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今年奧斯卡金像獎的熱門電影《姊妹》(The Help),以女性細膩卻堅韌的特質來描述嚴肅的種族與階級議題。這部改編自凱瑟琳史托基特(Kathryn Stockett)的同名小說,在電影的呈現上,透過氣度不凡勇於揭露事實的女作家、突破恐懼說出被欺壓真相的幫傭,與一群自視甚高的白人雇主,三個世界的女人,將60年代充滿衝突的種族歧視做出嶄新的詮釋。此片打破傳統上,慣於以不人道殘酷手段壓迫黑人的喋血畫面突顯當年黑奴悲慘命運的手法,而是單純以白人家庭與黑人幫傭,如此平易近人的主軸來刻劃出一段跨越種族的不平凡溫馨故事。
愛比琳──電影中的靈魂人物,身懷夢想的她終究逃脫不了大環境賜予她的命運,只能依附於白人家庭成為幫傭。孩子死在自己眼前的傷痛使她選擇對現實環境屈服、默默被使喚,並忍受著因為膚色而被懷疑為病毒帶原者的屈辱。可是,一旦到了應該發聲的時刻,信仰的力量讓她將長期被迫深埋於心中的勇敢發揮出來,不畏恐懼率先站出來述說真相。
史基特──運用寫作才能協助幫傭發聲的女作家,身為白人的她有著仁厚且感恩的心,因為記得黑人保姆對她的好,所以她選擇不在乎世俗眼光而決定做對的事情。自古以來「受人點滴,不忘泉湧相報」的傳統美德在她身上展露無遺,即使過程中充滿阻礙,她仍堅持貫徹自己的理念。
黑、白、黃代表的僅僅只是膚色,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如此多的隔閡存在。我佩服愛比琳實踐信仰的勇氣,因為她在歧視的年代替自己與身旁的姊妹挺身而出。尤其劇中黑人們對信仰的那份堅定與敬仰讓我感動,平時身穿普通衣著的他們,絕對會穿著自己最好的衣服進到神聖的教堂。我更佩服史基特獨排眾議的勇氣,因為她看見表面上看似相安無事下的醜陋事實,並選擇與公平正義站在一起。這兩份勇氣徹底地超越了種族階層,打破虛偽的社會表象,成就出一份令人感動的真摯情誼。
在美國,每年的二月被定為黑人歷史月,以表示對美籍非裔歷史的尊重,讚頌黑人爲美國文化和政治生活做出的貢獻。即使如此,在這個倡導人權、平等、和平普世價值的今日,世界上仍存在著獨裁政權,群體屠殺事件與集體滅絕事件仍在持續發生…。我很喜歡史基特母親支持她的一句話:「有時候勇氣會缺席,謝謝妳把勇氣找回來。」,每個人內心其實都有著維護普世價值的勇氣,這也是為什麼這部片能夠不靠聲光效果、腥羶色的劇情而在美國賣座超過1億6,400萬美金的原因。因為《姊妹》喚醒了人們心中這份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