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行銷人員或是創業人,一定要買這本書來看,這本書將替你賺到很多的錢!如果你懂得運用這本書的技巧,業績營業額將會翻一倍以上,錯過這本書,乾脆以後都不要買書了。」
這是電商、行銷專業粉絲團「MOCOO LEE臉書粉絲團」主持人MOCOO LEE為《懂顧客心思的文案最好賣》這本書寫的序言,文中表示,「這一本超強的廣告神書,已經替我賺進上千萬的訂單,甚至讓我建立了好幾家成功的公司,我告訴你幾百塊讓你贏幾百萬,你不買真的是棒槌。」
洞悉消費者心裡,找出他們心中的渴望並加以滿足,是行銷的最核心。本期《看》雜誌與出版社精選書中一節與讀者分享,以下內容摘自原書,文中第一人稱為原書作者。因篇幅所限,原文有所刪節。
▲商業周刊提供
書名:《懂顧客心思的文案最好賣:大師教你先懂人心、再賣東西的文案吸金術》
作者:德魯.艾瑞克.惠特曼(Drew Eric Whitman)
譯者:焦曉菊
出版社:商業周刊
類別:行銷、廣告、商業理財
出版日期:2017年8月3日
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席爾迪尼是個聰明人。他花了3年時間為撰寫《影響力》一書做準備,臥底從事各種工作,觀察各種行為的影響力。他假扮成二手車業務員到電話銷售員的各種職業,研究哪些言語和行為會使人們順從並決定購買,從而發展出人生暗示模型,解釋如何利用6種常見的「影響力暗示」(cues of influence)來說服人們。
這些暗示都是心理捷徑,在各種狀況下都很有效,尤其當你的潛在顧客不去做理性的考慮時。當你在採取周邊路徑策略撰寫廣告文案時,可以利用這些暗示的方法;但如果決定購買你的產品前,需要考慮很多事、找很多理由,甚至要有正當性—─例如購買奢侈品或任何高價品時,就別用了。
席爾迪尼的六大武器有個好記的簡稱:「CLARCCS」,代表的是:
1.攀比(Comparison):同儕的力量。
2.喜好(Liking):平衡理論。「我喜歡你……我願意掏錢給你!」
3.權威(Authority):破解可信度的密碼。
4.互惠(Reciprocation):禮尚往來……互蒙其利!
5.承諾/一致性(Commitment/consistency):「銅牆鐵壁」技巧。
6.稀缺(Scarcity):在有貨時趕緊拿到它們。
暗示1:攀比
我們先看看攀比,它和群體說服或從眾效應類似,在你的廣告軍械庫中是一件很有潛力的武器。「其他人都這麼做,為甚麼你不?」這樣的問題會對消費者產生強烈的影響。人類心理學告訴我們:沒有人喜歡被排除在外,我們全都受一種尋求歸屬的需要所驅使。因此,如果有人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或同儕穿某種流行服飾、在汽車保險桿上貼某種車貼,或喝某個牌子的啤酒,強大的同儕壓力就會迫使人們去追隨潮流,這其中既包括內在壓力(「哎……人人都穿短短的船形襪……我的襪筒太長了,不知道我看起來會不會像個白癡。」),也包括外在壓力(「嗨,德魯,看看你那雙肉雞腿似的高筒白襪子!你看起來簡直就像來自1977年體操隊的怪胎!」)
對廣告主而言,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如果能夠成功傳達出「我的產品是某個族群必備的」訊息,只需創造出這種心態,我的銷售額就會像滾雪球般迅速成長。
暗示2:喜好
實際上,喜好就是:「因為你喜歡我,所以你應該聽我的:買!」每當消費者感覺自己跟某家公司的代言人、廣告人物或名人,或者該產品的其他使用者之間存在某種關聯時,就可以利用這種有力的暗示。
例如,我曾有個女同事戴安娜,賣過從蠟燭到籃子的各種東西。她總是把自己的商品目錄一一傳給其他同事,要求他們買。我看到很多人屈從於「喜好」這種暗示的壓力,只因為戴安娜擁有一種人見人愛的個性。但她賣的蠟燭和籃子的品質如何呢?哦,這根本就無關緊要。因為那麼多人願意向她買東西,是受到「喜好」的暗示所驅動,也就是想去討好或取悅戴安娜的內在壓力。
「不要用一本書的封面去判斷它的好壞」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然而,當人們面對一雙迷人的眼睛時,就是會以貌取人。很多心理學和社會學實驗都已經證實:有魅力的人會對其他人產生更大的影響,會讓人感覺更值得信賴也更可愛。難怪大多數廣告都要凸顯愉快迷人的臉龐,在雜誌、報紙或郵購目錄上衝著消費者微笑。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實,可能和我們想像的不同:事實上,男性最容易受其他男性的圖片吸引,女性也更容易受其他女性的圖片吸引。為甚麼?心理學家說:因為認同。我們所有人都是對自己最有興趣;對你而言,沒有人比你自己更重要了。例如,當廣告中出現一個相貌英俊、有身分地位的男人影像時,男生就會認同他,進入他所扮演的角色,暫時把自己想像成那個英俊瀟灑的男人。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女性。
暗示3:權威
第三種暗示是權威,這是一種自古以來就在用的心理捷徑。很多保健產品早就依賴「穿白袍」的認可來取得權威。正如人們會相信自己的醫生、牙醫或眼科醫生說的話,當一個官方人士認可廣告上所宣傳的產品時,消費者通常就會接受這種權威。
這是透過周邊路徑來說服他人的最好例子。找一個官方的、聰明的或有權威的人來推銷產品,可以幫消費者省去親自研究或查證問題的麻煩,他們會就這樣對廣告所說的事情和主張信以為真而接受它。實際上,在FCC(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採取嚴格管制措施之前,很多廣告商都雇用演員在電視上假扮醫生,為他們的阿斯匹林、感冒藥或其他醫療產品背書,還為他們準備了全套的服裝道具。觀眾雖然知道這些人只是演員,但仍會被那種建立在權威人士上的暗示所說服。這種暗示的威力如此強大,甚至在FCC強迫演員說出「我不是真正的醫生,我只是扮演醫生」之後,也沒有多大影響。消費者照買不誤!
想想看,在你的行業中,受目標市場尊敬的權威有哪些?你要想盡辦法從那裡拿到一份證明或完整的認證,然後取得其授權同意,讓你可以在行銷上使用其形象。付錢給權威人士拍一部宣傳短片,讓你可以用在網站或DVD中,再加上一連串有說服力的事實、數據,和看起來很科學的圖表,這些權威性的暗示將幫你賺進大把鈔票。
▲人收到禮物時,除了想傳達感謝外,也會想給予回贈。Fotolia
暗示4:互惠
在一次研習班上,我問一名學員:「愛琳,妳是個彬彬有禮的人嗎?」她立刻回答:「當然囉!」我繼續說:「好吧,那當有人給妳東西時,妳會怎麼做?」她回答道:「我會說『謝謝你』。」我繼續追問:「是的……接下來妳覺得自己必須做甚麼?」她想了一會兒,然後脫口而出:「呃……拿點甚麼東西回贈給他們?」千真萬確!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互惠」心理暗示的基礎,這是郵購公司、訂閱型雜誌和任何會贈送樣品的行業最喜歡用的手段。你有沒有好奇過:這些公司在接到第一批訂單之前,怎麼負擔得起發放免費贈品的費用?原因就是互惠。他們先給你點兒東西,你就不得不向他們買東西作為回報。這種影響力如此強大,而事實上,或許那些免費禮物只不過是一支品質低劣、價值2美分的鋼筆,裡面裝著只夠用一星期的墨水。
但這種方法為甚麼有效?因為那家公司送禮物給你,而你接受了!禮尚往來的社交習俗讓你覺得必須回贈點兒甚麼東西。市調公司經常會送一張一美元的鈔票感謝你完成問卷,原因就在於此。那份長達4頁的問卷裡頭有100個無聊的問題, 而你能送出甚麼東西,好推動這顆互惠雪球滾動起來呢?我說的可不是甚麼蹩腳的小飾品,比如一個印有公司商標和電話的廉價鑰匙圈。你應該送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能讓接受者覺得「哇!多麼體貼啊!」的禮物。下面是有關這類禮物的一些例子:
‧你是寵物美容師?那就免費送一個除蚤圈。
‧你是麵包店老闆?那就免費送一塊黑麥麵包或一盒巧克力餅乾。
‧你是自行車店老闆?那就免費送一個水壺。
‧你是修鞋鋪老闆?那就免費送一次擦鞋服務。
‧你是空手道學校的校長?那就免費送一個月課程。
‧你是印刷商?那就免費送50張影印服務。
‧你是花店老闆?那就免費送一束鮮花。
‧你是香菸小販?那就免費送一個打火機。
‧你是披薩店老闆?那就免費送一片披薩。
不管你是做甚麼的,都可以送點兒東西,然後借由互惠暗示的魔力,將單純的潛在顧客變成真正的買家,甚至常客。
暗示5:承諾/一致性
在廸士尼樂園熱門的鬼屋裡,一個陰森森的聲音威脅道:「看看你四周,這間屋子沒有窗戶也沒有門,你的邏輯推理也無法否認這個事實。如果你想找出一條逃出去的路,可是相當大的挑戰……」(接著一陣魔鬼似的笑聲。)
這就是承諾/一致性暗示,也被稱為「銅牆鐵壁」技巧—─但不是為了把消費者嚇跑,而是把他們團團圍住,要他們表明自己的立場,並要求他們證明自己全力維護該立場。你做了一個廣告,裡頭你對潛在顧客提出四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合乎邏輯地引出下一個問題,直到廣告最後,他做下了購買產品的承諾(引自席爾迪尼《影響力》)。
承諾/一致性原則指出,如果你對一件事表明自己的立場,你就一定會始終如一地忠實於自己的信念。這是一個強大的心理策略,用在個人身上尤其有效,因為這種暗示是靠社會壓力來驅動的。這個過程訴諸文字不如直接訴諸個人更有效,不過,用文字表達出來大致如下。從提出幾個問題開始,它們會引出你所要的那種反應:
你害怕獨自走過街道嗎?你難道不希望找到更輕鬆的方法保護自己、對抗那些攔路打劫的強盜和傷害無辜的人渣嗎?你知道我指的是誰:那些迎面將你攔住—─威脅問你「有沒有錢?」的無恥之徒。如果有一種安全、有效且輕鬆的方法讓你按一下按鈕就能阻止暴徒,豈不棒透了?即便是最野蠻、體重150公斤、吸了毒的瘋子膽敢脅迫(甚至可能嚴重傷害)你和你的家人,這個辦法也能讓你立刻將他徹底制伏,這不是很棒嗎?我們向你推薦Tesl Sizzler……全球首款個人反惡棍微波力場……
當中的重點是,讓潛在顧客回答出一連串的「是」,每次回應都會提高他的動力,創造出興趣和欲望的雪球,並把你的產品視為通向滿足欲望的途徑。由於這裡沒有人際互動,因此也沒有社會壓力迫使你的回答得始終如一,並最終指向購買。沒人跟你互動、陪你照著購買程序一步步往下走,你購買的原因單純只是你對防止遭受攻擊感興趣,而且你覺得用個人微波槍來對付暴徒很吸引人。沒有了社會壓力,廣告就有賴於各種文案撰寫和設計的技巧,來鼓勵人們讀完整個行銷廣告,然後拿起電話下單。那些效果很好的長篇直效廣告就是這麼做的。
暗示6:稀缺
席爾迪尼的最後一個影響力暗示是稀缺。如果我除了告訴你參加我的研習班的所有好處,還補了一句:「研習班座位非常有限,一票難求。」那麼它就會變得更誘人。為甚麼?很簡單,人們都想得到自己得不到的東西。
就拿1983年的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Kid)熱潮來說吧。為了買到這種臉蛋用乙烯樹脂做成的醜陋洋娃娃,人們弄翻了陳列架,發了瘋似的尖叫、咒罵著,就像一群染上狂犬病的貓衝進百貨公司。事實上,椰菜娃娃的成功,讓製造商克萊科公司(Coleco)措手不及:他們無法生產足夠的娃娃來滿足消費者。稀缺效應不只勾起了美國人購買這種洋娃娃的欲望,甚至因此刺激人們對它更大的需求。
如果你得不到,你就會越想得到。這就像你在電影院或飛機上並不使用的座位扶手一樣。一旦有人坐到你旁邊,並且用到它,你就會突然生起一種「把它搶回來」的強烈欲望,感覺好像是他們搶走了「你的」扶手一樣。在整場電影中,或直到飛機降落時,你都會一直陷在這個苦惱中。唔……當你擁有它的時候,你其實並不想用它;但若有人從你這裡搶走它,那它就是你最想要的東西。我們人類就是這樣,真有意思。
稀缺暗示最常應用於銷售上的手法,像是一日促銷、限量供應、售完為止或先到先得等原則,它們讓商品顯得供不應求,藉以激起消費者的興趣。這種技巧的效果不言自明,因為各行各業都在用!稀缺暗示和「最後期限」差不多,不過,稀有也意味著高檔,而不僅僅是限量供應。這是一種威力強大的雙效合一招術。
我曾看到幾位商業顧問巧妙地運用稀缺暗示技巧。例如,宣稱「史蒂夫終於擠出時間能再接見三位客戶了。不過要趕快!因為他的預約登記表一滿,你就得再等兩年才能享受到他的服務。」在這個例子中,顧問史蒂夫跟你說他現在有時間……但又強烈警告你最好趕快行動,藉此強調其服務的稀有性。
(本文取材自《懂顧客心思的文案最好賣:大師教你先懂人心、再賣東西的文案吸金》第二章〈鑽進顧客腦袋:17個消費心理學原則〉第82頁~第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