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庭审翻供之所以被认为太「出人意料」而引起广泛讨论,是因为共产党的法庭,尤其大案,一般都是事先被告完全屈服,最后审判是「表演秀」。上次王立军案、谷开来案,都是如此。但薄熙来为什么翻供?
他在法庭上讲了两条理由,一是接受中央纪委调查时,受到「不公正压力」;二是中纪委有「明确的诱导因素」。那么是怎么压力和诱导的,他没有讲。从常识推理来看,很可能当初中纪委强调「坦白从宽」,暗示或明指在「党内处理」。中纪委不是法庭系统,只要党内处理,顶多是开除党籍,撤销职务(以往中共高官有不少只是这样双规双开的)。
现在则变成法庭审理,明显是要判刑。而且从大阵势来看,可能不会轻判。薄熙来感觉上当了,后悔当初,所以要翻供,为自己争利益。即使争不到多少,也不会得到比「争」更糟的结果。因为混迹官场多年,他当然非常清楚,像这种大案,判多少年,党的高层早已决定。什么审判长,法庭,和庭审过程等,都只是走过场、摆装饰而已。
薄熙来在法庭力辩,也多少有表演成分,以此装「清廉」扮「强人」,试图保住他在重庆时的那个「伟光正」化身的形象。
薄熙来的庭审戏,让人想到整个共产党。薄熙来是共产党的缩影,代表这个党的全部特色:满口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在「伟光正」的背后,是罪恶、腐败、黑暗、邪门。
《纽约时报》的评论说,薄熙来是「双面人」:「他打击黑帮犯罪,他本身却像一个黑社会老大一样运营重庆;他打击腐败,可他自己也涉足其中;他鼓吹传统的共产主义道德,但他的儿子在外国的精英学校炫耀他的财富。」
薄熙来做的,跟他说的,正好相反。就像一枚硬币,展示的是一面,背后完全不同,整个共产党就是这样。「薄熙来案」对中国人的启迪作用在于,看明白薄熙来,就更懂得共产党,因为薄熙来是它的袖珍版。
薄熙来在重庆以「唱红打黑」而爆红。所谓唱红,就是唱道德高调,吹革命强音。看似道德无比,但真实是,薄熙来们的行为毫无道德准则:滥用权力、受贿腐败、性泛滥,公器私用,甚至指挥杀外国人,凶惨霸道,无恶不作。
人人皆知,这种现象在中共官场是常态。而且官职越高,权力越大,贪的越多。据中国官方统计,过去30年,已有420万党政干部因贪腐被查处,其中省部级就有435个。中共16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腐败官员就有72人。
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到北京市长陈希同,从公安部长陶驷驹,到海军副司令王守业,从国家药品局长郑筱萸,到国土资源部长田凤山,从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到最近的铁道部长刘志军,每抓出一个,都是巨额的贪污受贿,还有一大堆的情妇等。像被处决的重庆司法局长文强,只是(用油纸包裹)藏在鱼塘淤泥中的赃款就有2,000万。
当今中国官场,贪腐和清廉之间的界限,只是「被抓到」和「侥幸没落网」的区别。薄熙来运气不佳,只因为他把下属公安部长逼进美国使馆,闹出「国际新闻」,舆论哗然,高层不得不处理。如果没有王立军事件,薄熙来今天还会是重庆的「皇上」,甚至很可能高升到「中南海」,成为习近平的左臂右膀——他们都是太子党背景,有共同语言。
18个月前,在北京的人大政协两会上,身为「政治局委员」和「重庆市委书记」的薄熙来,还衣冠楚楚、谈笑风生,一副正人君子的领袖形象;并且通过重庆的唱红打黑,成为「为民除害、推崇道德」的象征。而今天,仅仅靠法庭提供的(冰山一角)的有限证据,人们就已看清,薄熙来跟成克杰、陶驷驹、陈希同、陈良宇、刘志军等等是「一党之貉」。
薄熙来翻供,除了力争减少罪行之外,当然还有「心不甘」、感到「不公」的因素。在共产党官场这么多年,实地经验使他太清楚了——共产党的哪个官没贪?去外国留学的高官子女,哪个没拿到商家「赞助」?买房子买车,是司空见惯的潜规则。像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儿子在澳洲购置豪华房产,钱是哪里来的?江泽民的儿子、习近平的女儿等在美国留学,费用都是自己出的吗?薄熙来当然「不忿」,党「天下乌鸦一般黑」,今天来咬住我的不清白了。不认!
像负责处理薄案的「中央反贪腐小组」组长、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31年前就官至山东省化工厅副厅长,后来做济南市委书记,福建省长,重庆市委书记,中央组织部长,大小官职有一打,他就「清白」吗?没有过贪腐受贿?包括那个审薄案的法庭审判长,他的孩子留学,是谁出的经费?他判案从来没有受贿?当今不要说「法官」,任何带个「官」字,有点「权」的,就别谈清白!
除了智障者,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清楚,对薄熙来的起诉是避重就轻,他才贪污「二千多万」?在中国还有谁不知道:一个工商局长,一个乡镇长,地方小市长等,随便都可以捞到这个数字。而且对薄熙来的贪污指控,都是他在辽宁期间。怎么同一个人,到重庆之后就不贪了?而且在重庆「打黑」,媒体报道说,很多被抓被杀的民营企业老板或黑社会头目,其资产就被没收。这笔钱数额惊人,都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是「二千万」?都不用推理就可以判断,这基本上是中南海的策划——把「罪和刑」先定好了,然后「量罪、量刑」而定贪污数额。对薄熙来的贪腐不能追究太多,如数额过大,就会让老百姓想到「共产党的官太贪了」,「薄熙来就是共产党缩影」。但数额太小,又难以彰显共产党反贪打腐的形象,不能达到安抚、赢得民心的效果。所以才有了这么个不大不小的「二千多万」贪腐额。
当然,薄熙来怎么会服气?高官们都腰缠「亿」贯,现在就硬是要处理我这「几千万」了?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家族资产多达22亿人民币(是薄熙来被起诉额的100倍)!中纪委敢设「专案组」、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再看不久前卸任总理的温家宝,《纽约时报》以翔实证据揭露,只是温家宝的90岁母亲名下,就有股票价值8亿人民币!《纽约时报》拿到了温家宝母亲的股票单签名、指印,和股单上的身份证(复印件)。有关人员狡辩说是「重名」,但那个身份证(尤其号码)能是假的吗?能重名、重性、重年龄、重地址,统统「重」到中国总理的母亲身上吗?难道在中国谁敢冒充总理的母亲,以她的名义坐拥如此巨额的财产吗?这谎扯得太幼儿园了!
温的母亲只是一个教师,从哪儿弄到这么多钱?别人不知道,他薄熙来还不清楚吗?《纽约时报》同时还揭出,温家宝家族资产共达27亿美元(近170亿人民币)!除了阿拉伯的王子们,还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家族可以富有到如此程度?!温家宝的前世也不是黄金国的国王,他和我们大家一样一穷二白的背景谁不知道?他家也没出个「祖克柏」(facebook创始人),怎么就一下子这么个爆富?
温家宝家人曾发声明,说不排除法律追究《纽约时报》,但再无下文了。美国大报如此「诽谤、败坏」中国总理形象,温家宝居然不法律追究!当然,追查薄熙来的「中央反贪腐小组」贺国强们更不敢去调查「温家族」的暴富案。那个金额可是薄熙来案的800倍!
温家宝、习近平等,没被追究立案,他们就继续是人民的好总理,好主席。18个月前,薄熙来不是同样被官媒捧为「人民的好父母官」吗?他不同样是打黑反腐的正面领袖形象吗?中共高官(其实是整个共产党)的这种「两面性」不是通过薄案,更一目了然了吗!
薄熙来当然知道,无论他「犯事儿」到什么程度,即使有王立军进美使馆事件,即使有他妻子杀人事件,他的事也还完全有可能在「党内处理」,而不走法庭审判、定罪、判刑的路子——只要「党的高层」想保他。共产党就是法,党要你活,你就照样耀武扬威(什么22亿,170亿,都不是个事儿);党要你死——就像薄熙来要文强死——你就地狱里呆着去吧。
薄熙来案弄到现在这种程度,肯定是因党内权力斗争,有人看不惯他,正好借此打倒他。而这个看不惯,很可能是对他在重庆的「打黑唱红」,太张扬了,引起官场很多人不满,因为薄熙来那么高调,风头那么劲,把别人都比下去了。但今天对他庭审,怎么对「打黑唱红」一字都不提呢?
当然不能提。因为那种唱红打黑,今天仍是整个共产党的模式,薄熙来只是把它突出化、典型化了而已。要否定薄熙来的「打黑唱红」,则是否定共产党本身的统治模式,当然不能做了。更何况,重庆打黑唱红,是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等高官支持的!当年习近平等鱼贯而去歌乐山下,赞美「重庆模式」。尤其是,习近平掌权后,明显走比胡锦涛时代更左倾的道路,说什么共产俄国垮台时俄罗斯没有一个男儿(保红色江山),什么不要跟毛泽东时代切割(仍坚持毛主义),甚至制定前所未有的「七不讲」,简直要把中国带回毛时代的「全国江山一片红」的舆论一律。这跟薄熙来式的「唱红」性质完全一样。而且,习近平政权目前审薄熙来的做法,跟薄熙来的「打黑」(蔑视司法)更是一模一样。当年薄熙来就是用这种模式杀掉了文强。所以,习近平们当然不会否定「重庆模式」,因为这就是共产党模式,是他们统治的共同手段和方式。
薄熙来当然不忿(没有一个下大牢的共党高官会服气)——咱哥们都是玩同样的游戏,都是高干子弟、前后脚掌权(薄熙来做辽宁省长、商务部长时,习近平做福建省长、浙江省长),用《纽约时报》评论的说法,「他们从共产主义动荡时代长大,在资本主义奢华当中掌权。带着对权力的欲望走入政治。」你们都「不干净」,却「整」到我头上,甚至要判我坐牢。
但薄熙来不忿了一阵子就会消停,因为他深知共产党是怎么回事。他以前就是这么整治别人的,而且更狠毒,杀了司法局长文强、撤了公安局长王立军(甚至可能像杀文强那样干掉他)等等,都只不过是摆在桌面上的明显几例而已。和所有落马的中共高官一样,薄熙来对今天自己能栽到如此地步,是绝想象不到的。但一旦被送到了审判台上,他对自己下场可是清清楚楚了。所以,下一步就会老实,一点章程都没有了。
所以说,今天的薄熙来案,跟当年的文强案完全是同一性质,都是大邪恶收拾小邪恶,共产党跟希特勒打。「黑社会」用黑道收拾老百姓,文强用同样方式收拾「黑道」,薄熙来用同样方式收拾文强,习近平用同样方式收拾薄熙来——这就是共产党模式。所以,「薄熙来」就是共产党的缩影;「薄熙来案」就是整个共产党统治方式的缩影。
2013年8月23日于美国
(本文转载自「曹长青网站」:http://www.caochangqing.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