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兩種人不能得罪,第一種是屋主,第二種是家長。許多台灣人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去買房,對房價極其敏感,所以拆違建這種影響房價的政策通常會受到強大阻力。家長們則是對子女能否就讀好學校錙銖必較,而且對於明星學校有強烈的追求,所以修改升學規則也會引起極大的爭議。
然而,在計較之餘,一個所有家長都應該問的問題是:明星學校到底對孩子的學習有沒有幫助?或者,一個讀第二志願的學生如果去讀第一志願,是否以後的學業成績真的會更好?
對大多數人而言,上述問題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明星學校師資陣容比較堅強,教學資源豐富,「合理推論」學生的學習效果應該更好。另外,其他同學的成績也比較好,由於近朱者赤,所以應該會有正向的「同儕效果」。
不過,再合理的推論畢竟只是推論,仍需要通過實證證據的檢測。經濟學家的實證研究結果就顯示,明星學校的「加值效果」幾乎等於零。明星學校的學生在課業上表現較好,幾乎完全是學生自己個人因素造成的,與明星學校的師資、教學、資源、同儕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波士頓與紐約的明星中學
波士頓有三個著名的明星中學(Exam schools),都是從7年級到12年級的六年制學校。這三個學校不但在該城市享有盛名,排名第一的波士頓拉丁學校(Boston Latin School)在全美排名在前20,可以想見它的聲望不凡。另外兩個學校分別是Boston Latin Academy與The John D. O'Bryant High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紐約市也有三個類似的明星學校,也都享有盛名。雖然美國的家長們可能不像台灣家長懷有強烈的升學主義,但這些明星學校還是讓不少家長們趨之若鶩,都希望自己的子弟可以擠進這幾個窄門。
明星中學跟普通中學有兩個主要的差別。首先,他們所收的學生在「入學前」的學業表現,主要是語文跟數學兩科成績,遠超過其他學校的學生。換句話說,學生們平均的學業表現較佳。其次,明星學校大量採用比較進階的課程,而且對於畢業的要求比較嚴格。也就是說,校方盯得比較緊,太混的學生沒有辦法畢業。
圖一:中學入學考試成績與進入明星高中的機率。
圖二:七、八年級的數學考試成績與中學入學考試成績的關係。
經濟學家的研究設計
要估計明星學校是否可以給學生「加值」,有兩個困難需要解決。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衡量所謂的「學業表現」,並且能夠做跨校的比較。如果用各校內部的考試成績,會有標準不一無法比較的問題,所以必須使用統一考試的成績。在台灣可以用學測或者指考的成績,在美國因為沒有大學入學聯合性的考試,但他們有SAT以及其他共同考試的成績可以用。所以這個問題不會很難解決。
其次,研究者需要設計出一個「有效」的研究方法。我們不能用直覺式的「簡單差異法」,也就是將明星學校的學生和非明星學校的學生的平均學業表現進行比較,然後將這個平均差異解釋成明星學校的加值效果。這樣做的問題是明星學校的學生在入學前的基礎就比較好,而且他們可能也是學習動機較強,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明星學校的學生有比較傑出的學業表現。
那要如何進行「有效」的比較呢?Atila Abdulkadiroglu, Joshua Angrist, 以及Parag Pathak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利用了筆者以前介紹過的「回歸不連續分析」來進行研究。
這些明星學校的入學都是透過個人申請,並且需要參加統一的入學考試,其成績幾乎決定了能否進入這些明星學校的唯一評量。圖一的橫軸顯示的是入學考成績,由左到右遞增。其中0點就是明星高中最低錄取分數,正值代表高於最低門檻的成績,負值則相反。
縱軸則是進入明星學校的機率,從零到一。這個圖顯示出如果一個學生的入學考試成績剛剛好超過最低門檻的時候,進入明星學校就讀的機率就達到90%;但成績如果只是稍稍低於門檻,就幾乎完全沒有機會進入明星高中,而全部進入了普通高中就讀。
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方法,正在於比較剛好在分數門檻的左邊與右邊的兩群學生。這種比較比「簡單差異法」來得有效是因為剛好在分數門檻兩側的學生在其他條件上,包括入學前成績、學習能力與動機等,差異不會太大。可是兩者的入學結果迥異,右邊的學生大多數進入明星中學,左邊則否。如果我們在入學一兩年後觀測到兩群學生的表現有很大的差異,那這樣的差異應該就是學校給學生帶來的「加值效果」,而不是學生本身的條件使然。
三位研究者接著用同樣的學生做樣本畫了圖二,其橫軸跟圖一一樣,但縱軸則改成八年級的數學考試成績。結果顯示雖然曲線呈現上升的趨勢,顯示出入學考試成績跟入學後兩年左右的數學成績呈現正相關,但是曲線在門檻兩邊卻沒有任何「跳躍」的現象。這顯示雖然剛好在門檻右側學生進入明星中學,剛好在左側者進入普通中學,但兩年後的數學成績並沒有顯著差異。
除了數學成績外,他們發現英文成績以及SAT的考試成績在門檻兩側也沒有顯著的差異。這些結果顯示,明星高中幾乎沒有任何「加值」效果。
明星學校確實是迷思
這篇研究的結果毋寧是非常令人驚訝的,因為明星學校擁有這麼豐沛的教學資源以及優秀的同儕環境,但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個結果也暗示了一般人對於明星學校的效果,可能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如果明星學校根本沒有加值效果,那麼我們應該將高中均質化,將入學管道多元化,並且改變考試導向的教學方式。
當然,美國的中學環境與中學生的條件可能跟台灣不同,因此美國的研究成果未必能直接用來推論台灣的情況。這顯示了台灣本土研究的重要性,而且本土研究的成果可以給教育制度的設計者,以及廣大的家長提供非常寶貴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