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特質 印度人才縱橫國際!

英文為印度最通用的語言,連報紙都使用英文發行。
葉俊宏
第173期
賴宛琳
向印度學習 -- 厚臉皮、愛狡辯、不守規矩、喜歡攀關係……這些常聽到的印度人的缺點,反過來看,卻成了他們縱橫國際職場的重要關鍵。印度人的成功不只是英語好,細究原因,要先從印度特殊的社會環境與生活態度談起……

台灣駐印度代表田中光說,台灣與印度文化雖然差異甚大,但很多職場觀念其實頗為接近,例如勤勞、肯吃苦、有毅力,而且重視家庭、人際關係。如果是這樣,那麼為何在如今越來越全球化的時代,即使優秀的華裔人士不斷出現,仍沒有辦法像印度裔頂尖經理人一般,在國際企業間引起注目?

關鍵就在印度特殊的人文環境,所培育出的鮮明特質。

 

印度官方語言有22種,光是鈔票就印上17種語言。葉俊宏攝影


特質1》
英語優勢

雖然官方規定印度國語為「印地語」,但因為各邦語言不同且複雜,光是鈔票上就得印上17種文字供辨識。在國語無法統一使用的情況下,英文成了印度人通用語言,就連新聞報紙都以英文發行。充分的英語環境,讓印度人習慣以英語對外溝通,也形成印度人才的國際優勢。

 

曾派駐印度六年、現任職於清大的方天賜教授認為印度學生較勇於挑戰未知。葉俊宏攝影

特質2》
勇於出走的決心

因為國內資源不足、生活環境不佳,印度人口外移相當嚴重。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2015年公布的「2021年全球人才報告」指出,印度是全球人才過剩排名第一的國家,供給遠高於需求。對印度年輕人來說,出走,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曾到印度旅居多年、擔任過印度外交官並從事印度研究,清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方天賜認為,印度人「很勇敢」。清大理工科系多,吸引不少印度留學生前來,是台灣目前印度生最多的學校。方天賜觀察到,很多印度生都是第一次來台灣,來之前連台灣在哪都不見得清楚。

「常有老師來找我,說有印度生因為在網路上看到他們寫的論文,就決定來台灣申請留學,請我判斷一下真偽。」方天賜表示,因為一紙論文、學長的一句話而決定離鄉背井,是台灣人難以想像的勇氣。

 

擁有多元宗教、種族的印度,培育出適應多元文化的包容力。Getty Images


特質3》
環境適應性強

印度國土面積廣,擁有豐富地形,各地生活型態、宗教、種族差異性極大。光是印度官方公布的語言就有22種,行政區域分為29個邦,有8種以上的宗教。在路上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種、服裝、語言,對印度人來說,司空見慣。

「即使是在最小的村裡,穆斯林(回教徒)和印度教徒比鄰而居,白領階級與紡織工人同住一區。語言、服裝、生活習慣都完全不同。」現任「印度家投資協會」矽谷分會長的風險資本家維克提什‧舒克(Venktesh Shukla)解釋,印度人從小就習於面對外型不一樣的人,「尊重多元習俗對印度人來說是非常自然的生活方式,這在單一民族社會反而被視為一種技能。」多元環境,讓印度人不管到哪裡都能迅速適應當地文化。

就連最基本的飲食問題,都難不倒印度人。目前正在台灣清華大學就讀材料工程學系的Abhishake Goyal說,當他要來台灣時,只問了朋友一句話:「宿舍裡有廚房嗎?」雖然有茹素習慣,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但對他來說只要能自己開伙,就甚麼都不怕。

 

印度課業競爭相當激烈,家長爬牆給孩子小抄的情況屢見不顯。Getty Images

特質4》
競爭意識強烈

現代印度仍有「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非常重視「菁英教育」。看過印度賣座電影《三個傻瓜》(3 Idiots)的人,對此現象都有深刻體會。從1961年開始就有工商管理學科,兩間知名學府──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簡稱IIT)和印度管理學院(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簡稱IIM)專門培育出高階科技與管理人才,更是國際企業最愛用的畢業生。目前在印度擔任鳳凰衛視特約記者的尤芷薇說,在印度理工學院,還沒畢業就直接被國外企業訂走了,甚至整班的畢業生都不用面試,直接錄取。

印度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被稱做是世界上最難考的考試,錄取率只有2%,許多學生沒考上,寧可回補習班苦讀重考。先前一則印度家長不惜攀牆遞小抄給孩子作弊的新聞,在媒體上引發討論。駐印度代表大使田中光也曾遇過印度員工因為孩子要考大學了,每天提早下班回家陪讀,甚至聽過不惜變賣祖產也要讓孩子讀大學的案例。可見上一間好大學,背後承擔著多少印度家庭的期許。如此激烈的競爭下,可想而知能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或印度管理學院的學生,都是萬中選一的優秀人才。

 

混亂嘈雜的街道常是印度給外國人的第一印象。Getty Images

特質5》
混亂中迅速下判斷

去過印度的人,很難不對一團混亂的街道印象深刻。汽車、嘟嘟車、卡車、公車……各種交通工具與生物(人、牛、馬、雞)交錯通行,兩線道被當成四線道,過馬路像打仗,甚至連高速公路開到一半,前方都可能出現「倒車」奇景!

尤芷薇表示,雖然外人可能難以理解,但其實對印度人來說,守規則不是第一,「找出路」才是關鍵。沒有路了,往右鑽一下就好;高速公路開過頭了,倒車下交流道就沒事。「我覺得在印度你不懂得變通的話,會活得非常痛苦,因為它基本上就是一個沒有甚麼秩序的國家。」混亂,訓練出印度人的快速判斷力。

 

目前在印度擔任記者的尤芷薇,說起印度的故事總是又氣又好笑。葉俊宏攝影

特質6》
困乏中找出解決方案

基礎建設不足、政府行政效率低落、無預警斷水斷電……混亂無序和甚麼都缺的生活環境,在印度,與其期待別人來幫忙,還不如自己先找辦法解決。美國資訊業知名創投、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創辦人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說:「在困乏的資源中找出解決方案,是印度人的優勢。」

知名創業家、現擔任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授的維韋卡‧沃德瓦(Vivek Wadhwa)長年研究美國印度裔創業家生態。出生於印度孟買的他直言不諱:「政府腐敗、噪音、汙染、交通……你做的每件事都會遇到問題、問題、問題。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須有創造力。」

在印地語有個專有名詞「juggad」,形容運用手邊有限的資源,重新組裝後解決生活需求,例如拿熨斗煮開水、把鋤頭綁上手機充當自拍棒。即使在印度旅居多年,尤芷薇仍然常被印度人的「juggad」搞得哭笑不得,她無奈笑道,有時候印度人想的解決方法很蠢很好笑,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挑戰精神與無限創意。

 

複雜多元的環境,造就印度人心中沒有所謂標準答案。Fotolia

 

特質7》
拒絕接受標準答案

因為混亂、因為資源不足,印度人習慣自己找方法,標準答案對他們來說只是參考。尤芷薇舉例,如果要求印度人工作以ABCD順序執行,定會換來印度人詢問:「為甚麼不用ACBD?」、「BADC可以嗎?」、「有沒有可能用CBAE比較好?」等令人近乎抓狂的提問。「對印度人來說,你的方法不一定對,我可以去試試看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因為對他們來說解決當下那個問題非常重要。」

社會規則不健全,很多事情因「人」而異,今天不行的事情,明天或許就可以。對印度人來說,多嘗試、多挑戰,才有可能達成目標。

 

特質8》
勇於表達尋找共識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沈恩(Amartya Sen)曾出版一本書《好思辯的印度人》(The Argumentative Indian- Writings on Indian Culture, History and Identity),書名明確點出印度人特性。駐印度代表田中光說,印度人非常擅長聊天,口若懸河。「台灣人講話都比較含蓄、謙虛,明明知道十分卻只說自己知道七、八分。印度人則是把這十分都講出來,而且能言善道。」

在印度開設中文補習班「漢你中文」的閔幼林說得更是直白:「他們很會辯!永遠都有一個理由。」無論是遲到、翹課、逃避考試,學生會盡其所能與老師討價還價,試圖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理由。這點對於習慣遵守規則的台灣人來說,一開始有點難以適應。當然相對的,印度學生在課堂上也較積極提問、互動。

尤芷薇表示,印度資源少,人又多,為了要爭取資源,或是找到最有利自己的方式,必須透過不斷和對方溝通協商。雖然這個過程在她這個台灣人眼中,跟吵架沒甚麼差別,但印度人相信唯有把內心想法、目的都說出來,雙方才有可能取得最終共識。抬價不成,沒關係,最後買賣成交就好。許多人因此認為印度人「臉皮厚」,但尤芷薇卻認為,其實這是因為印度人將重點放在最終共識,談判溝通只是一個過程,所以印度人勇於表達意見,也開放接受他人意見。

 

具創意又愛搞怪的印度人常常帶給外界驚奇。Getty Images

特質9》
熱愛交際與人脈經營

印度人非常熱愛交際活動,性格上也外向活潑,很容易拓展交際圈。加上印度人重視家庭、朋友,有些留學生出國時甚至會攜家帶眷;到了國外,也很快就會成立印度社交圈。

在美國有個笑話說,「一家公司聘了一個印度人,就會引來一群印度人」,原因是他們「內舉不避親」。維克提什‧舒克提到,印度裔人士這些年在美國IT業等領域不斷突破,除了自身努力,關鍵在於他們透過行業協會等組織,建立起強大的人脈關係網絡和支持體系。這些早年成功的企業家在矽谷或美國長期推動並建立有助於印度裔發展、創業和融資的「生態環境」,例如1992年成立的矽谷印度企業家協會,形成強而有力的人脈網。

勇於挑戰制度、充分表現意見、優秀的溝通交際能力以及豐富的人脈資源,先不比語言與智慧,光是這些「外顯」優勢,印度裔員工比起華裔員工,想當然更容易引起主管注意。

相關文章:


全球競爭 印度憑甚麼勝出?

勇闖印度 教你5大絕招!

印度人瘋中文 華語教師缺額1萬!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英國女王見證香港自由繁榮時代的結束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9月8日以96歲高壽辭世,香港與北京時間是9月9日,與毛澤東翹辮子是同一天,冥冥之中就隱藏了一個中、英不可分割的關係。…
離家千里勿食枸杞
在寧夏,民間傳說有一位十年寒窗的書生,因體弱多病,無法赴京趕考,決心到終南山尋求高人治療疾病。他經過千辛萬苦,長途跋涉,不見山人,…
阿丹:我的家人在這裡
千里姻緣一線牽。阿丹形容第一眼看到老婆淑雲時的感覺:「當門一打開,出現的面孔讓我全身熱烘烘,明明是大冬天,可是卻全身冒汗。」…
相偕打拳 武動企業虎虎生風
傍晚時分,台南縣新營市一家鋼構工廠響起樂聲,綠色辦公室大門敞開,員工魚貫而出準備下班。此時,另有一組人卻換下工作服,…
科學證實 善惡到頭終有報
說起自然界的因果律,人們大多會點頭認同,因為物質世界是有規律的,例如:傾倒髒物會汙染水源、濫砍樹木會造成沙土流失………
飯的美味變化式
我愛吃飯。如果同時有麵食跟米飯可以選擇,我一定毫不猶豫選擇後者。這個反應不知道是不是會暴露我或許有著南方血液的祕密。 白淨剔透的米飯,…
《看》雜誌FB 讚文分享
積蓄也是力量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那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網路文章)…
纏訟21年 蘇建和案無罪定讞 您怎麼看?
歷經21年生死關,漫長的司法纏訟,6次死刑判決,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終於在8月31日獲得司法判決「無罪定讞」,根據《刑事妥速審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