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有部分人士認為,「新台幣未升值」是台灣經濟近年不進步的原因。他們認為不升值或相對貶值使我國出口價格相對下降,貿易條件(指產品出口價格 / 進口價格)惡化,導致無感成長或經濟成長率低落,我國甚至因此輸給韓國。因此這些人士主張新台幣應該升值。新台幣該不該升值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但這派人士提出的理由卻是不正確的。如果升值有那麼好的效果,那我們會看到各國都想讓其貨幣升值,而不是常見的貶值競賽,中國也不必那麼辛苦抗拒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主張升值人士的看法和世界現實這麼不一樣的原因,是他們相信了一種直接的影響力,而忽略了經濟體系更基本的因素和相互影響關係。
升值對台而言少有利益 長期物價工資恐下跌
我國在世界上只是小型的國家,因此我們可以相當合理假設我國無法影響大部分進口品的國際價格。所以為了方便我們可假設進口品用美金計算的價格固定不變,來分析新台幣匯率變化對出口價格、貿易條件和整體經濟的影響。最可能用來主張新台幣升值可以改善貿易條件的假設,是我國出口品用新台幣計算的價格乃決定於國內生產成本,所以新台幣升值就使我國出口品用美金計算的價格提高。於是我國的貿易條件改善,出口獲利增加,國民所得也可以增加。換言之,在只看這種直接影響力之下,升值似乎是很好的事。
然而出口品價格並不是這樣決定的。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價格是由供需因素共同決定的,而匯率只是供需因素的一部分。我國很多出口品的美金價格和進口品一樣是由國際市場決定,或者是由買方決定,我國出口商幾乎沒有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新台幣升值並不會提高用美金計算的出口品價格,而是以美金計算的國際價格不變,而以新台幣計算的價格下跌。換言之,我國的貿易條件並未因此改變,廠商的獲利反而因以新台幣計算的價格下跌而下降。通常廠商也會因此減少生產及人力的僱用,因此我國的總所得和就業將因升值而減少,有些企業也會陷入經營困難的情況。這就是多數國家不願隨便升值的主要原因。
就算我國是某些出口品的重要供應商,因此具有影響國際價格的能力,升值也不一定有利。升值在國際需求條件不變下,雖會使這些出口品以美金計算的價格上升,但任何略懂經濟的人也都知道,價格上升的結果就是需求量亦即我國的出口量減少。所以我國貿易條件雖然改善,但生產和就業卻會減少,整體的結果並不一定有利。除非外國買方非買我國那麼多東西不可,否則以美金計算之價格上漲的幅度一定沒新台幣升值幅度那麼高,因此用新台幣計算的價格其實是下跌的,所以從出口廠商的角度來看,升值當然更不一定有利。
如果某出口品我國只有一個廠商且在國際上有獨占力,則提高其美金計算的售價若有利,廠商自己就會提高,不待政府藉升值來逼他提高。如果我國廠商整體而言可以影響價格,但因競爭各自為政的關係而使國際價格偏低,則升值就可能具有提高以美金計算之出口價格,並使這產業獲利的效果。這也是升值唯一具有較明確利益的情況,但我國並沒有多少這種產業。
而除了以美金計算的出口價格上漲幅度和升值幅度相同的情況之外,出口品以新台幣計算的價格都要因升值而下跌,進口品以新台幣計算的價格也要下跌,因此若沒有其他增加總需求的因素,升值將使大部分出口產業及與進口品競爭之產業的產量和就業量下降,造成物價和工資的下降。這項總體經濟的調整將使出口價格下跌。
若產業生產力和國際競爭情勢沒有發生變化,調整的最後結果是以美金計算的出口價格以及貿易條件和產量都回到原狀,以新台幣計算的各種價格總共下跌的幅度等於升值的幅度,升值帶來的乃是調整期間部分出口產業可能得到的好處,以及大部分產業生產和就業的減少。等重新恢復均衡時,升值並沒有實質的效果。換言之,升值在短期可能以生產和就業的減少換到一部分貿易條件的改善,而在長期則只得到物價和工資普遍的下跌而貿易條件並未改善。
貨幣升值常是為了平抑物價 而非迫使產業進行升級
這樣的結果在經濟學理中相當清楚。匯率就是貨幣的國際價格,匯率變化長期影響的乃是貨幣的國內價格,也就是物價水準。匯率是和貨幣數量類似的總體變數,它們主要的影響是在整體的物價水準,也就是絕對價格,而不是出口品和進口品間的相對價格,或者其他產品間的相對價格。這即是所謂「貨幣中立性」的原理。也因此各國故意讓貨幣升值的理由常是為了平抑物價,而不是為了改善貿易條件。
不過貨幣和匯率變動時若對各產業產生不同的永久性影響,則未來重回均衡時的相對價格確實也可能和原先不同。主張升值的人士即認為,過去十年新台幣少升值的結果使企業不努力升級,才造成貿易條件惡化及經濟停滯的後果。這種說法看似有理,但並不正確。如果某國讓貨幣持續貶值,以讓企業一直維持高的國際競爭力,也就是靠愈賣愈便宜來維持競爭力,則企業確實可能因而較不努力,而國家的進步也可能較緩慢。但我國過去十年並未一直貶值,產業也並未一直有高的競爭力。相反地,我國很多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企業獲利率也低落,而且很多企業也努力追求升級,所以很難說我國的匯率政策寵壞了我國的產業。
以教游泳來做比喻,若泳池水深只有30公分,小朋友不只很難學游泳,也可能不會認真學,因為可以直接站起來用走的。但這並不表示把水加深小朋友就會游泳。水加深時也要教導,小朋友才會游好。產業升級也要有協助升級的政策,而不是貨幣升值給壓力就可以。而水若加太快加太深,則有些還不會游泳的小孩會淹死,有些則會逃出游泳池。貨幣升值太快或太多,也會使許多廠商倒閉,許多廠商外移到其他國家。近十年的國際競爭壓力已使大量廠商關門或外移,任何人要說我們的企業所受之壓力不夠大或泳池的水不夠深,都需有更明確的證據,不能隨便說升值或提高水深就會進步。
金融風暴我國相對韓國升值多
導致DRAM和LCD產業被打垮
近兩年我國其實就有一個慘痛的教訓。2008全球金融風暴之後韓寰大幅貶值,也就是我國相對韓國升值甚多,結果是我國本來和韓國並駕齊驅的DRAM和LCD兩大產業馬上被韓國打垮,市占率和獲利率一落千丈,有些企業只能破產或出售,而韓國則變成獨霸全球市場且還能大幅投資。大幅升值能否促進產業升級,看這個教訓就很清楚。
就算升值使某些產業在壓力下更努力升級,貿易條件也不見得會改善。產業升級若是改善產品品質而提高售價,確可以改善貿易條件。但我國多數產業在面對競爭壓力時是以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率為主要的升級方向。在這種方向下,升級將使出口品的價格反而下降,貿易條件惡化。我國近年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除了進口品中的原油等原物料國際價格暴漲之外,有相當部分就是我國和全球IT產業技術快速升級,使相關產品價格持續下降所造成。升值若使部分廠商外移到低成本國家,外移廠商的低價競爭,也是我國出口價格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由此看來,升值以改善貿易條件的說法根本不能成立。我們固然不應以持續的貶值來過度照顧不升級的產業,但我們也無法靠大幅的升值來逼迫產業升級而改善貿易條件。貨幣升值的主要條件,應是我國出口競爭力過高及物價有明顯上漲壓力的情況。至於部分人士希望藉升值來提高支出甚至引進外資帶動股價的想法,或者藉升值使我國帳面或統計上按美元計算之國民所得立即提高的想法,都是助長泡沫經濟或者製造假象的偏差方法,本文不詳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