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在古機械復原研究中,一直都是熱門的研究主題。特別在於它的機械原理和震源的感應方式,至今仍是難解之謎。
根據《後漢書》中記載:「候風地動儀以精銅製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候風地動儀外型結構,形狀像酒樽,精銅外殼則以鶴篆文及各種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儀器外殼對準東、南、西、北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鑄有八條龍,象徵宇宙四面八方,同時也根據張衡對《易經》的理解,儀蓋為天,內中都柱為地,比擬是一個小宇宙,與天象有某種對應關聯性。
候風地動儀的神奇之處在於發生地震的前夕就可以準確預測到。候風地動儀的每條龍嘴裡都銜著銅球,當遠在千里發生地震時,在底座中間的都柱便會以機械傳動方式將對準地震的龍嘴打開,銅球就落在蛤蟆嘴裡,同時可根據銅球聲音而知道在什麼時間、什麼方位發生了地震。
候風地動儀在發明之初也曾被質疑,可是之後準確預測了隴西發生的地震,證實了候風地動儀的可行性。張衡在製作設計時,早已深入研究《易經》、《墨子》等書籍。古人常把人體比擬一個小宇宙,與宇宙有某種對應聯繫關係,而根據天象變化的規律情況甚至可預測未來;然而在現代量子物理學研究上,也有引述微觀粒子為基礎組成的生物或物質本體,本身也會在不同時間內與系統的相互連接感應;如同巴克斯特對細胞的意識感應作過的實驗,如果採集生物主體的細胞後,並連接測謊儀以觀測細胞的組織反應情況,甚至可以感測到另外一個生物主體系統中的行為信號。
中國古科技的原理與現代科學有很大的差異。考察所有現代科學家研究地震的方式,都是從地震所發生的物理或化學因子著手,例如現代科學的研究認為需要地震前所發出電磁現象或地殼震動才能預測地震的發生,所以所有的研究也都朝向這些方向去探究。但是,從候風地動儀的結構與運作方式,可以發現雖然候風地動儀可以預測未來地震的發生與否,但是對於近距離的人為震動或是風吹而造成的震動卻沒有任何感應能力。所以當科學家們以現代的思維方式模擬候風地動儀時,卻發現完全無法像古人一樣準確的預測地震的發生與否。也許,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天人合一」的觀點重新研究候風地動儀時,才能有機會像古人一樣做出可以預測地震的高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