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Connie Talbot),一位6歲小女孩,她在07年英國ITV「英國天才秀」表演賽(Britain's Got Talent)裡一鳴驚人。那屬於美聲唱腔所有的圓渾而高遠的歌聲,從這位6歲稚齡女孩的口中發出,歌唱技巧的成熟讓人意外,一曲「彩虹深處」(Over the Rainbow),超常音準,同時夾帶著孩子特有的純真與清靈。以「毒舌」著稱的評委西蒙.考維爾(Simon Cowell)當場吃驚得長時間說不出話來,好不容易他開口說:「你實在太棒了,我只有一個問題:這真的是你唱的嗎?!」
常聽說「天才」一詞,康妮可能是個聲樂天才:天生具有聲樂才華。康妮從2歲起喜歡唱歌,而家人對她在音樂上的栽培就是一部不到40英鎊的卡拉OK機。這讓人懷疑康妮是不是上輩子就是一個聲樂家,所以這輩子她不經學習卻仍保有她的才能?而是不是所謂的天才,就是還保有他上輩子的技能的人?
美聲唱法俗稱義大利唱法,它使用丹田氣,通過胸腔,達到頭腔共鳴。這種唱法難度很大,其唱腔震動衝擊波很強,在普通房間裡演唱,美聲唱法發出的碎金屬般的振動波能把聽眾的耳膜震得受不了,在劇院裡歌手一般不需要麥克風就能把歌聲傳到劇場的最後一排。換句話說,這是一般人要辛苦學習才能有的技能。
聲樂似乎是從西洋傳來的,而在中國古代裡有沒有?有。
歌聲直上雲霄 蓋過萬人喧鬧
有一年唐玄宗在勤政樓舉行「大酉甫」,這是一場與民同樂的慶祝宴會,上萬人同歡的場合可以想見是多麼熱鬧,喧譁嘈雜聲使得現場各式演出的音樂都聽不見了,唐玄宗敗興大怒,正準備離席回宮去,這時宦官高力士急忙出個主意:讓許永新出來唱歌。
只見,許永新從容出場,一發聲,歌聲直上雲霄。於是,喧鬧的人群立即安靜了下來,「廣場寂寂,若無一人」。她的歌聲竟然蓋過現場萬人的喧鬧。
傳說許永新從小善歌能唱,有一次在重陽佳節,她和女伴們登高踏青,在山上高歌一曲,聲聞數十里外,她由此而知名。從文獻所得知的許永新歌藝,綜觀當代,即便是三大男高音也是力有未逮。
不只是發聲技巧的洪亮,歌聲的感人也是擁有出神入化的奇技。
戰國時有一名著名歌唱家秦青,他的學生薛譚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卻自以為完全掌握了老師的本領,便告辭回家。秦青也沒有說些甚麼挽留,而在城郊的大路旁為薛譚餞行。席間,秦青按著節拍,慷慨悲歌。歌聲高昂、激越,直上雲霄;歌聲振動了林木,使森林發出嗡嗡的迴響;歌聲遏止了天上飄蕩的白雲,使它們也停了下來,靜靜地傾聽。薛譚被這美妙的歌聲所打動,如醉如痴,好半天才醒悟過來,於是向老師謝罪,請求返回繼續學習。
從此可知古人對歌唱藝術的掌握是相當高超的。
古代歌唱理論 強調「養氣」
西方的美聲唱法所指的是由作曲家於卡契尼(Giulio Caccini, 1548~1618)所開創的演唱風格,其發聲風格注重音量的強大及音色的飽和圓潤,在這個來自歐洲的發聲系統中,相較於其他各劇種發聲法,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在於發聲時將喉頭的位置下降到最低點,這樣的肌肉狀況造成聲音的共鳴腔體的擴大,進而使得共鳴更能有飽和度。
唐《樂府雜錄》記錄中國古人的歌唱方法說:「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雲響谷之妙也。」這裡所描述的與近代西方聲樂理論提倡的腹式呼吸方法極為相似。
原來古人早已掌握美聲唱法,並且提出了更深刻的學習之道:「養氣」。
古人論唱有「氣為聲之本,氣乃音之帥」的說法。在清人王德暉、徐沅征共著的《顧誤錄》中說:「度曲得四聲之是,而其要領,在於養氣。」可見古人論唱歌 特別強調「氣」。不過這個「氣」,並不限於呼吸之氣,其內涵更廣,往往將人體和天地之間的能量泛指為氣。演唱中的「勁」和「氣」常常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一代大師梅蘭芳也要去練氣功。自古儒生都講究打坐、調息、靜心,現在不只是讀書人要這樣做了,連古代的歌唱家也要注重養氣,要打坐、調息、靜心,這樣看來,古人跟現代人可不只是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科技水平所造成的生活形式差異,而是整個對人體的認識與技術應用重心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