《時報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THE-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2008年陽明大學排名341名;2009年的進步至306名;最新的2010年排名更挺進到全球第290名、亞洲第41名,位居台灣第4名。

在陽明十年,吳妍華繳出優異的成績單。她認真的眼神中透出一份篤定:「我想在陽明當校長的這段時間,我不後悔。」

觀察3:

嚴謹認真,「雖千萬人吾往矣!」

好成績的背後,是吳妍華與校務團隊的辛苦付出;而在吳妍華的行政團隊裡做事,並不容易。現任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任陽明大學校務長的羅時成回憶,吳妍華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謹認真,對所有人、事、物的要求都很高。「她愛穿高跟鞋,走路的速度又快,有時還用跑的,聽到高跟鞋『喀喀喀、喀喀喀』的聲音,就知道她來了,很多同事壓力很大。」

有時碰到重要的事情,吳妍華還會深夜將團隊叫起來到學校開會,第一時間做處理。「她會三更半夜打電話把我們叫起來。一般人下班就下班了,她不是,她想到事情就打個電話把幾個人都叫來,吩咐事情應該怎麼做。」羅時成印象最深刻的是,2003年發生SARS,非常緊急,連夜開會。因為有一個學生感染SARS,對學校內、外都很重要,要趕快處理。羅時成說:「我們就深夜開會,而不是明天早上再來處理。」

對於吳妍華這樣的作風,羅時成顯然十分欽服:「她的作風強勢,但是大家都會服她。為甚麼?因為她對自己的要求最嚴格!」

吳妍華事事以身作則,在資源分配方面的「無私」,尤其難能可貴。曾擔任陽明醫學院生化所所長的吳妍華分配研究經費,是由最資淺的研究人員先發放,最後剩下的經費才歸她,因此她常常得自己想辦法籌措經費。她的學生、現任陽明助理教授游麗如感性地說:「早年的研究生,在唸書的時候很多都已結婚、有小孩了,老師一直希望在經濟方面盡可能地替我們爭取多一點空間。到現在她在所裡都是盡可能地讓學生不要在經濟上有壓力。曾經有一年經費不夠,就是老師自己掏腰包給我們錢。」

擔任校長期間,吳妍華更是堅持把經費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怕得罪人。在拿到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的預算後,陽明不是論資排輩地將錢分給每個教授,而是購買重要的大型研究儀器、實驗設備,還把博士候選人送到國外進修,把錢用在刀口上。

在吳妍華的嚴格要求下,陽明的校務行政效率面目一新。博士後研究生麥如村對此感受很深:「陽明行政人員的態度,在老師當了十年校長之後,改變很多。」他舉了一個學生都會碰到的例子:「以前要去出納組繳錢,進去之後,不會有人理我,要講:『我要繳錢。』他們動作還是慢慢吞吞。可是現在,我去陽明出納組繳錢,他們會主動問:『同學你有甚麼事呢?』不管你去哪個行政單位都一樣,他們都會很主動地問你需要甚麼樣的服務。」麥如村說:「老師在推動校務行政方面,只要她覺得這個事情是對的,不管怎麼樣,阻力多大,她都會去做。」

觀察4:

愛才惜才,全國最嚴格的大學校長

在學校教務運行上,由於事關學生的未來,吳妍華更是嚴格。一般大學的教師評鑑,常常流於形式,但對陽明全校教師來說,教師評鑑是很認真的「考試」,要是沒通過,可是真得「走人」的。

吳妍華坦承:「我可能是全國最嚴格的大學校長,每兩年做一次量性評估,就是看最後5%的老師到底有甚麼問題。」然而,她說明教師評鑑的真正用意,其實是要幫助老師。

吳妍華認為,老師在一個教育機構裡面,應該教學、研究與服務兼顧。有些老師選擇當研究型學者,可是即使是研究型老師,還是要教學;有些老師選擇以教學為重,校方也應尊重他的自由選擇。「每個老師到了第二年,要接聘書的時候,如果落在全校最後5%,院長、系所主管就要看一下他的問題在哪裡。也許是教學教得不夠,那就可以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問題在研究,就請資深的老師來幫忙,看他是不是因為申請計畫沒有通過、經費不足,學校就有一些經費可以稍微補助一下。一年之後再觀察看他有沒有進步,因為等於給他兩年的緩衝期,不行的話就不行了。」吳妍華說明她的考量與作法。

「很多學校,包括台大,都是五年對教師評鑑一次。很少人像我一樣在陽明推行每兩年評估。這樣也有好處,因為的確看到優秀的老師,通過這個評估,就可以有一些獎勵。老師可以進修,學校就有一些補助。」

吳妍華的所謂「嚴格」,這樣說來其實是愛才惜才的表現。

如今掌理交大,會不會也繼續實行陽明大學這麼嚴格的教師評鑑制度呢?

吳妍華坦言還在瞭解評估中。不過,她對交大目前實施彈性薪資的政策十分肯定:「彈性薪資就可以對達到一些標準的老師有所鼓勵,可以激勵研究、教學跟服務做得好的老師。」

理性思考、就事論事、做該做的事也許「知易」,實際上則是「行難」。但吳妍華紮紮實實地做到了。

觀察5:

運籌帷幄,新環境停、看、聽

剛到交大,吳妍華常會四處走走看看。得以欣賞綠意盎然的校園景致,吳妍華心情十分舒暢。談及此,吳妍華暫且放下理性的一面,以柔和的語調表示:「交大跟陽明是不一樣的學校,文化也不太一樣。我不會把陽明的作法完全搬到交大,要視情況而定。以後交大的問題就是我要負責任,可能有一些問題要改也要有一段時間,主要是要跟大家溝通,希望大家都認為這樣做比較好,那我才會去做。」

2002年,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及陽明大學等四所研究型大學,倡議共組台灣第一個聯合大學系統──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簡稱台聯大或台灣聯大,吳妍華於2008年出任代理系統校長至今。

對於交大的校務發展,吳妍華表示將運用台聯大代理校長的身分,推動「跨領域」的校際整合:「當時這四校結合,就是因為領域不一樣。陽明的強項是生物醫學,交大是理工電子資訊,清華是理學,中央有太空、地球科學,所以這四校一定可以整合這些領域。我們這次申請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腦科學由陽明主導,跟交大、中央三校合作,已經有團隊在申請計畫;光電是由交大主導,跟陽明、清華三校合作,都已經在做了。」

另外,也很喜愛文化創意領域的吳妍華表示,交大也已經開始與台北藝術大學合作成立「藝術與科技研究中心」,將科技跟藝術結合,發揮新創意。「像台北花博夢想館,就是科技跟藝術結合之後的作品,這方面的發展很重要。」

雖然剛來交大,吳妍華已經開始「動起來」:「我覺得交大最應該要做的就是校門口一進來就看到的行政大樓建築。行政大樓是學校很重要的地標,像國外史丹福(Stanford)等名校的大樓都非常好。但是交大的大樓就太老舊了,要重新進行校園規劃;還有人文社會學院的一些建築也需要整合。另外,老師跟學生的宿舍很重要,好的老師宿舍,也容易吸引招募到優秀的人材。學生也是一樣,生活環境很重要。這部分就還需要學校經費的配合。」吳妍華微微傾身,興致勃勃地擘劃未來治校願景……

吳妍華,這位「曾經不想被選上」的交大校長,雖是一介女流,談起校務卻欲罷不能,宛若運籌帷幄的大將軍!

看來,美女校長在交大,將不斷有令人驚豔的表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嬰兒潮世代老化 考驗美國醫療制度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1946~1964年大量出生的人口稱為「嬰兒潮」(baby boom)。據統計,嬰兒潮人口超過7千萬人,…
第19集:新的慢 熟的快
「小王!你寫報告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越來越好了耶!」 「當然,士別三日,我早已非吳下阿蒙了。」 「跟你之前慘不忍睹的報告完全不同了,…
金融危機衝擊 美律師業前景堪慮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眾多美國律師事務所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合併、裁員浪潮。為此,紐約市律師協會破天荒為失業律師再次就業提供諮詢服務,…
冬日鹽田風光
今年初的某個冬日,阿丹來到台南北門的「井仔腳瓦盤鹽田」。這地名唸起來拗口,卻頗有來頭。此地可是台灣最古老的現址鹽田,有近二百年歷史。「…
連升5季 德經濟走入良性循環
2009年,德國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德國統計局雖將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由-4.9%修正為-4.7%,…
紀伊國屋書店 提供國際觀的閱讀
隨著網路購書的興起,實體書店面臨了前所未有的經營挑戰。有人覺得,只要透過網路搜尋資料,就可以滿足需求了,實體書本的功能逐漸式微。…
麵線羹 南北大不同
麵線羹(也叫做麵線糊)跟大腸麵線、蚵仔麵線都是用紅麵線、放紅蔥頭,看起來也挺像,吃起來也相似,那這幾種食物應該沒有什麼太大差別。不過,…
喉舌專欄批美國人「無德無信」?
中共官媒人民網近日開設專欄「無德無信美國人」引發熱議,中國網民幾乎一邊倒地質疑人民網的用意。有媒體指出,這種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