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端午节,很多人会联想到划龙舟,这个热闹的传统活动不但是端午节特有的习俗,甚至还演变成国际体育比赛。而关于划龙舟的起源,相信大家会直接想到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故事。事实上,关于龙舟竞渡的传说,早在屈原投江两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同时,在后来的东汉时期也有一个关于龙舟起源的故事。
按《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籍本》所记载:「……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盖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也。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是日竞采杂药。」可见得,在不同的地区,所流传的起源不同,而现在所要讲述的故事,就是文中所提到的伍子胥与曹娥。
伍子胥一片忠心 遗恨千古
《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可以说是一场改变整个春秋局势版图的战争,而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伍子胥。伍子胥为了向楚平王报杀父兄之仇,一路逃亡至吴国,历经多年苦难,最终完成歼灭楚国、掘墓鞭尸,报了灭门之仇;同时也帮助吴王阖闾实现了富国强兵,让吴国成为春秋时期霸权一方的强国。
然而灭楚之后,吴王阖闾在和越国的一次战争中战死,其子夫差继位,伍子胥也继续辅佐吴王夫差,并在三年之后灭了越国以报父仇,并让越王勾践与其妻臣到吴国为奴。虽然伍子胥一直认为勾践不能留,必须杀掉以除后患,但是因为小人谗言加上夫差的自大,不但始终没有杀了勾践,反而在三年之后将勾践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之后开始积财练兵以壮国力,并进贡大量的金钱美女来松懈吴国的戒心,同时鼓吹夫差建造奢华的姑苏台,藉此来消耗吴国的人力和财力,又献上美女西施让夫差沉溺酒色不问国事。伍子胥不断地劝谏阻止,吴王却总是充耳不闻,并且越来越讨厌伍子胥。
之后,由于太宰伯嚭的煽动,夫差终于动了杀机,他封了一口宝剑给伍子胥,要他自尽。伍子胥拿着剑,悲愤说道:「唉!只因为伯嚭的谗言,王就要杀了我,你知道吗,当年我帮助你父亲夺得王位,又帮助你父亲在诸侯间争霸,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吴国社稷,而你却只听小人谗言就要杀我。」随后他又转向旁人说:「我死了之后,记得把我的双眼挖出来,挂在吴国东门的城墙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如何将吴国灭掉。」说完之后,伍子胥便自尽了。
吴王听了伍子胥死前这段话非常生气,于是命令将伍子胥的尸首用布层层包起,丢入钱塘江中去喂鱼。江边的百姓知道这件事,感到非常难过,于是众人驾着小船在波涛的江水中将伍子胥的尸体打捞起来,并私下在附近的山上立了祠堂,那座山也改名为胥山。而从此之后为了纪念伍子胥,在当地也形成了龙舟竞渡的传统。
曹娥孝心感动天 立孝亲节
龙舟竞渡除了两位忠臣之外,还有一个与孝有关的故事。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一名巫师,主司祭神之事。东汉汉安二年的端午时,曹盱驾船在江中祭祀潮汐之神,而这位神祇的本尊正是前文所提到的伍子胥。不料在祭祀的过程中,小船意外翻覆,曹盱溺死江中,然而他的尸体却一直打捞不到。当时十四岁的曹娥日夜守在江边哭泣,等待父亲回来,就在七天之后,悲痛绝望的曹娥跳入江中自溺。
据传说,众人将曹娥的尸体打捞起来的时候,曹娥正紧抱着父亲的尸体。多年后,县官将曹娥尸体改葬于江边,并立碑建庙;百姓也将曹娥敬为水神,并将她被打捞起的那天立为孝亲节。
从上面几个故事来看,不论是伍子胥的死谏、曹娥为父投江,还是广为人知的屈原,龙舟竞渡故事的起源总是与「忠」、「孝」的精神有关。自古以来,忠孝节义一直都是中国传统中很重要的传统精神,古人为了将这些精神传下,将这些伟人逝去的日子立下节日与活动,除了纪念,也是要以此作为榜样学习。
然而随着时代的推演,忠、孝这两个字的含意也逐渐被歪曲,甚至遗忘。所以,在我们观赏热闹的龙舟赛时,不妨也回想这些故事,相信能有不一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