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在地攝影師陳柏銓 記錄鄉土 讓年輕人回家鄉

陳柏銓探索雲林,用自己的鏡頭和讀者對話,圖為《雲林有大家》和陳柏銓的名片。李唐峰攝影
陳柏銓探索雲林,用自己的鏡頭和讀者對話,圖為《雲林有大家》和陳柏銓的名片。李唐峰攝影
第117期
鄭少凡
「人生走到了現在,我走進了雲林,因為看見了大家,也才看見了自己。」
陳柏銓,一個電腦工程師,帶著攝影機,隻身深入完全陌生的雲林,
尋找拍攝的主題,實現了他想好好探索台灣的願望……

翻開厚厚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一張張雲林鄉土照片映入眼簾。鏡頭視角穿過麥寮、台西等台灣沿海鄉鎮,六輕周圍荒涼的土壤、破舊的老厝、養蚵的老農與靠海維生的漁民,在這裡奮鬥著。

老人與破舊的環境──雲林縣鄉鎮人口外移問題,馬上抓住讀者的目光。

以攝影呼喚年輕人「回家」打拚

隨著鏡頭的移轉,在這些荒蕪景象中,許多精緻的在地文化與認真的面孔:公仔工藝、布袋戲布偶工藝、香包工藝……漸次呈現。仔細觀察,這些偏鄉裡,還有許多值得關懷的人事物。

最後,在鏡頭的深入挖掘下,發現了許多年輕的面孔。三、四十歲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有的接下家業經營,有的在農田裡種起了有機蔬果。在這些年輕人身上,似乎看到了雲林偏鄉未來的希望。

這就是不到三十歲的攝影師陳柏銓,自費出版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他運用攝影鏡頭讓台灣人重新發現在地文化,希望藉此號召年輕人「回家」打拚,讓城鄉間的差距縮短。

剛從印刷廠「監工」完的陳柏銓,手裡拿著厚厚的《雲林有大家》書稿,介紹自己的綽號叫「阿破」,「因為我很喜歡『破』這個字,因為有打破、突破的意思。」

的確,今年才二十來歲的陳柏銓,人生道路似乎有些不循「正軌」:一個成大資工系、交大多媒體工程研究所畢業的電腦工程師,正當同學都在努力衝刺事業時,他卻選擇投入在地攝影的工作。

旅行的意義不斷轉變 決定探索台灣

這段轉折得從他的旅行經歷說起。年齡雖不到三十,但旅行的意義對陳柏銓而言,卻有多次深刻的轉變。

陳柏銓從大三起就開始自助旅行。第一次是和幾個朋友到德國,用自己的雙腳走在異國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嘴問出該走的路。那時,還是學生的他發現,旅行就是「去看見那多采多姿的世界」。

第二次自助旅行是在大四時,他隻身到了雲南,徒步翻過了許多雲霧繚繞的山嶺,並走過許多人煙稀少的村落。他熱愛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那時,他發現「一個人也能在這個世界來去自如」。

緊接著,研究所一年級時,他去到了希臘,為那裡的陽光和海洋著迷,不由自主地用相機拍下那些美景,不知不覺就拍了六千多張照片。

但是從希臘回來後,他感到莫名的空虛,心想連希臘這種全世界頂尖的美景都看過了,接下來呢,難道又是一個景點接著一個景點不斷地照相?而自己對當地又瞭解多少?「我的目的只是那些未曾見過的風景嗎?」陳柏銓反問自己。

於是,他開始轉變旅行的方式,改成在當地待上一段時間,真正地融入當地文化,並觀察不同的生活方式。研究所畢業後,陳柏銓趁著當兵之前,到印度當了62天的義工,協助當地的非政府組織教育當地貧民區的孩童,並用最後兩個星期隻身在印度旅行。

在擔任志工期間,陳柏銓與許多國外的實習生交談,常被問到「台灣有甚麼」?他答不出來,這才驚覺自己出國那麼多次,看到了國外許多美景,卻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毫無所知。

印度之旅徹底使他轉變對旅行的思考。旅行,不只是不停地走在異國的土地上,而是回頭發現自己生長的土地上,那些熟悉卻不曾注意的人文、自然景致。他決定要好好探索台灣。

當兵期間,陳柏銓被調到台東服役,因離家遠,假日時便在當地民宿「以工換宿」,與當地民宿業者、咖啡店業者交朋友。他看到了原來生活有那麼多種方式,不是只有當工程師這樣一條死板的路。「其實生活的路沒有那麼窄啦!」陳柏銓開朗地說。

深入在地 熱情製作《雲林有大家》

退伍後,陳柏銓依照自己的專業擔任網頁工程師的工作。這段期間,他開始整理印度之旅的照片,自費出版了圖集《印度‧漂流》,對那段生命過程作了紀錄。出版後自行放到四十多個商家寄賣,頗受熱愛旅行的學生們歡迎,印了一千本,兩年內銷售殆盡。

偶然的情況下,《印度‧漂流》被雲林縣文化處看見,很讚賞陳柏銓寫實的攝影手法,邀請他接下一個雲林攝影專案。雲林縣文化處長李明岳說:「我們的刊物很美很感人,卻一點都不真實。你的觀點很好,我們想請你寫本雲林的書。」陳柏銓問:「主題是甚麼呢?」處長回答:「隨便你,你就放手去做吧!」就這樣,一個電腦工程師,帶著攝影機,隻身深入他完全陌生的雲林,尋找拍攝的主題,實現了他想好好探索台灣的願望。

起初,陳柏銓工作之餘,每個週末搭火車從台北南下到雲林拍照,週日再趕回台北。去年,他卸下了工程師的職位,全身心投入雲林,以年輕人回家為主題,寫實地記錄雲林人口外移的現象,並用鏡頭捕捉在地美與醜的景與人,讓讀者關注那些平常沒注意到、卻在身邊的種種台灣鄉土景象。

在投入的過程中,他發現要記錄的東西太多,這本圖文集頁數達三百多頁,文字達三萬多字,還加上中英翻譯對照,遠遠超出縣政府給的十幾萬預算。

陳柏銓說:「若要隨便交差也行,但我不是這樣的個性,我打算把這本書作成經典,可以流傳給子孫的那種!」於是他上群眾募資平台,爭取網友小額的贊助,募到約數萬,剩下的三十來萬得自費。他借了錢,決心用熱情製作自己的書。

整部書的步調,由一個陌生人的視角進入雲林,從地層下陷、六輕周遭環境殘破的景象,然後進入雲林與海的連結:有蚵農、養殖業者、漁夫,漸漸進入這些小人物的面孔,顏色開始繽紛,在地文化特色不斷浮現,由傳統工藝的老師傅,認真製作著戲劇臉譜、布袋戲布偶、捏麵人、香火袋……最後進入到年輕人回雲林家鄉打拚的面孔,點出「讓年輕人回家」的主題,充滿著鄉土與人文的關懷。

「一部分是希望年輕人能回家,那邊才有希望,城鄉差距才不會大!」陳柏銓期許地說。他預計印刷1,500本,在印製的過程中,網路上就預購了200本。

在行走雲林的過程中,陳柏銓證實了先前對旅行的體會──旅行不只是出國看奇聞異事,而是走回台灣,用攝影機關懷鄉土,喚起人們對土地的情感,同時也找到自己與土地的聯繫。他在部落格寫道:「人生走到了現在,我走進了雲林,因為看見了大家,也才看見了自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黑暗中用手機 傷視力或致失明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機不離身」,無論是工作、學習、用餐、休閒時或是空檔,心思往往被手機牽制住,似乎沒把手機帶在身邊就缺乏安全感。但是,…
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的制度因素
自從6月19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放棄盯住美元之後,從人民幣匯率21日至25日這一交易週的市場表現來看,在人民幣升值這場長跑中,…
流通業教父徐重仁開講 教年輕人走出22K
「台灣流通業教父」徐重仁,曾任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統一流通次集團多家公司董事長。信手拈來,各種耳熟能詳的連鎖店,除了7-…
你不知道的共產主義
中國與台灣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一方是共產世界,一方是民主世界。身在自由民主天空下的台灣人,對於「共產主義」又知道多少?最近,…
有趣的混搭
現在地球平了,Facebook挺熱絡,文化交流也多了,人總是會被刺激得想做一點改變。混搭,其實也不是新名詞,老一輩人常罵中不中、…
中共建政60年:「五鬼」依舊鬧中華
20世紀前20年(中共官史稱之為「五四時期」),中國的改良主義學者認為中國的弊端在民品劣、民智卑。胡適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了「…
溫家寶破中共常規 高調耐人尋味
最近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忽然屢發高調,引來各界人士的猜疑和評論。有媒體認為,溫以此感慨自己處境以求同情;更有人認為,…
第十四集 揭開「心腦」型人的神祕面紗
心腦型人的行為症候群 見機即行,做了再說 凡事簡化,瑣事勿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