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11月19日抵達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成為首位在任內走訪緬甸的美國總統,他分別與緬甸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及總統吳登盛會面,表達美國對緬甸改革進程的支持。
歐巴馬此行一方面鼓勵緬甸的民主改革,一方面加強拉攏緬甸,包括解除投資禁令,並且開放大多數緬甸產品進口,同時宣布分兩年撥付1億7千萬美元的發展援助款,用於籌畫民主機制和改善教育。美國也宣布重啟二十年前關閉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緬甸辦公室。
外界認為,歐巴馬此行是美中新一輪的地緣政治角力。美國試圖讓緬甸脫離中共的影響,轉向西方靠攏,進而加強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另一個沒有公開的目標就是消減中國在緬甸的影響。
在歐巴馬抵達之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表示,緬甸已經採取「積極步驟」,降低與北韓的核子合作軍事關係。吳登盛在和歐巴馬會晤之前,已經否認緬甸有想從北韓取得核子武器技術的潛在意圖。
歐巴馬會晤吳登盛後表示,緬甸目前只踏出了第一步,但是吳登盛開展的民主及經濟改革進程可望為緬甸帶來驚人的發展機會。歐巴馬隨後會晤翁山蘇姬,並在仰光大學發表演講。
中國大陸長期對緬甸投資資源開發建設,著眼於取得資源,例如在緬甸興建長達2,380公里的油氣管道,以突破經麻六甲海峽運輸原油的困境。這條管道被稱為中國第三條戰略能源管線,非常受到關切。但是去年9月底緬甸決定中止興建伊洛瓦底江大壩的計畫,學者指出,緬甸此舉是在抵抗並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於是乘隙介入,先是於今年稍早國務卿希拉蕊的到訪,而後是歐巴馬的旋風式訪問,靈活的外交手腕恰是美國政府所言「軸心轉向亞洲」政策的寫照。
不過,批評人士認為,歐巴馬此次訪問緬甸的時機過早,因為緬甸仍有很多政治犯沒有獲釋,民族衝突也尚未解決。美國官方表示,白宮當然知道有被批開倒車的危險,但是如果真的發生,白宮會有相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