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跨足兩岸、以「康師傅」聞名的大型食品業者頂新集團,正式進軍台灣房地產業。頂新在台灣推出的第一個建案,位於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吉林國小對面,基地面積約220坪,總銷金額約18億元,案名為「素直」。
和許多動輒百億的大建案相比,「素直」略顯保守。但「素直」不僅美而巧,設計強調手工的樸實感,更是全台第一棟結合「都市更新」與「黃金級綠建築」的成功案例。
負責打造「素直」的是誠美建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頂新集團進入台灣房地產業的第一個合作對象。
頂新集團為甚麼選上「誠美」作為合作夥伴?
誠美建築董事長陳百棟,現年60歲,正修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的他,把生命的大半歲月奉獻給了建築,是個不折不扣的建築人。近年來切入都市更新和綠建築,在業界開出亮眼的成績單。
陳百棟曾在多家台灣建築業知名公司如宏泰、文心、東怡、東家任職,十年來努力在都市更新領域經營,算是業界最早投入都更的先驅。因經驗豐富且有多個成功個案,業界友人有時會戲稱他為「都更天王」。
聽到這個稱號,陳百棟連忙揮了揮手,謙虛地笑著說:「我不是都更天王,我只是都更的先行者!」
一向行事低調的作風,令人不禁好奇:陳百棟有何來頭?他所帶領的誠美建築又是甚麼樣的團隊?
沒有橡皮擦的童年》赤崁樓前奔馳的孩子
台南赤崁樓古城,由荷蘭人於西元1653年所建。歷經荷蘭統治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和日治時期,近358年的歲月,至今歷久彌新。陳百棟的祖先是鄭成功賞識的諮議參軍──赫赫有名的明朝將領陳永華。祖先跟著鄭成功一起來台的陳百棟家族,就一直定居在赤崁樓旁。
在陳百棟的記憶中,孩子們在赤崁樓裡玩捉迷藏、玩尪仔標、打彈珠,在戶外廣場運動、打棒球。廣場的康樂台晚上還有各式表演,如歌舞團、賣藥、賣商品等,攤販也隨之聚集,成了熱鬧滾滾的夜市;各家婚喪喜慶也在廣場舉辦。由於沒有管制,此地也成了三教九流聚集之地。
陳百棟的家是鄰近四個里的聯合辦公室,爺爺就是赤崁里的里長。常常有人到家裡洽公、辦獎學金和清寒證明,或來調解紛爭等,人們來來往往。陳百棟就在這樣多元、豐富又複雜的環境中長大。
由於陳家風氣保守、低調,更繼承了老一代的傳統道德觀,對於品行的要求十分嚴格。「到目前為止,我們家沒有人抽菸、喝酒。」陳百棟驕傲地說。
除此之外,父親陳瑞麟的風範給陳百棟樹立了極佳的榜樣。陳瑞麟在日治時期曾赴日本求學,回台在稅捐處擔任公務員,一生奉公守法,不菸不酒,也不應酬,不願巴結長官,所以永遠無法升遷,怎麼當都是一個課員。但在另一方面,他是非常有生活情趣的公務員,常利用閒暇時間養狗、養雞、養鴿、種蘭花、集郵,騎著重機、帶著獵槍去打獵,拿著相機四處攝影。
對於孩子的的管教方式,父親則十分嚴厲,恩威並重、賞罰分明。只要陳百棟稍有差錯,便被綁在桌腳打,然後跪著反省。
父親還有一項很特別的教育方式。陳百棟寫作業的時候,只給他作業簿和鉛筆,沒有橡皮擦。於是,寫作業的過程,數學算錯、字寫歪寫醜,都無法擦掉。寫完後交給父親檢查,錯一題便打一下。
「所以要用心寫,因為我沒有重改的機會,被修理一次就怕到了。」如今談起這段兒時記憶,陳百棟只有感激,沒有絲毫抱怨:「我父親要我在寫的過程就注意,不能做錯了再回來檢討,他要你減少錯誤。也因為這樣,我的數學很強,字也很漂亮。」如此特殊的管教方式,更讓他往後思考特別縝密,做事也特別謹慎。
父親在家族裡是長男、長孫,叔叔、姑姑們對他都非常尊敬,陳百棟對他更是又敬又怕。「我們做孩子的會看,父親有威嚴,可是他做的事是正確的。他不吃喝嫖賭、不抽菸喝酒,下班回家做自己喜歡的事,他的身教對我影響很深。」相反的,母親陳范秀枝卻是一位溫柔慈愛的傳統女性。提起她,陳百棟的語氣變得溫和:「我很少談到母親,但她更偉大,父親是嚴厲地『教』,母親是溫柔地『導』。她的脾氣非常好,而我的脾氣就跟她一樣。」
透過活出自己的樣子,陳瑞麟與陳范秀枝讓孩子完整地繼承了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他們沒有留給陳百棟甚麼特別貴重的資產,卻留下了最良好的模範。
這些兒時成長歷程,對於後來的陳百棟有很深遠的影響。
爺爺先知、父親先覺》不知不覺走上建築路
陳百棟在建築業界已經是資深前輩,然而,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走建築這條路。
「我們家很鼓勵運動,家族出了不少運動好手,尤其是棒球。外公是曾到日本甲子園打到亞軍的嘉義農專棒球隊選手,叔叔也打過陸軍棒球隊。」因此,陳百棟從小就喜歡打球、跑步、吊單槓,在赤崁樓外的廣場盡情地跑跳。
後來,陳百棟進入台南成功國小棒球隊,在有紅葉少棒隊之前就獲得了全國冠軍。初中進入台南延平國中橄欖球隊,又是全國冠軍。畢業後,本有機會保送長榮中學的體育班,但父親不同意,認為打球沒有未來,建議他唸建築。
原來,陳百棟家的對面開了一家建築師事務所,當時建築師不多,在地方上的地位不輸給醫生。父親觀察那位建築師,每一、二年就換一部進口車,覺得建築師是個收入好又受到尊敬的行業。父親還表示:「你爺爺把你取名叫陳百棟,要蓋一百棟房子,你就走建築吧!」
因此,有了爺爺當年的「先知」,知道未來建築的發展會很不錯;也有了父親的「先覺」,看出陳百棟在建築應該能有所發揮,他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去唸建築。
當年南部只有兩所學校有建築系,一個是成功大學,另一個是正修工專(現為正修科技大學)。後來陳百棟報考五專聯考,以第一志願上了後者。
入學後,原本想走體育路線的陳百棟漸漸對建築唸出了興趣。當時建築的基礎課就是寫宋體字,由於小時候受過「沒有橡皮擦」的訓練,陳百棟工整漂亮的字立即獲得師長的賞識。
住在家對面的建築師,恰好也有個建築師弟弟張宏憲在正修工專教書,父親便請他多照顧陳百棟。於是,原先住在學校宿舍的陳百棟,二年級就被張宏憲老師帶到自己的事務所,除了住在那裡,也一邊唸書、一邊當學徒。
陳百棟從描圖、打雜、做講義等工作開始做起,漸漸地所做的工作可以幫老師賺到錢,就開始領薪水,月薪八百元。到了四年級,陳百棟就已經有謀生能力了。
創業之路》30歲獨資開公司 49歲陷入最低潮
畢業後,陳百棟因役男過多而成為補充兵(幾乎免服兵役),因此比其他同學早兩年踏入社會。當時,他決定到台北發展,準備繼續讀書或開始工作。後來他在報紙上看到宏泰建設的徵人啟事,打算姑且一試。沒想到學生時期在事務所的經驗,竟讓他立刻被錄用。陳百棟考量自己本身的個性並不適合唸書,便決定在宏泰建設工作。
爾後七年,陳百棟陸續在宏泰、亞青、文心等建設公司工作,累積了豐富的實務經驗。在30歲那年,陳百棟決定自己獨資創業,開設百棟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由於來自一個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家族以及台南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城,陳百棟將本身所受的文化薰陶,移植到建築物上。比如用磁磚,陳百棟認為就要用一百年後還是很漂亮的。他舉例,從總統府、教育部、台北賓館,甚至到陳家祠堂(陳永華故居),所使用的磁磚是透心、不上釉的,即使過了幾十、幾百年,還是很有味道。因此他特地到日本訂製「二丁掛」磁磚,是台灣的第一塊「二丁掛」,三十年來,建築外觀至今沒有改變、走味。
陳百棟對於自己的「來時路」十分珍惜:「我覺得一個人的養成與家族傳統有很深的連帶關係。我們從小就知道甚麼事情才是永續的,要怎麼樣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傳承、有文化、有永續、有價值觀、有中心思想、不會偏的人。我一樣把它移植到建築物,建築物不跟人一樣嗎?」他經手的建築物從第一棟開始,建材都要有永續概念。
陳百棟更進一步提出了人與建築的相對論:
人有骨骼,建築物有梁、柱等構架;
人有肌肉來保護骨骼,建築物有混凝土來保護構架;
人有心臟,建築物有發電機;
人有消化系統,建築物有供水、排水的管線;
人有皮膚,建築物要粉刷,看起來才光亮平滑;
人穿衣服,建築物要貼磁磚、大理石,看起來才漂亮;
人在年輕時不保養身體、建築物在建造時不使用永續材料,壽命就短;
人有某種特性、有文化價值,建築物亦然。
「你怎麼塑造一個人,就怎麼去塑造一個建築物。」陳百棟認真地說。他也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建造每一棟建築物。
然而,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天搖地動,不僅震垮上萬間房屋,也波及陳百棟的建設公司。當時建築業不景氣到了極點,陳百棟與上市公司的合作案足足損失一億新台幣。由於是獨資,沒有其他股東共同承擔風險,陳百棟的公司遇此巨大衝擊,散盡萬貫。
中國人一直有「逢九必凶」的迷信。對陳百棟而言,49歲的他,事業失敗、失去婚姻、父親過世,人生在這一年跌到最谷底。
留得青山在》不孤芳自賞 靠專業再度站起
往後的日子,陳百棟不斷反思:「雖然我口口聲聲說甚麼文化傳承、核心價值,可是如果不願意跟人家分享,一個人孤芳自賞,就會迷失在包袱裡。以前我一直認為陳百棟跟百棟建設是連體嬰,所以堅持百棟建設就是我一個人,甚麼都以自我為中心。」
在歷經事業的高低起伏後,他領悟出一些道理:「如果我願意和別人的經驗、文化和價值觀一起合作,在經營上與股東、地主、員工、客戶等分享,這樣就變成一個團隊,市場才會越來越開。」
遭逢挫折,陳百棟沒有喪志。後來,他到「東家機構」擔任總經理,一切重新開始。
所幸,陳百棟在求學階段累積了紮實的基本功,雖然財富沒了,但是專業還在。對於建築,陳百棟仍有一份熱情。另外,友人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關鍵。「多年以來在業界累積了許多人脈,他們不會因為你一次失敗就否定你的『人』和『才』。一有好機會,這些朋友就會找我。」
於是,陳百棟東山再起,創立「誠美建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五年多以來,公司的業務扶搖直上,成為頂新集團跨足房地產的第一選擇,打造「誠美素直」住宅大樓,將事業推上另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