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風風雨雨的一百年,歌仔戲以其堅韌的生命力依然佇立在現代,不僅是珍貴的台灣本土劇種,亦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在這個歌仔戲看似逐漸式微、不再是主流的時代,台灣官方也在歌仔戲的傳承與推廣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推手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辦匯演、做紀錄
位於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簡稱傳藝中心)於1994年成立,2003年正式營運,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底下的附屬機構,也是台灣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的民俗技藝園區。2007年為了因應文建會的組織調整,併入並改名為「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然為方便民眾區分,未來將會改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傳藝中心成立的宗旨,在於統籌、規劃全國傳統藝術與民俗之圖書視聽資料採集、出版等業務,並負責傳統表演藝術以及傳統工藝與民俗典藏文物之傳習、展演、推廣、人才培育等。此外,一般人所熟知的觀光園區等,則委外給「統一蘭陽藝文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希望達成活化園區、促進觀光的目的。
舉辦外台匯演,重塑野台活力
一頭短髮、說話輕聲細語的傳藝中心主任祕書黃素貞,可說是開館元老。她認為歌仔戲是個非常年輕、還在發展中的劇種。因此傳藝中心在進行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時,歌仔戲並不屬於保存範圍之內。她認為,由於歌仔戲還很活潑,資源還算夠,外界其實可以不用過度恐慌。
傳藝中心除了提供各劇團一年二次的演出補助經費外,每二年還定期舉辦一次「外台歌仔戲匯演」,每次都選擇台灣某個傳統廟宇,遴選十個劇團在廟埕連演十天。如今,行之有年的匯演已被視為歌仔戲界一大盛事,不僅提供劇團互相觀摩切磋、同台競技的機會,達到推廣與教育的目的,也可連帶推動當地觀光。
「我覺得比起其他傳統戲曲,歌仔戲是一個相對樂觀的劇種。除了民間劇團以外,還有戲曲學校有歌仔戲班可以做學習。」一臉微笑的黃素貞頓了頓,正正臉色道:「但是我們願意用樂觀來看歌仔戲發展,並不代表它所有組合的因素就是樂觀,在樂觀當中也會有不利的因素存在。」
黃素貞分析,之所以樂觀看待,是因為傳藝中心深入瞭解台灣歌仔戲的發展情況,然後補足不強的地方。例如戲曲學院雖設有歌仔戲班,可是出來的學生並不一定會走入劇團。因為培養的環境跟演出團體的環境有落差,造成專業技藝者不願意繼續從事這樣的行業。因此傳藝中心才會舉辦歌仔戲匯演,以便調整中間的差距,讓更多有興趣的人願意進來。匯演舉辦至今已來到第七屆,每屆報名外台歌仔戲匯演的劇團,幾近五、六十個,黃素貞認為這正是台灣歌仔戲還很活躍的證據之一。
保存傳統藝術紀錄,營造良好交流環境
針對歌仔戲的現況,傳藝中心的立場是回歸民間讓其自由發展,但仍會運用公部門的資源從旁輔助、維持環境,並進行較為專業的保存與記錄。十幾年前,傳藝中心便開始針對台灣歌仔戲國寶級的藝師人物──廖瓊枝進行了一系列的保存計畫,將歌仔戲的經典劇目如《陳三五娘》、《山伯英台》等,透過廖瓊枝純熟的技藝、唱腔、身段做了完整的錄影保存。
另外,傳藝中心也定期與對岸聯合舉辦為期七天的「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前四天為兩地學者的學術研討會,後三天則是劇團的連續演出。黃素貞表示,歌仔戲雖然是台灣原生劇種,但是還在發展中。兩岸交流的好處是可以彼此針對相類似的劇種,互相交流發展。
傳藝中心第二科科長吳定哲也在一旁補充道:「我們希望投入極少資源以維持歌仔戲生態,讓它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然後不足的部分再由公部門給予補助。因此,經費主要關注已經瀕臨失傳的部分,如南管、北管戲,而這部分真的是『跟時間賽跑』。以歌仔戲目前來講,相對於其他劇種其實還算是活絡的,未來歌仔戲重塑、發展的時候,還有珍貴的資料參考。」
黃素貞以一貫的微笑做了注解:「歌仔戲經歷這麼多,從日據時代到現在還繼續展現生命力,很符合台灣人的個性,那種遇到牆壁會轉彎,然後又找出一條活路的精神。」顯然她對於歌仔戲的未來深具信心。
推手2
全台唯一公立劇團──蘭陽戲劇團
另一方面,為了維護與保存歌仔戲文化,宜蘭縣政府作為歌仔戲發源地的地方政府,於1992年成立「蘭陽戲劇團」,隸屬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是國內唯一的公立歌仔戲劇團。劇團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於傳承北管戲、本地歌仔及傳統歌仔戲,並致力於將傳統歌仔戲藝術傳播至海外各地,秉持保存傳統、研究創新的理念,將歌仔戲推廣給年輕一代的觀眾,為「精緻歌仔戲」開創新局。
貴為公立劇團,生存並不輕鬆
宜蘭縣文化局局長兼任蘭陽戲劇團團長鄭文堂表示,「蘭陽戲劇團」雖然是國內唯一的公立劇團,享有部分的公部門資源,但是其精神、立場和民間劇團是相同的。
「蘭陽戲劇團必須以獨特的性格吸引觀眾,要想辦法發揮更大影響力。公立劇團固然有其豐厚的條件,可是這些條件有時候也會變成包袱,如果沒有善用資源而視補助為理所當然的常態,久而久之就無法往上前進,會變成比較沒競爭力。」鄭文堂劈頭即點出蘭陽戲劇團成立至今最嚴重的問題──難以依賴自己的力量突顯獨特性與代表性。
既然如此,蘭陽戲劇團存在的原因何在?公立劇團是否還有存在之必要?
面對這個問題,鄭文堂認為:「蘭陽戲劇團至少撐住了一個歌仔戲的發言權,別的民間劇團當然會想要跟它競爭,這很自然。但它有個象徵,就是歌仔戲要想辦法撐住那個場面和傳承。它的重要使命,就是成為歌仔戲的中流砥柱,開發更好的劇本,演出更專業精湛的戲碼,這才是蘭陽戲劇團最重要的使命。最後當然是希望可以站上國際舞台。」
面對這個目標,鄭文堂坦承還有一段時間要努力。面對縣政府預算的逐年刪減,劇團的生存壓力加劇,但鄭文堂認為這也不失為一個成長的機會。「刪減預算相當於是讓劇團自己成長、提升競爭力,所以我覺得這樣的壓力沒甚麼不好。如果因為這壓力很大所以劇團會越來越沒落,那我直說,這個劇團沒有競爭力。」鄭文堂正色道。
調整創團宗旨,創造嶄新前景
除了預算連年刪減,專業人才的不足、劇團發展隨政權更迭改變、演出成本過高致使演出機會減少等,皆為蘭陽戲劇團近幾年來屢遭挫折的原因。劇團為了應付接踵而來的問題,為了能繼續生存,不得不改變「著重訓練與教育,透過紮實的訓練和長期排演,重建歌仔戲形象」的原始宗旨。目前歌仔戲的訓練教育部分,由同樣隸屬於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的「台灣戲劇館」負責,「蘭陽戲劇團」則逐漸轉型為以表演為主的營利團體。除了政府預算補貼外,另外也透過基金會進行經費籌措運作。
現任代理副團長兼技術統籌的黃聖凱道出一些猶待突破的困境:「目前整個團的營運還是由副團長做統籌,但是之前的副團長是文化局內的公務員兼任。以前曾經也有學者來兼過副團長,但這樣的人就是『專業但是不專任』,如果公務員兼任的話,則是『既不專業又不專任』。」他認為問題必須透過修改組織章程,設立一個藝術總監、也就是團長來解決。若是組織章程通過,也不必擔心劇團的發展會隨著地方政府政權的更替而有所影響。透過尋找合適的藝術總監來主導劇團發展,內部自然相對穩定。
黃聖凱談及一段往事:曾經有某任副團長決定去國家劇院演出,場地已經申請,保證金也交了,製作都差不多了,可是一卸任,換了一個新的副團長,覺得這個劇本不好、製作不好,到國家劇院不會有好票房,而且對劇團沒有幫助,就取消演出。「這件事其實對劇團整體傷害很大,而且一個劇團的路線隨時會有大轉變也是不好的。」提起當年的無奈情境,黃聖凱不禁搖搖頭。
雖然維繫一個劇團並不容易,但是黃聖凱對於歌仔戲現階段的發展和未來仍抱持著樂觀的態度。縱使削價競爭的現象嚴重,但他認為,惟有確保自己的品質,才有資格維持所謂的行情價,進而建立歌仔戲的「使用者付費」觀念。
而歌仔戲相對於往昔,並非一個主流的娛樂項目,但黃聖凱不認為這表示歌仔戲的未來就是悲觀的。「歌仔戲式微的說法,我想是對歌仔戲不瞭解的人才這樣說的。因為雖然廟會現在不用歌仔戲了,或是看的人年紀都很大,但是這只是它回歸到在這個環境所應該有的位置。比如說像舞台劇,人人都會買票進場看。加上目前歌仔戲對於廟會而言,還是一個較為莊重的戲曲,因此只要廟還在,這個市場就不會不見。」
歌仔戲這個自日治時代起便一路跟著台灣一起成長、一同經歷悲歡離合的民間藝術,即使命運坎坷,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仍然充分展現其堅韌的草根性,從政府到民間,無不努力維護這個珍貴的台灣原生劇種。也許,屬於歌仔戲的全新康莊大道,不會遙遠。
歌仔戲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長期研究、致力於推廣教育歌仔戲的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林茂賢認為,歌仔戲雖然目前來看還算活躍,但是其所經歷內、外的不利因素,都使得歌仔戲的未來危機重重,急需各界來釐清改進,歌仔戲的生命才得以延續下去。他分析主要內、外不利因素如下:
外在客觀環境的改變
1. 電子傳播媒體的強勢:長期以來「看電視」已成為台灣民眾最普遍的居家休閒,且節目種類繁多;而近幾年來網路的興盛更是幾乎取代了年輕人的休閒活動,歌仔戲的市場因此逐漸消失。
2. 休閒娛樂的多元化:傳統社會缺乏休閒娛樂,到廟口看戲成為民眾普遍的休閒項目;但隨著台灣社會經濟的發展,休閒娛樂型態日益多元化,欣賞傳統戲曲不再是最為普遍的娛樂項目。
3. 廟埕廣場的消失:傳統戲曲最重要的表演空間是在廟埕搭台演出。隨著人口的增加,空間不足、土地價位昂貴,許多廟宇沒有興建廟埕,劇團因此失去演出機會,觀眾也失去到廟口看戲的休閒活動。
4. 環保觀念的抬頭:傳統戲曲演出總是鑼鼓喧天、熱鬧滾滾,然而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的提升,喧鬧的鑼鼓聲、高分貝的音響,經常引起附近民眾的抗議,久而久之廟方也盡量避免邀請劇團演出。
內在主觀條件的限制
1. 後繼無人的困境:目前歌仔戲演員是以中老年人居多,戲班主要成員年齡都在五、六十歲之間,演員年齡呈現老化,年輕演員未能銜接演出,形成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現象。
2. 欠缺好劇本的窘境:傳統歌仔戲原本沒有劇本,而是由「戲先生」說戲,但現在年輕的歌仔戲演員缺乏這種即興表演的功力,加上沒有劇本的演出方式也使得歌仔戲的演出內容呈現不嚴謹的現象。
3. 表演素質低落、缺乏藝術性:除了所謂的「文化場」會要求品質外,野台戲的演出常為了節省成本,幾乎沒有任何藝術性,自然無法吸引忠實觀眾。
4. 觀眾的流失與老化:目前歌仔戲觀眾嚴重流失,既沒有培養新的欣賞人口,而且觀眾群以老年人口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