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日復一日讓大家重遊記憶裡的純樸時光,
並充分展現其深耕地方蛻變之後的風華。
走進幅員遼闊的廠區,已停駛的火車頭色彩繽紛地映入眼簾,
隨即召喚遊人對過往時序的想像……
午後的嘉南平原,天朗氣清,蒸溽的熱氣伴隨我們來到嘉義的蒜頭糖廠。因此地早年聚集很多有錢人家,算來是頭,即稱「算頭」;後這個村落通稱蒜頭村,有趣好記。
憑弔百年歷史遺跡
曾經是台灣三大糖廠之一的蒜頭糖廠,成立於日治的1906年,當時隸屬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曾是見證繁榮的農工業,如今產業結構改變,製糖機械不再運轉,留下百年的歷史遺跡僅供憑弔。
走進幅員遼闊的廠區,好幾輛已停駛的火車頭色彩繽紛地映入眼簾,隨即召喚遊人對過往時序的想像。低矮木製的日式檜木車站高掛著「蒜頭車站」,斑駁油漆與窗櫺上凋落的木屑,尚能承載堅持幾十年僅剩的少數工作人員的熱情。
解說員黃哲永是地方著名的文史工作者,長年致力保存在地歌謠、重整地方文史,對嘉義地區的文化發展如數家珍。他賣力介紹幾十年來相互完成的自己與蒜頭糖廠,我抬望辦公室天花板鏽蝕的風扇葉片與滿處陳跡的舊型電話、黑板與雜物,時間彷彿在日治時期就停下了腳步一般。陽光從窗明几淨的落地窗台灑落,我喜歡空氣裡點點灰塵的味道,那是時間的味道。
五分車旅行舊日風華
糖廠獨具特色的五分車,至今仍於早上10點與下午3點準時發車。「五分車」以軌距不同劃分,現今世界標準軌1435mm,五分車約為標準軌的一半,如同阿里山森林鐵路因而得名。民國七十年代前,五分車是嘉義六腳鄉重要的交通工具;現今的五分車則成為帶領遊人旅行懷舊的時光機器,沿途經過的景致讓人懷想起從前。
五分車前後都有駕駛室,出發與回程路線相同,由兩端火車頭操控。五分車緩慢駛經許多歷史遺跡,因經歷過二次大戰,壁角樓上的彈痕、防空洞的壕溝與百年充滿日式風味的員工宿舍,都成為廠內保存完善、讓人停留感懷的景點。糖廠尚有一座「蒜南國小」,原為日治時期開辦的小學校,如今已不再招生,徒留尚未改建的校區。
五分車緩緩駛出糖廠,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甘蔗園向遠處無盡延伸,清風吹散燠熱,那片望不穿的製糖原料,曾是多數雲嘉地區人們的幼時記憶。高鐵在高架橋上飛駛,解說員打趣稱這是場鐵路的競速,然而,緩慢、搖晃、炎熱看似被現代科技屏棄的五分車,滋味卻更是滿溢。
換個方向,五分車倒行回到糖廠,並在舊時的廠房前暫作停留。步下五分車,解說員帶大家參觀百年前製糖的廠房。廠房內貼滿「安全優先」、「零災害是經營的基礎」等標語,多年前工廠運轉的景象如在眼前。機組因2001年納莉颱風損毀,也隨製糖業蕭條被迫走入歷史,遊人只能透過恍若親身經歷的解說,感受台灣曾經因而繁榮的製糖業魅力。
解說員揮汗如雨熟練地用各種套語笑料串起典故故事,讓遊人不枉走此一遭。他們堅守崗位,糖廠轉型成為蔗埕文化園區後,依然日復一日讓大家重遊記憶裡的純樸時光,並充分展現其深耕地方蛻變之後的風華。
朴子溪自行車道起點
親友相偕前來,可以玩上整日。除搭乘五分車,蒜頭糖廠是朴子溪自行車道的起點,糖廠內即可租借自行車。作為嘉義縣第一條自行車道,朴子溪車道可向西騎到東石漁人碼頭,全程達25公里,沿途經過橋身相當纖細優雅的六家佃長壽橋,漁村風貌與鄉村景色盡收眼底,一覽雲嘉平原之美。園區的小板車也同具特色,輕踩踏板就可以推動鐵軌上的小板車前進,闔家玩耍笑聲不斷。另外,無論前去哪個糖廠,別忘品嘗各式冰品,炎夏消暑的滋味令人難忘。
蒜頭糖廠即使假日遊人也不算多。對我而言,僅剩的幾位解說員,倒成為糖廠的最佳風貌,他們融入在地,印證著曾經繁華與時間逝去。在隨處堆積著不被注意的種種歲月痕跡的廠區裡,並未逝去的,彷彿是往日的樸實氣息與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