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製藥王伯綸 創新加值台灣中醫藥產業

王伯綸的心願是每天能幫助三千萬人就退休。
天明製藥提供
第152期
劉佩絨
天明製藥集團以黑馬之姿在中醫藥產業竄起。33歲才從建築業轉換跑道進入中醫藥產業的董事長王伯綸,因著一份善念,半路出家卻在短短十二年內翻轉了台灣整個中藥產業樣貌……

面積近萬坪的天明製藥觀光藥廠獲得綠建築黃金標章認證。丹尼爾攝影

 

天明製藥農科觀光藥廠內絡繹不絕的參觀人潮。天明製藥提供

 

談起觀光工廠,大多數人首先會聯想到好吃或好玩的食品、手工藝品、傳統製造等產業。如果有家觀光工廠標榜的是「全國最大的科學中藥博覽館」,您是否會感到非常好奇?

座落於屏東縣長治鄉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天明製藥農科觀光藥廠」,上午十點半,大門前300坪的停車場已經停了十多輛遊覽車。絡繹不絕的遊客,讓人有種走入觀光風景區的錯覺。

打造這家寓教於樂、傳遞中藥文化與健康養生觀念的觀光工廠的,是全台灣唯一整合檢驗、製藥、醫療、銷售、觀光的創新全方位中醫藥集團──天明製藥集團,旗下事業跨足中醫診所、中醫藥資訊軟體、檢驗實驗室、製藥廠以及觀光藥廠等,率先業界通過HACCP、ISO9001:2008品質認證、TAF認證ISO/ICE17025:2005實驗室、回教清真HALAL認證及日本厚生勞動省醫藥品外國製造業者認定證,迄今核准藥品製造許可證共1,828張,為全台第一。產品品項涵蓋藥品、外用藥布、保健食品、保健飲品、美妝用品,行銷國內並外銷美加及東南亞,全台中醫診所通路覆蓋率高達60%以上,合作藥局超過1,700家,可說是全台最大的GMP中藥製藥事業體。

2012年,天明製藥集團斥資十億成立場域近萬坪並擁有綠建築標章的「天明製藥農科觀光藥廠」風光落成,包含「科學中藥」、「牛樟芝」、「中成藥藥酒」、「傷科外用藥」等四大主題區,充分展現出經營者的魄力與氣度。

促成天明製藥集團以黑馬之姿在中醫藥產業迅速竄起的,是33歲時從建築業轉換跑道進入中醫藥產業的董事長王伯綸。半路出家卻在短短十多年內翻轉了台灣整個中藥產業樣貌,王伯綸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明觀光藥廠內展示的中藥材。丹尼爾攝影

 

天明觀光藥廠內展示的傳統中醫研磨中藥工具。丹尼爾攝影

 

翻轉之一》
轉行中醫藥 心存善念鋪排人生高峰

細細追究,王伯綸和醫藥領域頗有緣分。國中時,王伯綸就對中醫產生興趣,當時有位老師餘暇時學習中醫,常在課堂中分享心得。小小年紀的他心想:「中醫藥在醫療界應該能幫助很多人,可能是未來的主流。」

大學時,王伯綸就讀台北醫學院,他加入了中醫社,聽學長們分享了許多西藥無法解決、使用中藥後反而有好療效的例子,開啟他對中醫藥的熱情。

大學畢業後,憑藉行銷企劃與整合經營的特長,王伯綸在建築業頗有所成。有一天,他接到友人電話,說想要賣出手中的中醫診所,當下他沒多想就答應了。王伯綸笑說:「我連老婆都沒問就把它買了,我想說中醫診所濟世救人嘛!就算每個月賠一點錢,我也覺得還滿甘願的。」

一份善念,冥冥之中鋪排了他人生的另一高峰。

2003年,他接下不賺錢的中醫診所,就是想以中醫藥助人,早做好賠錢的心理準備。不是醫師的他不以老闆自居,親自領著員工去市場發面紙、發宣傳單,「中醫診所的市場是區域性的。對特定人士做行銷,人就來了。」

由於策略清楚,確實執行,他接手中醫診所的第一個月財務就達到損益兩平,出乎他的預料。營運漸上軌道後,兩年內他又接下了第二家中醫診所。

 

天明製藥透明現代化的製藥流程。天明製藥提供

 

天明製藥的科學中藥品質經過嚴格管控。丹尼爾攝影

 

翻轉之二》
整合醫療體系 買下軟體、檢驗公司與製藥廠

王伯綸表示,經營中醫診所遇到的最大困難,一是中醫醫療軟體的狀況很多,二是藥品品質的不確定性,「這兩個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那麼我想一定也是所有中醫診所心中的痛。」靈活的生意頭腦,讓王伯綸看到其中的關鍵性商機:「我如果能去滿足這個需求,這個生意肯定可以做。」

醫療體系是濟世救人的志業,必須和時間賽跑。「我用了六家軟體公司的軟體,去分析它的優缺點,一直用到第七家時,老板說不然我軟體公司賣給你。我當下想,真的嗎?機會來了!」王伯綸順勢而為,第二天就付了錢,在2005年買下了西摩斯醫療軟體公司。

他請工程師依照中醫診所的經營需求設計新軟體,四個月後就寫好了。因為切合使用者的需求,目前全台三千多家中醫診所,已超過一千多家採用。

順利解決醫療軟體問題後,王伯綸開始著手確保藥品品質。

由於中藥成分無法用五官判定,一定得經過實驗室檢驗。為了確保藥品品質與研發水準,2006年王伯綸入主昭信標準檢驗公司。

為了進一步保障病人用藥品質,他決定從源頭做起,花了一年時間找藥廠,「自己來做藥,比較放心。」2007年,他找到高雄仁武的忠山製藥。正好老闆打算退休,兩人理念契合、相談甚歡,第二次見面就買下藥廠。隨著市場逐步擴大,原有的藥廠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接著他又買下了第二間藥廠,然後再蓋了近萬坪產能最大的第三間全新藥廠。

從單純經營診所開始,為了解決問題、提升醫療品質,他買下了檢驗公司、製藥廠、資訊公司,整合中醫藥產業上下游,跳脫了傳統中醫藥經營模式。

這樣的高瞻遠矚與魄力,讓王伯綸在2010年獲得中華民國第三十三屆創業楷模。

 

翻轉之三》
堅持「改變」做對的事 不為成本打折扣

創業過程中,王伯綸碰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改變」。剛買下的舊藥廠都已有幾十年歷史,製藥流程管理方法都頗為僵化。為了做到最好的品質,他大膽啟用人才,找來有數十年藥廠及現代化管理經驗的專家一同來協助。


天明觀光藥廠內展示的科學中藥流程解說圖。天明製藥提供

 

專家一見到王伯綸,就問了三個問題。第一,他從台北下來幫忙,要住哪裡?王伯綸回答:「我買間新的房子給你。」第二,他說以前老闆都讓他坐國光號,王伯綸回答:「現在都甚麼時候了,我讓你坐高鐵。」第三,專家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他問說工廠改好以後,會不會私底下又亂改?王伯綸肯定道:「不會啊,你改完以後,就訂了標準,不會再改,你不用擔心。」

原來,該專家在別家藥廠幫老闆做好改善後,老闆為了成本考量又改來改去,他不喜歡做這種事情。王伯綸笑說:「那你找對人了,找我就對了!」

在改進流程的過程中,專家告訴王伯綸,炮製人參的溫度調得太高,建議試試另一個黃金溫度。那時有一個老員工說:「我們做四十年了,都是這樣做。」王伯綸回答:「接受新方法,然後比較新舊方法的有效成分檢驗結果來訂定。」製作人參粉,需要控制適當的溫度、比例、時間,還要經過多道處理程序,有些藥廠為了降低成本,直接買現成進口的人參粉。專家希望他不要這麼做,王伯綸說:「不會,我跟你的觀念一樣。我認為是對的,就會一直沿用。」

就這樣「堅持做對的事」,王伯綸花了一年時間完成了第一家藥廠的轉型。之後,他併購了第二家藥廠,就讓第二家學習第一家。很快地,舊藥廠改頭換面、突飛猛進。

「正心正念」、「存正心、做好藥、行好事」是王伯綸的經營理念。「因為我們做的是藥,是拿去濟世救人的,所以一定要做好。」他強調,做藥一定要心正,不能偷工減料,藥材要買好一點的,從採購開始嚴格把關,每一批材料都得經過自家實驗室的檢驗,管控品質。「我們成本比較高,但價格沒有漲,我們寧願毛利少一點。」

 

天明觀光藥廠內明亮整潔的商品展示館。丹尼爾攝影


天明觀光藥廠裡有牛樟芝博覽館。天明製藥提供

 

翻轉之四》
千金難買少年貧 一天當三天用做到最好

短時間內成功整合中醫藥產業鏈,需要強大的堅持與意志力。而造就王伯綸堅持的性格關鍵,來自兒時貧困環境的影響。

出身南投的王伯綸,共有五個兄弟姊妹。擔任教職的父親雖有一份公家工作、領有配給米,但除了五個孩子,還有父母、家族要供養。直到國小,王伯綸才有鞋可穿,衣服總是撿人家穿過的,註冊沒有學費也得靠母親去借錢。

童年的經驗讓王伯綸印象深刻,「朋友有王子麵,我就把手伸過去說:『分我吃一口。』他心情好,分我一點;心情不好,今天就沒得吃。就是這種感覺,我吃到就覺得很高興。那時候,多拿一些還放口袋,拿回去給弟弟妹妹吃,就為了一點零食。那種感覺很天真,但是覺得家裡怎麼會那麼窮……」

俗話說:「千金難買少年貧。」艱苦的童年反而讓王伯綸痛下決心:「反正同學有的我都沒有,我發誓一定不要再窮了。」大學時他開始打工,銷售行動電話與呼叫器。他笑說:「因為缺錢,我的業績很好。」

另一方面,珍惜時間也是王伯綸從小養成的習慣。當時由於電費很貴,父母要求他在學校寫好功課以後再回家。為了能夠跟同學一起走回家,他就利用下課的五分鐘、十分鐘來寫功課。在台北醫學院的的訓練,也強化了他抓緊時間、專注執行的態度。

「我不浪費任何時間!」王伯綸將時間切割得很精準,每半小時切割,按照預定計畫走。「一般人上班八小時,可能吃個早餐、抽根菸、聊聊天,算一算認真工作有四小時就算多了。我每天認真工作十六小時就是他的四倍!」

王伯綸決定要蓋天明製藥觀光藥廠時才37歲,「沒人相信有人會蓋這麼大的廠,營造廠和建築師都覺得不可能。」然而,只花了一年二個月的時間,將近萬坪的工廠順利完工,加上申請中藥GMP認證也才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我們跟時間賽跑,要在最短時間內創造最大的奇蹟、最大的事業。」

自2003年買下第一家中醫診所至今,王伯綸已然投入12年心力,「我做中醫藥產業,那我必須去了解中醫,進修中醫。」期間他先後到福建、南京念了中醫學士與中醫內科碩博士,並在政大企業家經營管理研究班(政大企家班)進修。把一天當三天用,即使跨領域創業,他依然能做到最好。

 


天明製藥幫許多知名品牌代工。天明製藥提供

 

天明製藥通過國內外各種認證。天明製藥提供

 

翻轉之五》
充分授權提供員工舞台 設定目標制訂策略

另一個讓王伯綸無後顧之憂的原因是,他有優秀的團隊作為後盾。一個人的努力有限,王伯綸懂得找並肩作戰的人才,「我們人才蠻多,我還蠻敢用人的。」對於手下的人才,他充分授權,提供舞台讓員工去發揮,不做過多的干涉:「我去要幹甚麼?我去表示你有問題,下屬會覺得沒有面子了。」

企業要迅速成長,除人才不可少以外,還要設定目標與制定達成目標的方法與完善的策略。王伯綸透露其實從做藥廠的第二年開始,他就開始設定目標:「我就想,我五年後要長甚麼樣子,我要做全台第一,我要做甚麼準備,然後我要做甚麼改變。」

設定目標後,他開始跟內部團隊溝通。當時他只買下一家藥廠,員工想一家小藥廠怎麼可能做全台第一。「相信我!」他經常找員工吃飯、泡茶,傳達理念與遠景,讓員工清楚公司未來的方向,大家一起打拚。

說到做到,王伯綸不空口說白話,設定目標以後按步驟完成。擁有一家藥廠後他拿到五百張藥證,兩年後搞定另一家藥廠,再拿到四百張藥證。「就是合資兩家了,可是還是很小啊,我就再蓋這個觀光工廠!」

現在的他,擁有三間藥廠,許多知名品牌的藥品都是天明製藥集團所製造的藥品,如許榮助寶肝丸、阿桐伯膀胱丸、百仙蔘茸藥酒、金門一條根系列產品、忠山女寶湯等。

 

翻轉之六》
期許幫助千萬人 把中藥推廣到全世界

中醫藥是東方文化的一部分,實踐證明對於人體有很好的療效。然而全球對於中藥的認識仍是有限,王伯綸的下一個目標是將天明製藥集團經營成亞洲最優質的中藥集團,將中藥治病的概念推廣到全世界。

目前估計每天約有三十萬人使用天明製藥的藥品,他希望退休前,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到現在已經不是一天賺多少錢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把三十萬人變成三百萬人、三千萬人的問題。」

自己做的藥能夠使病人受益是他最大的成就感,「病人來看診,然後回去吃藥以後,下次來跟我們感謝,你不會很快樂嗎?人心都是肉做的,我們對一些病痛的人也於心不忍,你做好藥讓他趕快好,不是很好嗎?」

王伯綸的心願是每天能幫助三千萬人就退休,他謙虛道:「不管好壞,一輩子力量是有限的,其餘的我就祝福下一代。」

 

天明製藥董事長王伯綸源於一份善念成就中醫藥產業的一片天。丹尼爾攝影

王伯綸小檔案
現職:
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昭信標準檢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天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理學士
大仁科技大學製藥科技研究所
政治大學企業家經營管理研究班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博士
經歷:
中華民國第三十三屆(2010)創業楷模
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常務理事
台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第七屆理事長
財團法人中華天然藥物安全推廣基金會董事長
財團法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
屏東縣藥品調劑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台灣區中藥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
台北市警局民防總隊內湖大隊副大隊長
國際3480地區台北大橋扶輪社08-09社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野孩子的教堂
車子馳過鄭豐喜圖書館,遇紅綠燈右轉200公尺左右,就在馬路的左側,寂寞地守候著地層下陷區口湖子民的天主堂,不僅僅是滿院荒煙蔓草、…
美致力發展高鐵 啟動金80億
高速火車已經在歐洲和亞洲行駛多年,但美國除了華盛頓和波士頓之間的路線外,仍然到處跑著陳舊而慢騰騰的火車。不過,這種局面馬上就要改變了。…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吃到飽」的典範移轉
不知是否巧合,上期提到「吃到飽文化」,之後便陸續有幾位朋友和我談到這個話題。這是個有趣且發人深省的話題。 無所不在的吃到飽文化 在台灣,…
五大招 搶救變調的陸客觀光
香港在去年(2014)曾發生幾波激烈的「驅蝗」行動,抗議團體將陸客比為「蝗蟲」,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限縮陸客赴港人數,遊行過程中與親政府、…
肺腫瘤不見了
已半年不見的病人來診所看腰部扭傷,述說他跑一趟烏龍醫院的事給我聽:每天凌晨3點得起床,趕去果菜市場,批水果來賣;晚上9點就上床睡覺了,…
台灣經濟2016利多不多,端看出口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葉俊宏攝影 2016年開春以來,全球股市表現疲軟、中國大陸股市大跌,台灣則出口連續衰退,…
美麗芳鄰
人,莫不希望擁有人間的美事,諸如事業、錢財、家庭美滿等。愈欠缺的愈渴求,愈追求卻又愈感匱乏。所謂的人生勝利組,大約總是很上得了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