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承載歷史 服飾記錄文化

滄桑歷史中走來的「侗族」

貴州從江縣的侗族少女,身著傳統服飾,表演侗族傳統舞蹈。
Getty Images
第10期
陳祐欣
侗族人心中:糯米飯最香,甜米酒最醇,醃酸菜最可口,葉子煙最提神,酒歌最好聽,宴席上最歡騰……

  侗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的一員,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據傳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後裔,戰國時楚滅越、秦始皇統一中國、漢武帝南征等幾次大戰,以及歷代王朝的民族壓迫,都逼使他們反覆遷徙,相互融合。侗族主要聚居在大陸貴州、湖南、廣西等省,現有人口260多萬,主要從事農業和林業生產 ,而在貴州省的黎平縣是全中國侗族聚居最多的縣,有侗族人口35萬。

侗鄉「禾晾」奇景

侗族歷史悠久,據說他們是中國最早種水稻的民族之一。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一帶的許多村寨,至今還保存著一整套傳統的水稻收割、晾曬方式,「禾晾」則是其中之一。在侗寨溪水塘邊或綠樹樓旁,有一排排高達4公尺的大木架,整齊地圍寨而立。大木架由兩根粗大的杉木柱和兩根穿方構成,穿方中間橫穿看一、二十根由圓木組成的可以活動的桁條,頂部由杉木皮成人字形蓋在兩邊,糯禾收割後,人們將數百棵糯禾做成一捆,然後在「禾晾架」上晾曬近1個月,最後收進禾倉。每年此時,「禾晾」便成為當地一道風景。

 

貴州省從江縣的「禾晾」場景,男人爬上「禾晾架」。

 

食源雜異 無菜不酸 宴席歡騰

侗族人心中:糯米飯最香,甜米酒最醇,醃酸菜最可口,葉子煙最提神,酒歌最好聽,宴席上最歡騰。

侗族飲食沒什麼禁忌,天上飛的,水裏游的,地上長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無不取食,常見食材不少於五百種。一天四餐,兩飯兩茶,以米飯為主體。平壩多吃粳米,山區多吃糯米,糯米種類多,其中香禾糯最有名。吃時不用筷子,用手將飯捏成團食用,稱為「吃摶飯」。香禾稻做成的「摶飯」尤為甘美,有「一家蒸飯,全寨飄香」之說。喝的茶專指油茶,用茶葉、米花、炒花生、酥黃豆、糯米飯、肉、豬下水、鹽、蔥花、茶油等混合製成的濃稠羹湯,既能解渴,又可充飢。

侗族喜好酸味,自古便有「侗不離酸」的說法,他們自己亦稱:「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竄。」在侗家菜中,帶酸味的占半數以上,有「無菜不醃、無菜不酸」的說法,包括各種醃酸菜、醃肉、醃魚。另有獨特的米酒,口味不凶,但據說喝多了容易摔跟頭。

侗族人宴客要打「桐粑」,工藝複雜細緻,如:加蘇子汁的叫紅侗粑,加楊桐葉的叫黑侗粑等,宴客時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餞花卉、席上要備暢銷全國的「五味薑」......

最有特色的則是客人進寨時特殊的迎賓儀式--「攔路酒」。侗家人在進寨的門樓邊設置「路障」,擋住客人,飲酒對歌,你唱我答,其歌詞詼諧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礙物,恭迎客人進門。入座後又是換酒「交杯」,鄰居自動前來陪客,或將客人請到自己家中,或「湊份子」在鼓樓中共同宴請,不分彼此。

侗族飲食文化中另一奇特之處--敬重廚師,在許多宴席上客人與廚師都要對唱,互相致謝。如一首《謝廚歌》就是這樣唱道:「廚師師傅常操心,睡半夜來起五更,坐了幾多冷板凳,燒手燙腳費精神......巧手辦出十樣錦,藝高算得第一名,吃在口裏生百味,多謝廚師一片心。」

鮮明動人服飾如活生生史書

  服飾,是侗族文化最鮮明動人的部份,融合了各個時代、族群的特色於其中,如同身穿一部活生生的史書,由歷史中款款走來。

數千年前侗族即已擁有種植葛、麻、桑技術,並發明了織布的斜機。侗族婦女喜歡種棉花,自己織布、染布。服飾樸素,色調以青、藍、白、紫為主。一般來說,古老服飾並不容易保存,但在侗族地區,至今仍有機會見到侗民珍藏、有數百年歷史的「蘆笙衣」。男子多穿對襟短衣,或右衽無領短衣,包大頭巾。婦女裝束各地稍有差異,上身有大襟無領無扣上衣,也有的衣長至膝,下穿百褶裙或長褲,束腰帶、裹腿,包頭帕或戴銀冠及各種銀飾等。

除了款式,紋樣的來源十分豐富,成為侗族人生活文化的重要部分,有些甚至已經流傳數千年,從日月星辰、山水人物、飛禽走獸到花木魚蟲,包羅萬象。民間手工藝製品則有刺繡、編織、彩繪、雕刻、剪紙和刻紙等,大都實用美觀,富有鮮明特色。刺繡是侗族婦女擅長的工藝,她們在服飾上刺繡出各種圖案花紋,形象生動,色彩絢麗。

「鼓樓」、「風雨橋」標誌精湛建築藝術

侗族還以建築藝術見長,每個寨子都有造型別緻的木樓,這種不用一釘一鉚的木結構建築吸收了中國古代亭台、樓閣建築的部分精髓。

 

  侗寨的房屋主要以杉木建成二至三層的木樓,在河邊或山坡上的房屋則多為吊腳樓。「鼓樓」和「風雨橋」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築藝術,是侗寨的標誌性建築。鼓樓吸收了漢族建築的方法,集塔、閣、亭於一體。所有鼓樓均採用上等杉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鐵釘,扣合無隙。樓頂層呈傘狀,從樓頂懸掛下來一面牛皮大鼓,稱為「寨鼓」。鼓樓一般一姓一座,較大的寨子有三、四座以上,是侗族人民集會的場所。

歌師最受尊敬 侗族大歌記錄真實歷史

侗族人民視歌為寶,認為歌就是知識,就是文化,誰掌握的歌多,誰就是有知識的人。在侗族地區,歌師是被社會所公認的最有知識、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侗族大歌作為侗歌中最精華的組成部分,它的演唱內容、表現形式,無不與侗人的習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是對侗族歷史的真實記錄,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日劇《社長不是人》 職場新鮮人必看
每個人內心總有些真心話。只是敢講真心話的人不多,敢聽真心話的人更少。因為真心話很容易戳破人們習以為常的迷思,挑戰人們的固有觀念。日劇《…
國際成年禮 郝龍斌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夢
外國人在台北孔廟跳宋江陣?你沒看錯,這是國際扶輪社3520地區於12月9日舉辦的2012-2013年度「國際成年禮」儀式表演活動之一,…
常見的芭樂品種與挑選方法
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芭樂,高纖維、低熱量與富含維生素C的營養價值,成為許多人日常的果品選擇。 芭樂俗稱「拔仔」,正式名稱為「番石榴…
從書法小天才到書法頑童
周月雲說,寫書法的日子快要跟自己的年歲一樣長了。 從小,周月雲是別人眼中的書法天才。5歲開始拿毛筆;…
播給外星人聽的中國古琴樂曲
1977年向外太空生物播送的各民族音樂,其中一首管平湖所彈奏的古琴曲《流水》,被選入「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
養蔘人家 以天然漢方提供新鮮、多元、多元的優質人蔘食品
曾前往韓國觀光旅遊的人們,一定忘不了道地濃郁的美味「人蔘雞湯」。然而這種不分寒暑都能享用的進補食材,過去在台灣卻幾乎無法讓消費者品嚐到。…
衝浪 野球 豐年祭: 重溫《比賽開始》循著偶像足跡 磯崎海岸樂優遊
花蓮海岸公路從牛山到磯崎,短短12公里,讓您優遊原住民藝術、遠眺碧海藍天與享受弄潮之樂,以及欣賞風吹草低見牛群的塞外風情,另外還有《…
年輕人能否成為中國的新希望?
正就讀台灣某大學的小如曾跟兩位中國交換生同寢室,每每談起她的中國室友,總是一副好氣又好笑的表情。 第一位室友小靈來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