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夏威夷吉他──烏克麗麗,談話過程中很自然地撥著琴弦,陳建廷的生命裡不能沒有音樂。曾是工研院推廣工程師,被視為科技新貴的陳建廷,利用烏克麗麗從事音樂治療,讓自閉症孩子開口唱歌的畫面,他一直都記得。孩子的母親當場感動落淚,改變了陳建廷的一生。
工研院十年練功 不忘對音樂熱情
「我要離開工研院前,失眠了一個月。」2007年開始接觸「音樂治療」,好多因音樂而改變的奇蹟,發生在陳建廷眼前。他深受感動,投入的時間越來越多,白天晚上兩頭忙,於是開始思索,自己要放棄工研院還是放棄音樂?「我跟上帝禱告,如果音樂這條路是神要我走的,就給我平靜的心。」陳建廷開始尋找推廣的對象,積極為這條路做準備。
從小深受音樂感染,中興大學機械系畢業的陳建廷,選擇了自己有興趣、又與大學所學相關的科系,到英國念「音樂工程」,並和愛爾蘭人共組Irwan樂團(Ireland & Taiwan)。從大學開始,在民歌餐廳駐唱幾乎成為生活重心;工研院的最後幾年,也組團在尾牙表演,陳建廷的生活裡從不曾沒有音樂。
2000年英國約克大學音樂工程研究所畢業後,陳建廷進入工研院工作。2007年開始接觸音樂治療,2008年認識烏克麗麗,這兩年為他的人生掀起波瀾。「本來我打算只去工研院兩年,沒想太多的結果,就是被時間拖著走,一年過一年。後來有個朋友問我對音樂治療有沒有興趣,我才發現自己只是往前走,停不下來。然後突然開始思考,甚麼是熱情。」
曾是人人稱羨、生活無虞的科技新貴,陳建廷卻發現自己逐漸失去生活熱情。2009年他選擇離開,全心投入推廣烏克麗麗。陪著哥哥辭掉工作的陳玉蕙說:「我進到他家,地板上全是烏克麗麗,根本沒有地方可以走。」看見他的堅定,所以陪伴支持,陳玉蕙眼中的陳建廷,生活不曾離開音樂。當你人生安身立命的方法與興趣、天賦相互結合,該是何等幸運!
然而2000年到2009年,在工研院並非沒有收穫,對陳建廷而言,走過都會留下痕跡。在工研院接觸很多人和產業,一開始寫軟體,後幾年成為推廣工程師。陳建廷說,現在全力推廣烏克麗麗,一樣在用有限資源做有效的事,方法都相通。
烏克麗麗的魔力 家人全被融化
陳建廷小時候聽大量外文歌,拉小提琴、學吉他,對音樂有敏銳的感受能力。最初接觸烏克麗麗,是在音樂治療的診療室。有天診所來了病人,拿一把粉紅色的烏克麗麗,「真的太像玩具了,我還以為他是精神病患。」直到有次他拿歌本跟著彈,陳建廷心想,玩具怎麼會有歌本,所以借來玩,「發現這就是我在找的樂器。」那年是2008,他開始沉醉於烏克麗麗的世界。
記得曾在夏威夷買一把音色很美的琴,聲音在腦海盤旋,準備睡了卻爬起來彈到天亮,忘記睡覺。烏克麗麗充滿魔力,彈奏者年齡不受限制。不同於吉他,烏克麗麗音箱小,又是尼龍弦比較好彈,價錢與技術門檻低。因為定弦比吉他高,彈起來很歡樂。「我推廣到現在快六年,有人問會不會熱情比較少?我發現反而越來越多。」
回憶那一段掙扎離開工研院的日子,陳建廷微笑說:「我說要離職全家反對,我爸因為這樣不跟我講話,都是透過妹妹傳話。」說起來雲淡風輕,「離職」二字卻是反覆思量才說出口,因為證明自己的選擇,需要時間與堅執。
「我跟家人說我要試試看,半年後發現收入達到預期,就下定決心離職。」做出成績,收入穩定,家人也明白了他不會回頭。終於,媽媽決定從台北去幫忙,不喜變動的奶奶每天都問甚麼時候也能搬過去,最後,全家都住到陳建廷新竹的工作室。如果真能證明音樂的力量,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對烏克麗麗的天賦與熱情,陳建廷融化了自己的家人。
公益教學 落實音樂治療的正面力量
琴不離身,烏克麗麗清亮的琴聲穿過指間,曾是音樂治療師的陳建廷,親見音樂的力量。2007年兼職做音樂治療,有的小朋友沒有語言能力,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更不擅長與人接觸,狀況起起伏伏。他開始接觸各種樂器,一直在想甚麼樂器可以幫助這些小朋友。
陳建廷曾聽一位德國復健系主任談及音樂治療是發現小朋友的優點,因為罕見疾病通常在某件事會格外有天分,關了扇窗總會開啟另一扇門。他曾陪伴一位亞斯伯格症小朋友,小朋友看到陌生人會握拳,後來發現他有絕對音感。「他直盯著鋼琴看,我問他是不是喜歡,他說對,我就帶他視譜。一陣子之後他的媽媽說,以前壓力來時他會尖叫,現在壓力來他會去彈琴平靜心情。」將情緒轉移到音樂上,壓力有了出口。
誠正中學,一所少年矯正學校,孩子多是單親家庭,從小根本沒機會學音樂。陳建廷義務去教課,一開始看見許多狐疑眼神,不知道你可以帶給他們甚麼。第一堂課結束後,發現小朋友自己可以彈簡單的歌,臉部也變得柔和了。這就是超越語言的力量。三個月後,陳建廷幫他們辦了場成果發表,每個人的改變就在其中。
這類的影響數不勝數,陳建廷曾到視障協會、中途之家、新竹五峰部落等地方公益教學。他認為原住民不學音樂太可惜,肢體的協調性很好,又有律動,一堂課就可以彈〈平安夜〉和〈站在高崗上〉。至今陳建廷仍持續為公益付出,認為自己只是盡己所能讓弱勢的孩子們有學習機會,因為不是沒有能力,他們只是還未被撥去塵土。
四處推廣「快樂產業」
夏威夷的烏克麗麗大師Kimo Hussey,是陳建廷的啟蒙者。他的二指法為烏克麗麗帶來新生命,輕鬆隨興的曲風,旋律與和弦融合的演奏方式,讓人如沐春風。陳建廷每年都會到夏威夷找不同老師,不斷累積對烏克麗麗的認識。有些人以為烏克麗麗能彈的音階有限,其實它沒有範圍,範圍就在演奏者內蘊的音樂知識、音樂素養、表現能力與傳遞給聽者的訊息。
對樂器、技術、產業有全面的理解,陳建廷把自己定位為烏克麗麗推廣者,除了教學,到公司、學校四處推廣,也計畫一年出一本書,且繼續培育老師。實踐大學音樂系2012年邀請陳建廷教授學分班,讓他嚇了一跳。因為一般大學音樂系都比較古典,願意接受在台灣尚未普及的烏克麗麗,可見他的能力深獲肯定。
學了機械與音樂工程,再到工研院十年,看似走了遠路的經歷,陳建廷卻充滿感恩:「我很滿意這些人生轉折。試想高中畢業就來推廣烏克麗麗,我不會有那麼多熱情。遇到人生瓶頸,好不容易得到這個機會,才懂得好好把握。所以我相信每個階段做的決定,在當時都是最好的決定。」
「烏克麗麗會給人帶來很正面的影響,讓人家快樂。我現在就像在推廣快樂一樣,很多回饋讓我更有動力往下走。」陳建廷微笑的表情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