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1978年改採「開放」政策,台灣則於1987年10月開放探親,兩岸逐漸恢復正式的經貿關係。近幾年,特別是自2008年國民黨重返執政以來,兩岸經貿交流加速,從兩岸全面直航到全面開放陸客來台旅遊、簽訂ECFA,更在2011年初步開放了陸客自由行。
6月28日,兩岸正式開放陸客自由行。中國大陸開放自由行的城市為北京、上海、廈門,每日來台人數上限為500人,最長可停留15天。陸客申請自由行的條件有三:一、20歲以上,存款須達20萬元台幣,或年收入達67萬元台幣,或有信用卡。二、18歲以上在學學生,憑學生證申請。三、至少提供200萬元台幣旅遊平安保險。
免於團進團出真正欣賞台灣之美
過去,陸客只能跟隨旅行團進出,旅遊地點受嚴格控制,旅遊品質無法保證。不過,也有少數陸客在開放自由行前,就以商務簽證進入台灣「自由行」,並在部落格寫下遊記,這些遊記在網路上受到兩岸網友高度好評,讓開放自由行的議題持續發酵。
這些背包客擺脫旅行團的束縛,漫步在台灣各個角落,感受兩岸的不同,他們普遍的感受是:台灣政治開放、保留了中華文化、人們熱情有禮、宗教信仰興盛且自由。這些洗禮漸漸地影響中國民眾的思維。
像是北京24歲的女孩趙星,2010年來台獨自旅遊11天,在部落格上寫下8萬字遊記,短短3個月內就有280萬筆的點擊,也引發台灣媒體的關注。2011年趙星更因此來台出書,書名為《從北京到台灣,這麼近,那麼遠》,她提到,在11天的旅程中,每個地方都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甚至與她印象中令人恐懼的「綠營」支持者接觸,也不覺得他們像大陸宣傳的那麼可怕。因此,她告訴友人千萬別被中國大陸的電視新聞給騙了。
北京二十來歲的網頁設計師劉宵,也是環島遊歷台灣15天後,在部落格上寫遊記,網頁瀏覽量超過230萬。劉宵說,台灣人的待人處事,在在讓他發現了在大陸早已失去的傳統中華文化美德。此外他也見證了五都選舉,感受到華人也可擁有民主與自由。
上海作家顧月華2010年來台北參加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年會,當年12月在網路上寫了一篇文章〈台灣就是這樣令人感動〉。文章中寫到她驚訝地在台北捷運發現乘客會讓座、排隊,在台北花博會場上見不到高官專用的VIP通道,十足見識了民主社會裡「人人平等」。這些文化的洗禮,讓她在文末寫道:「台北我會再來,在陌生的台灣,我感動得哭了。 」
這些陸客「自由行」見證到兩岸社會的不同,也讓台灣民眾從他們的眼中重新認識自己生活的土地。
人數不如預期一窺中共政治操作
根據台灣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自2008年7月中旬開放陸客來台旅遊以來,到2010年底,已有超過300萬人次陸客來台,觀光團與商務及學術訪問團比例約2:1,而台灣旅行業則估計,自由行一年至少可帶來一百八十多億元商機。
然而,即使台灣旅遊界對開放自由行的期待很高,但到目前為止,陸客來台自由行的人數還遠不如預期。開放滿月後,花蓮旅遊業者在媒體上表示,預期的陸客潮並未出現,人數不增反減,花蓮火車站統計,中國觀光客承載人數從3、4月的單日最高五千多人盛況,跌到1,500人,差了三倍多。
根據移民署入出國事務組統計,從2011年6月到10月,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個人旅遊總計14,845人,每天平均約157人,與每天500人上限差距很大。即便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稱陸客自由行來台有增溫的趨勢,陸委會指稱的11月陸客自由行人數也僅僅6,726人,平均每天224人。目前,大陸也將希望第二波能夠開放的七城市名單提交給台灣,還有待台灣主管機關的後續處理。
開放團進團出的陸客來台後,媒體一直營造陸客來台消費驚人的輿論。但當去年4月陸客來台旅遊人數下滑後,中國官方試圖開啟自由行的管道,再造聲勢。但由個人意願為動力的旅遊不是透過政治手段能動員的,因此申請自由行的陸客人數並不踴躍,所帶來的消費力因此也不如預期。
然而,不論官方的動機為何,兩岸人民真正開放的交流有其正面價值。台灣官員、業者與民眾不必對自由行未達預期感到失望,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旅遊常態。而台灣保有的豐富傳統文化與自由民主社會的價值對陸客的衝擊確已漸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