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漢語拼音不利台灣的國際化

漢語拼音不利台灣的國際化
漢語拼音真的有利國際化?Getty Images
第25期
陳博志

政府要把我們的中文拼音改為中共所使用的漢語拼音,他們認為這才符合國際化趨勢,但其他人則認為這是盲目的中國化。我們只要仔細想一下用英文字母為中文字拼音的目的何在,就可發現採用中共的漢語拼音既不利於國際化,也違背傳統,同時還會妨礙國人學習英文。

中文拼音化已不可能更沒必要

早期用英文或其他字母為中文拼音的目的之一,是取代圖形文字的漢字。這在教育不普及的時代有它的價值。如果真有一天,漢字消失而全球中文都用中國的漢語拼音表示,則因中國大台灣小,為了方便我們大概只好也採用漢語拼音來寫中文。然而漢字「一音多聲」(四聲加輕聲,最多可有五聲),而同音同聲又有多字,因此用拼音表示的「一個音」,實際上常有很多不同意義的漢字,所以較有深度的中文就很難只用拼音來表達。日語早有自己的兩種拼音字,至今也不廢棄使用漢字。更何況目前教育已普及,漢字的電腦輸入、印刷、搜尋、轉換,以及其他運用也已極方便,實在已沒有拿拼音取代漢字的必要。中國自詡為世界超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更不可能再要廢掉自己文字之美,而改用拼音來取代全部中文。

於是,漢字的西方字母拼音只剩下兩個可能目的,一是要把中文專有名詞音譯,讓外國人可以讀出它的聲音,一是要拿西方字母當作學讀中文的注音符號,替代ㄅㄆㄇㄈ。

漢語拼音不利外國人也不利本國人

先就專有名詞譯音的目的來說,拼音是要讓不懂中文的人用的,要讓他們依拼音唸出人名、地名之後,我們可知道他們要找的是甚麼人和地。那試問:有多少外國人會為了這個目的,而特別去學漢語拼音或其他任何一種中文拼音法?恐怕幾乎沒有。學任何一種中文拼音法的人都是想學中文,而一旦他們學會中文,看中文路標就直接能講出來。這些人根本不必管我們用甚麼拼音。

真正須要用拼音來唸漢字地名、人名的外國人,是那大量不懂中文也未學過中文拼音的人。而因為英語不可否認乃是國際往來最重要的語言,因此會和我國往來的外國人絕大部分會唸英文。所以對他們而言最方便,對我們而言也最可靠的譯音方式,是依英文通常的發音方式來拼音,以讓大家把它們依照英文唸出來時,我們能猜到他們是在講哪條路。

然而漢語拼音比現在各種音譯法,更明顯違背了這個外國人容易唸出接近正確之發音的原則,因此很不宜作為我們音譯專有名詞的拼音。例如任何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HE是「他」的意思,唸成台語的「喜」音,但在漢語拼音中它卻要唸成「和」的音。以後我們看到英文字母拼出來的字,都要先想一下那是英文還是某個中文的漢語拼音,否則就會唸出很多好笑的結果。而以後小孩子若要同時學英文,又要用漢語拼音做為中文注音,恐怕會常常亂成一團,簡直要精神分裂。

有些人也許還是不相信這嚴重性。因為我們都懂中文,看慣了漢字和拼音並列的許多路名、站名,我們可能很習慣某個奇怪的漢語拼音字對應的中文發音,譬如鄧小平的「小」字,可能使不少人知道X在漢語拼音要唸S的音。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並沒有多少這種自然教育的機會,因此並不能「自然」學會漢語拼音。不信的話請讀者想想看,CI要怎麼唸,也問一下國內外朋友們看他們會怎麼唸。

我曾在APEC(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遇到一位中國部會次長,他也不贊成用漢語拼音。他說他太太姓席,漢語拼音是XI,有一次在美國看醫生,護士小姐要叫她時不知該怎麼唸,就叫Miss Eleven(十一號小姐),因為XI就是羅馬數字的十一。拼音翻譯是要給外國人方便的,不給外國人方便,不只不合國際化的目標,也給自己製造麻煩。

國際化不是要在國際上製造笑話

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沖不久前在國泰班機上看到飛航圖的台灣,有個地名叫「奇埃」,他覺得很奇怪。後來他看到英文版上寫的是漢語拼音的Chiai,他才發現原來是嘉義。而照英文唸法的習慣,Chiai必被唸成Chi-ai兩個音節而非Chia-i,所以不知道台灣地理的翻譯人員就把它譯成奇埃。而若照傳統的譯法譯為Chiayi,就不會被唸錯和譯錯。由此可見譯音必須是照外國人慣常的唸法而非自創一格的必要性。漢語拼音不照英文的慣常唸法,因此這種讓人無法正確唸出的情況也就特別多。

專有名詞的音譯既然只是為了方便,那麼尊重以往的音譯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則。有些地名、路名我們已多年採用國際拼音法,很多外國人的資料上都已是舊有的音譯。若改用漢語拼音,看了舊旅遊書的人將會找不到Sun-Moon Lake,也找不到Taipei。要在外國登記住址的人,例如有外國銀行帳戶和資產的人,說不定連有綠卡的人,都會因住址不同了而遭到麻煩。幾年後會有很多外國人像電影中一樣,找不到以前的「海角七號」在哪裡。

姓名的問題更麻煩。若不讓大家延用以前的拼音,一個人變成兩個人,文憑和其他證件都會被質疑,甚至令人懷疑你還是不是你,我還是不是我。搞不好有人還會在外國被當成用假護照抓起來。就算讓「老人」們沿用舊拼音,我們又會出現父子不同姓的問題。那又會有一堆麻煩。政府當然可以責成一個機構專門給大家出證明以免除這些麻煩,同時也幫郵局和快遞公司及外國人找出舊地名對應的新拼音法。但我們為甚麼要這麼麻煩?讓我們自己和外國人這麼麻煩、這麼不容易往來,就是妨礙國際化。而竟有人以國際化為理由來主張漢語拼音,實在可笑。

漢語拼音不是國際化而是偏狹化

專有名詞的譯音只是為了方便,讓外國人容易唸,而每個名詞有唯一的對應翻譯就好,並沒有同一個漢文字要和其他國家採用相同音譯的必要。例如陳姓在台灣多半譯為CHEN,但在新加坡卻譯為TAN,其他地方還有譯為CHAN和CHIN的,對大家都不會構成麻煩。因為這些人雖然都姓陳,但並不是一家人。有不少姓在台灣也有不同音譯,例如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教授把他的薛譯成Schive,和其他姓薛的人不同,甚至被誤以為是德國人,但對他的學術研究毫無妨礙。現在若要他改名,他卻須花很大的功夫去向人證明,以前用Schive這個姓發表的著作真的是他寫的。

只有一種人士的國際化和漢語拼音有關,那就是在國際上從事中文相關學術的人。這一行是以中國為主,因此圖書館裡中文書的音譯,文章裡中文參考文獻的音譯,大多採用漢語拼音。但這種音譯電腦可完全代勞,他們不必學,懂中文的人也不必去看。這些人在自己文章中用漢語拼音,和我們其他人的姓名、地名要如何音譯,完全無關。所以,請政府和主張全面用漢語拼音的人,不要隨便用國際化的大帽子來主張採用漢語拼音;甚至用國際化來掩飾中國化的目的。現在我們更要小心,若我們出口產品上出現一些中國譯音特有的X和Q等等奇怪字首的字,說不定會被認為是劣質或有毒的中國貨。不用漢語拼音且用正體字是我國的特色,政府不應為親中而輕易把它毀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天國世界」究竟存不存在?
「天國世界」或是「天堂」是否存在,對於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來說,永遠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兩極。對於眼見為憑的人來說,…
彭斯命中了四大歷史謊言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10月4日發表震撼性演講,回顧了美中關係歷史,表示美中關係曾有著很好的過去,…
先知諸葛亮 順應天象造就文化
世事如棋,天下三分,兵爭天下,王者治國。一千七百多年前,漢代氣數已衰,群雄並起,逐鹿天下。亂世,正是人才馳騁的舞台:有英主、有奸雄、有賢相…
預言中的大瘟疫
一場不明原因的武漢肺炎疫情,將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攪得天翻地覆。隨著疫情擴散、多地封城,無數的人在無助、在恐慌中度過每一天。…
如魚不得水
人人臉上寫著一個「苦」。即便他平時用多麼昂貴的保養品呵護,用多麼高超的化妝技巧裝飾,甚至動刀整型致身傷命喪,這張臉──兩側草頭眉、…
中國股市:政府與國企的提款機
北京一直聲稱要大力推行金融改革,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與國際接軌。但今年的中國股市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因為政府政策作用,…
IMF 砸400 億美元 烏克蘭亂局有解
在德國、法國、烏克蘭與俄羅斯歷經14個小時的周旋後,烏克蘭和平談判終於在2月12日上午10時於白俄羅斯的明斯克(Minsk)達成協議,…
花博統計數字的玄機
台北市政府花了130億以上的經費辦理國際花卉博覽會,但很多人批評它浪費而且規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