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活

深耕花蓮的陶藝名家彭雅美,刻正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舉行「彷彿若有光」彭雅美雕塑個展。彭雅美勇於突破,結合陶土、大型不銹鋼與銅的創作形式,首度呈現高難度的金屬雕塑技術,帶來視覺震撼!…
「曲曲摺摺」黃志豪摺紙藝術展,刻正於花蓮高中對面日式老屋「郭子究音樂文化館」展出。本展覽旨在推廣摺紙藝術文化,提升大眾藝術素養,新春期間開展以來,大獲好評。 郭子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周耕俐指出:…
「花蓮音樂之父」郭子究出生於屏東,自小受到教會唱詩班啟蒙,對音樂興趣濃厚,無師自通學會豎笛及小號。1942年來到花蓮,戰後任花蓮中學音樂教師,作育英才無數,並推動各類音樂演出。退休後仍致力於音樂教育…
東晉「書聖」王羲之於微醺中暢快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唐代忠臣顏真卿在悲憤下用血淚鑄成天下第二行書〈祭姪文稿〉。接下來,我們欣賞北宋大文豪蘇軾死裡逃生、被貶黃州,…
《變身機長》是韓國全能型藝人曹政奭繼《極限逃生》寫下亮眼票房紀錄後,睽違5年,再以令人驚豔的男扮女裝造型,笑翻電影院! 《變身機長》於2024年7月底首映日,即創下韓國2024年暑期檔最高票房紀錄…
「膠彩⋯⋯我覺得用『礦物彩』比較精準。」台灣進入日治時代後,膠彩畫(東洋畫)成為美術主流,水墨彩繪等漸而次之。鑽研礦物顏料18年的蔡啟源表示,舊石器時代的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Grotte de…
台灣膠彩畫收藏中心有二,一為國立台灣美術館,二為台北市立美術館,後者近期推出之「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涵蓋台灣膠彩畫發展史。該展展出51位畫家、146件作品,…
中國「十大名畫」不分軒輊,皆為繪畫史上傳世精品,其中最為家喻戶曉的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能將當時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首都汴京(今開封)盛況,容納於高僅24.8公分、長528公分的長卷中,…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臺灣」特展,以照片展示日治時代的台灣,例如:嘉南大圳、裕仁皇太子赴台等珍貴照片。為讓聽障人士也能了解台灣攝影與影像藝術,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舉辦手語導覽活動…
2024「森川里海藝術季」,是一場以「銜接Articulation」為主題,融合藝術、文化、自然的藝術盛宴。8組藝術家自7月起進駐部落,透過參與部落日常生活,在靠山面海,風景秀麗的花蓮縣豐濱鄉新社、…
現代交通工具發達,加上手機導航與翻譯機,去哪似乎都不成問題。古人雖沒有這些工具,但經驗的傳承加上官方驛路的興建,依然能把重要建築與設施畫在地圖上,按圖索驥、了解虛實。那麼,到底誰會用到地圖呢?…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環繞的蘭亭曲水邊,名士雅宴上,微醺的王羲之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那麼,「天下第二行書」的美譽是由哪幅名作獲得? 出乎意外,雀屏中選的是一幅看似潦草凌亂、多處塗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