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的育嬰「連假」

如果連生兩胎,奧地利的婦女最長可以請到四年的育嬰假。
Thinkstock
第162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近年來台灣流行小確幸。政府也學會了從善如流,常常端出一些小確幸讓民眾快樂一下。政府最常提供的小確幸就是連續假期,製造幾個長週末讓上班族可以在連日辛苦上班後好好休息一下。

不過,政府設計的這種週末連假,如果跟奧地利長達四年的育嬰「連」假比起來,台灣人大概就不會覺得那麼幸福了。

近幾年來,台灣政府與民間開始認真實施育嬰假,民眾方才開始對於這項勞動政策熟悉。跟產假比起來,各國規定的育嬰假期間長短不一,從數週到三年不等。各國育嬰假期間的支薪標準差異也很大,有的完全不支薪,有的由企業或者政府負擔全部或者部分薪水。

各國政府設計育嬰假的目的,無非是想要提高在職女性的生育動機。但是女性在生產後利用育嬰假自己照顧小孩一、兩年後,往往不容易再回到職場,所以育嬰假的副作用就是會提高在職女性的離職率。這兩個效果到底孰輕孰重,則是經濟學家以及勞動政策制訂者都非常關切的。
 


圖一:1990年6月與7月生育的女性請育嬰假的平均長度(月)。圖取自Lalive and Zweimuller(2009)

 

兩個育嬰假連起來

現在,我們來談談奧地利的育嬰假政策。

在1990年之前,奧地利的育嬰假只有一年,而且每次請育嬰假之前,女性必須工作滿一年。在1990年,奧地利將育嬰假政策做了一個重大而且特殊的改變,除了將育嬰假期間從一年延長到兩年之外,如果在育嬰假期間又生了第二個小孩,媽媽可以選擇將兩個育嬰假連起來放。換句話說,最長可以請到四年的育嬰假,變成所謂的育嬰「連」假。

這種大幅度的政策改變,給予了經濟學家估計政策效果的機會,是經濟學家的最愛。由於奧地利的新政策是在1990年7月1日開始實施,也就是說7月生小孩的媽媽可以享受比較優惠的新政策,但是6月生小孩的媽媽就沒有這樣的優惠。
圖一顯示了6月跟7月生育的媽媽請育嬰假的平均長度,很清楚地從政策改變的第一天開始,媽媽請育嬰假的平均長度就跳升為兩倍,可見政策的影響確實很大。

因此,比較6月和7月的媽媽在未來生育以及勞動參與等決定之間的差異,就可以估計出新的政策的效果,這正是Rafael Lalive和Josef Zweimuller兩位經濟學家的估計方法。

 

圖二:1990年6月與7月生育的女性在三年內再度生育的機率。圖取自Lalive and Zweimuller(2009)

 

圖三:1990年6月與7月生育的女性十年內再度生育的累積機率。圖取自Lalive and Zweimuller(2009)

 

育嬰「連」假提高生育率

兩位學者第一個有趣的發現是,這個政策改革竟然有提高生育率的效果。圖二顯示的是女性在請育嬰假後三年內再生一個小孩的機率,在新的制度實施後從大約32%增加到38%。會出現這個效果,當然是因為新的制度允許將前後兩個育嬰假連起來請,不再受到第一次請假完後必須工作滿一年才能夠再請第二次育嬰假所產生的效果。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些被新制度「催生」出來的小孩,原本就是會在比較晚的時間點出生,只是因為媽媽想要連續請育嬰假而「提前」出生。針對這個質疑,作者們提出了進一步的證據。

圖三顯示的是1990年6月與7月生育的媽媽,在未來十年(120個月)內會再生小孩的「累積機率」。這個圖很清楚地顯示,7月媽媽的機率一直都保持比6月媽媽的機率高,6月媽媽在整個十年內都趕不上。

 

長假後媽媽還會復職嗎?

行文到這裡,大家應該會想到的問題是:女性如果請了長達四年的育嬰假,還會回到職場工作嗎?針對這一點,兩位教授同樣追蹤比較了6月媽媽與7月媽媽在未來十年的工作狀況,結果發現新政策確實使得媽媽回到原來同一份工作的比例降低了,但這個效果在短期比較明顯。長期而言,7月媽媽的「回工率」會慢慢接近6月媽媽。換句話說,大家原本擔憂的副作用並沒有太強的長期效果。

這個現象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7月媽媽生下一個小孩的比例增加了。跟6月媽媽比起來,比較多的7月媽媽需要照顧兩個幼兒,因此比較會選擇離開工作。但隨著小孩長大到上學的年齡,逐漸地就有比較多的媽媽重回勞動市場。

 

故事還沒有結束

這個在1990年實施的改革,在1996年又進行了一次修改,這次是將育嬰連假的總長度從四年縮短為三年半。這個改變又提供了一個估計政策效果的機會,而且方向是相反的。

Lalive和Zweimuller同樣估計了這個縮短的效果。很神奇的是,他們發現這個改變增加了媽媽在育嬰假結束後重新就業的機率,同時並未減少多生一個小孩的機率。

低生育率是近二十年來各國政府都關心的問題,尤其在台灣這個生育率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如何提高生育率是政府的難題之一。之所以是個難題,是因為根據多數經濟學的估計結果顯示,常用的鼓勵生育政策,例如生育補助、托嬰服務補助等政策的效果,似乎都有限。這份關於奧地利育嬰假的研究,則提供了我們另一個考慮的方向。

*參考文獻:Rafael Lalive & Josef Zweimüller, 2009. "How does Parental Leave Affect Fertility and Return to Work? Evidence from Two Natural Experiment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4(3): 1363-1402.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3年世局喜憂參半
新的一年開始,世界更平安,還是更多災難?從政治和安全角度,全球可能更趨穩定,或者說危機爆發點減少,可控性增高。但從經濟角度,…
我們曾經是另一個人
人有「輪迴轉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另一個人,也會再次成為另一個人。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誰抹去了我們前世的記憶?…
總感覺有甚麼人正在那兒看著我
英國34歲男子科林‧福斯特(Colin Foster)旅遊時拍到了鬼影,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實拍到鬼影並不是甚麼新鮮事,這類報導已經很多,…
春運一票難求 「實名制」開跑
2012年新年伊始,中國全面實行火車票「實名制」。旅客自1月1日起購買火車票,均須憑「本人有效身分證件」購票,…
眼神炯炯
二千年前老祖宗就認為「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又說肝開竅於目,肝藏魂,所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 眼睛保養首重肝經。《內經》說:「…
你Hungry嗎?你Foolish嗎?
蘋果電腦教主、一代科技創新天才賈柏斯(Steve Jobs)去世的消息於日前傳出後,掀起一波討論風潮,…
企業充電站
2024TiBE出版人才培訓 AI、Z世代讀者、IP轉譯     「TiBE法蘭克福出版人才培訓課程」針對眼下熱門議題與新科技,…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 人類召喚的惡魔?
人工智慧(AI)正以超出我們想像的速度發展。從生活到藝術,從政治到軍事,幾乎無處不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或將全面顛覆人類生活並逐步取代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