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看

壹電視易主 跨媒體壟斷法仍步履蹣跚!

壹傳媒最近將旗下的壹電視賣給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引發台灣社會關注。Getty Images
壹傳媒最近將旗下的壹電視賣給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引發台灣社會關注。Getty Images
第123期
鄭少凡

壹電視易主,收購者是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這是一顆投進台灣傳媒業的震撼彈!

壹傳媒老闆黎智英三年前在台灣創立的壹電視,轟動一時。未料因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杯葛,遲遲上不了架,投入了近百億資金卻血本無歸,只好認賠退出電視市場。

購買壹電視的練台生,除了擁有年代電視外,還代理了許多電視頻道,並在花東擁有幾個系統台,用戶數約八萬。練台生名下系統台的用戶數量雖不多,但傳聞他在有線電視系統業的影響力很大,從早期就在該產業裡合縱連橫打出一片天,是系統業界的大老,現與富邦集團的蔡明忠、旺旺集團的蔡衍明分庭抗禮,是台灣有線系統業的三大霸主之一。

今年對台灣傳媒業來講是個多事之秋。台灣傳媒史上最大規模的併購案「旺中案」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有條件通過後,引發了9月1日媒體改革史上最大規模的遊行,記者、NGO團體、學生走上街頭要求制定反媒體壟斷專法。壹電視在這一連事件的餘波蕩漾中宣告易主,更凸顯出台灣制定跨媒體壟斷法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到底台灣傳媒業發生了甚麼問題?

有線電視產業結構特殊缺乏跨媒體壟斷法令

台灣的有線電視產業,從早期未合法前的「第四台」開始,在1993年政府將其就地合法化後,出現了數百家系統業者爭奪市場的戰國時期。後來漸漸由財團整併,經過二十多年來的演變,成為現在「多系統業者」(即Multiple System Operation,簡稱MSO)分食的局面。

由於有線電視經營區被劃分成51區,在多數經營區裡呈現獨占與雙占的局面,系統經營者毛利率高達40%,是坐收現金的金雞母行業,因此受到外資的覬覦,私募基金在2000年左右紛紛入場,使得台灣五大MSO業者一度皆由外資所有。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後,外資逐漸退場,本土資金開始接手。

如今媒體漸由大資本掌控,加上數位匯流的時代來臨,業者更積極藉由跨媒體的整合以及不同傳播平台的合併,以發揮數位時代的跨媒體、跨平台的商業綜效。

在這個歷史大背景下,台灣的傳媒業近年來發生的一連串併購案中,金額一個比一個龐大,爭議性也越來越高。

有線電視系統業在台灣向來是由少數人壟斷的產業。但以往因利益關係複雜,加上資訊不透明,較少人去討論該產業與消費者的關係。壹電視的易主,再度凸顯了以下問題:掌握有線電視系統業的少數人,支配人們每天收看的電視的一切資源,並用不透明的機制決定頻道上下架,導致台灣大眾每天看到的有線電視頻道,是由這些少數人經過複雜的利益關係而篩選出來結果。

系統台事實上就是電視頻道的通路,掌握通路就能決定內容。本來持有系統台的外資漸漸撤出台灣後,這些系統台也就成了本土財團的兵家必爭之地。大老闆們想掌控系統台,同時也想擁有媒體,讓自己坐擁話語權。

掌握通路(系統台)同時也掌握內容(頻道),無疑是坐擁影響力最大的方式;但就公眾角度來看,卻很可能造成言論多元的損傷。

「台灣有線電視的獨占性在世界來講算是很特殊的。」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表示,台灣自九零年代有線電視私有化以來,沒有規範私人資本,所以在水平與垂直整合上自相競合。反觀國外許多國家,都是以公共媒體為大,不像台灣放任私人資本在有線電視領域坐大。

林麗雲分析,目前台灣有線電視市占率達七、八成,而無線電視才二、三成;反觀鄰近的韓國,無線電視占有率達七成以上,有線電視不到三成。雖然最近韓國開始開放有線電視,但對私人資本的進入還是採取諸多管制。另外像是英國與德國,主要也是以公共媒體為主。

林麗雲解釋:「為何國外會做這樣的規範?因為有線電視系統平台很重要,一旦落入私人之手,就沒辦法規範!」

從2008年旺旺集團併購中視、中天電視台、《中國時報》的「三中案」,到2009年富邦集團購買第一大MSO業者凱擘媒體的「大富案」,到今年剛由NCC有條件通過的旺旺中時集團併購全台第一大MSO中嘉有線網路系統的「旺中案」,到近來傳出富邦集團可能收購壹傳媒在台灣的平面媒體,以及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購買壹電視一案,在在都顯示出跨媒體併購可能產生言論集中、壟斷市場的疑慮,同時也顯示出台灣《廣電法》對於跨媒體壟斷的規範明顯不足。簡言之,台灣急需完善跨媒體壟斷的相關法令。

但是,台灣目前的廣電三法(《廣播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中,關於媒體集中度的規範僅寥寥幾筆。主要是《有線廣播電視法》第21條提到,有線系統經營者訂戶數不可超過全國總訂戶的三分之一,系統經營者家數也不得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42條則規定,垂直整合利用頻道不可超過四分之一。這樣的法規,早已無法因應當前媒體併購所產生言論集中的問題。

跨媒體壟斷法修法迫在眉睫

對旺中案通過以來,跨媒體壟斷所出現的打壓異己、踐踏新聞倫理的現象,引發了9月1日台灣新聞史上最大規模的抗爭行動――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當時有近萬人上街發出怒吼,要求NCC制定跨媒體壟斷法,針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大型媒體併購案提出合宜的規範方式。

NCC於2006年成立,就是為了因應負責數位匯流時代的媒體規管。但奇怪的是,NCC從成立到現在,尤其在歷經了「三中案」、「大富案」後,審理的NCC委員們也都切身瞭解規管跨媒體併購之法規的重要性,但對於數位匯流時代而言相當重要的跨媒體相關規範法規,制定的腳步卻龜速不進。

經過了「旺中案」和91大遊行後,公民社會凝聚了更多制定此法的共識,但NCC對於修法的態度依然淡定。主委石世豪在立法院表示,不會另立跨媒體壟斷專法,而會在行政院的「數位匯流發展方案」中,以現行的廣電三法修正中加入跨媒體壟斷相關法條,並強調NCC已成立工作小組討論,進行草擬法條的研議。在立委質詢下,石世豪才表示預計在一年內完成法條的草擬送到立法院,預計在民國103年會完成修法。

但問題是,即便修法過程順利,103年在立法院通過修法,中間仍然有兩年的空窗期。這樣的修法時程,是否在暗示業者及早進行跨媒體併購?此外,NCC的修法版本是否符合社會期待?送進立法院後,在各方利益團體遊說下,能否順利通過合宜的法條?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如今,在這一切仍不確定時,已傳聞富邦集團的蔡明忠想要購買壹傳媒旗下的平面媒體;但蔡明忠已擁有全台二大多系統台的凱擘媒體和台固媒體,又有多個購物頻道,此舉自然引發外界疑慮。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也在此時拍板買下壹電視,以他在系統業界的影響力,加上代理多個頻道,現在又收購了壹電視,是否會造成媒體集中?在一切都需依法辦理的時代,問題的癥結點又回到:現行廣電三法對「跨媒體併購」毫無規範!

學者籲NCC以暫行規範實施

9月28日,台大新聞所舉行了一場對於制定跨媒體壟斷法的座談會,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羅世宏在會上提出修法草案版本。

羅世宏認為,負責任且專業的主管機關NCC不能事事都等立法院,必須善用權責制定規範,在符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的原則下,訂定「反跨媒體壟斷」的暫行規範,如此便可即時地規管當前正在發生的跨媒體併購的情況。「我覺得NCC絕對可以這樣做,而且有它的急迫性。」羅世宏在會上強調。

訂立暫時規範的作法也有先例。羅世宏提到,電視置入性行銷與節目贊助行為,都是目前法律所禁止的,但NCC為了開放,即依照行政程序法的規定,透過公聽的程序制定了《電視節目從事商業置入性行銷規範原則》與《電視節目贊助規範》。

前NCC委員、現任清華大學科技法律所副教授翁曉玲也認為,不管是要訂定跨媒體壟斷專法,還是要在現行廣電三法裡放入個別條文,這都只是形式上的問題,如何達到實質防止壟斷才是當前最重要的。她也不贊同現任NCC主委石世豪所主張的兩年後再立法,而應迅速地在現已來到立法院待審查的廣電三法修正草案裡,放入反壟斷的條文,就可達到即時的效果。

但NCC回絕了以暫行規範作為立法完備前的措施。NCC法律事務處副處長王幼芬表示,NCC將在立院第8屆第3會期結束前提出匯流專法,跨媒體規範將可能以專章形式處理,也將對目前在法院審議中的廣電三法修正案,在二讀時考慮部分採用立委關於跨媒體壟斷修法的建議。

無論如何,在此之前,還是不會有法律來解決接下來有可能造成跨媒體併購的案件。NCC目前的態度是:對於併購個案會做實質審查。但看看先例就會發現,即便先前的個案爭議再重大,NCC都還是會採附加條件的方式通過。

由走上街頭近萬的呼聲不難看見,台灣民眾越來越關心媒體的獨立、客觀與公正。但期待誕生「反跨媒體壟斷」的相關法案,看來還有「多步之遙」。

問題是:台灣民眾還能忍耐多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川金會」成敗與雷根
川普與金正恩見面是全球性新聞,它關係到北韓能否放棄核武,涉及東北亞和平,更事關美國全球戰略。美國和北韓是兩極:一是自由世界旗手,…
平凡人的不平凡舞台 蝦皮讓賣家有機會以小博大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21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有高達九成消費者常在綜合型電商平台進行網購,…
「大丈夫」該怎麼對待老婆
「娘娘腔」對男子而言,通常是一個貶抑之詞,男子喜歡被人稱讚為「大丈夫」。 春秋齊人晏嬰,聰敏機智,行徑恰如大丈夫,因而名留千古。…
中國富人 新加坡避險
香港一直是中國富人轉移資產的首選地,有很多中國富人在港置業和購買各類資產。在北京強推《香港國安法》後,資金開始離開香港。 據美國《…
非法移民成律師 反對派勢單力薄
1月初,加州高等法院裁定,移民身分和種族、宗教一樣,不應該成為否決非法移民成為律師的理由,非法移民加西亞(Sergio Garcia)…
不動產價格大漲大跌都不好
政府最近講了不少要打壓房地產價格的主張。不管官員這些打房的談話是否真心和是否有效,國家被迫要打房,就是很不好的現象。 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統戰新目標 「歐美同學會」成立中共黨組
中共中央辦公廳8月3日發布了《關於加強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聯誼會)建設的意見》文件(下稱《意見》),要求海外「歐美同學會」成立中共黨組,以…
精緻農產,玩出新「米」樣
米,一直是台灣最富有草根性、也最能代表台灣人精神的傳統農作。在古早的窮苦人家中,吃白米飯甚至是種幸福享受。隨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