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九大知名媒体共同发起、新华社承办」为名,由中共喉舌新华社牵头、中国人民埋单的「世界媒体峰会」,在「十一国庆」长假结束的那天10月8日举行。
参与共同峰会的全球九大知名媒体新闻集团是: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时代华纳广播集团、谷歌。
媒体大拜拜 「交流」各说各话
既然是中共牵头,那么为甚么要拉着其他8个世界知名媒体新闻集团当共同峰会主席呢?这正是中共有自知之明之处,它需要有知名度的面纱,需要给中国人民一个错觉,好像它是世界媒体的领袖人物,有号召力;另外中共还要摆给老百姓一个流氓嘴脸:「你们(外国媒体)说我的新闻媒体是粪坑,但我一招呼,世界上的大媒体都齐聚北京。我是流氓,我制造谎言,你们能把我怎么办?!」
10日上午「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峰会通过《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宣言说,会中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围绕八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原来,「世界媒体峰会」只是「交流」而没有达成任何决议。
在耗资1,600亿人民币打造「辉煌60年」仅一周,从10月8日到10日,在北京匆忙召开「史无前例」鸡同鸭讲的「世界媒体峰会」,中共考虑得太不周全。起码要过上相当长一段时间,让各大媒体淡忘在中国度过的难以忘怀的「十一」采访经历,例如,刚刚把三位拍摄游行预演的日本记者打倒在饭店里,令其下跪,把摄影器材全部摔坏......日本共同通讯社社长石川聪随后来北京参加媒体峰会能赞美甚么呢?
10月9日,峰会共同主席、共同社社长兼「编辑主干」石川聪在致辞中说:「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在报导中坚守负责任、可信赖的新闻理念。第一要确保采访渠道畅通;第二要保护内容的提供者,即著作者的权利;第三是要保障与新闻用户之间的渠道畅通。」
峰会共同主席、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说:「对于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而言,媒体提供的透明性至关重要。『透』是《路透社》中文名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150多年的使命所在。」
时代华纳传媒巨头罗伯特.梅铎(Rupert Murdoch)在峰会上呼吁中国进一步开放媒体行业,表示中国需要在全球「思想市场」上竞争,如同其30年前开放工业经济一样。
世界媒体峰会共同主席、英国广播公司全球新闻总裁理查德德.山姆布鲁克话里有话地说:「在去年美国大选期间,BBC租用了一辆巴士,走访美国各地,通过多语种报导突出展示了围绕关键问题的辩论。网络和音视频的连续报导,记者博客和动漫走访地图的跟踪推进与报导连为一体,并通过Facebook、Twitter和Flicker等社交媒体网站与新的受众建立沟通交流。这种技术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事物的全貌,而且也能率先报出突发事件的新闻。」
山姆布鲁克先生所说的「率先报出突发事件」和CCTV目前的大红大紫的主持人白岩松说的「抢话语时间」可不是一回事,不但不是一回事,而且恰恰相反。人家是抢先报导真实新闻,中共是抢时间先把设计过的谎言灌输到民众头脑中。
「合作、应对、共赢、发展」是第一次由共产独裁政权中共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的主旋律。
怎么合作?应对谁?民主和独裁如何共赢?不是一条道儿上跑的车如何谈一起发展?
德国纳粹和即将被送进焚人炉的犹太人如何平心静气的谈「合作、应对、共赢、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中共的这个主旋律,170多家心思各异的传媒机构,注定得走调儿。
讽刺意味十足 《财经》杂志总编辞职
那么,为何中共在「十一」刚烧完钱,就急忙举办首次「世界媒体峰会」?一方面,在封网的同时,中共要制造假象、欺骗国人,让人民以为世界媒体都为中共发声;另一方面,中共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堵住世界传媒的嘴,让他们不再报导「国殇日」前后发生的事情和真实的民意,最最重要的是,中共最怕外媒预测和谈论它的没有明天的明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此峰会刚刚闭幕之际,因言论犀利受到广泛好评的中国《财经》杂志总编辑胡舒立以及该杂志的多名高层管理人员突然集体辞职。《财经》杂志的震荡发生令海外观察家对中国新闻业改革的前景以及中国政府斥巨资塑造国家形象工程、展示其软实力的有效性打上问号。
《纽约时报》报导说,胡舒立被认为是中国最杰出的财经新闻人,她可能是被迫辞职的。海外媒体报导说,《财经》一直在探视政府底线,它所拥有的高度独立性非常罕见。它经常发表一些犀利的,揭露官员腐败和公司欺诈的调查性报导和可能质疑官方观点的经济社会评论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读者。《纽约时报》报导说,几个月来,该杂志的总编辑胡舒立女士和该杂志的挂靠单位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就这本杂志的编辑方针发生的矛盾尖锐化了。联办负责人近来受到来自中国政府内部的压力,要求停止或改变《财经》杂志的富有棱角的新闻报导方式。而《财经》的编辑部则力图保持该杂志采编的自主权。
烧钱办「世界媒体峰会」,无疑是「有病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