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百年強震專題(下)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汶川縣的居民攜家帶眷撤離地震區。
Getty Images
第13期
曾錚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死是甚麼意思?

澳洲媒體的災情報導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它們都聚焦在一個個有名有姓的普通災民上。比如有一篇《悉尼晨鋒報》的文章,以「死是甚麼意思?」為題,報導了一個正在綿陽中心醫院接受醫治的來自北川的小女孩,她只有5歲,名叫李春春。

李春春非常天真可愛,記者問她叫甚麼名字時,她把衣服撩起來,指著自己的肚皮說:「我的名字在這兒。」護士說,那是警察寫在她肚皮的,這樣便於辨認。

小春春告訴記者,她婆婆帶她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個大石頭突然砸在婆婆的眼睛和鼻子上,出了很多血,她再叫婆婆,婆婆就不答應了。

記者問:「那婆婆現在在哪兒呢?」小春春說:「她死了。」緊接著她反問記者:「死是甚麼意思?」

記者如此真實的記述讓人心碎。4、5歲的孩子,還不懂得甚麼叫死,就已成了孤兒,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理解和品味失去親人的傷痛。

在大量報導災情的同時,澳洲媒體也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情況。比如,地震剛發生半小時,中宣部就開始下發通知,不許擅自報導災情,要用新華社的通稿。

打破了新聞管制慣例

但是,報導說,在中國已有5億部手機、2億多網路用戶的情況下,想像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那樣,把災情壓著不報已不可能。這次許多中國記者也自行行動起來,深入災區採訪,從某種程度上、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打破了新聞管制的慣例。

《澳洲金融評論》的一篇報導說,新聞管制的問題在中國是積重難返。比如外國媒體報導了豆腐渣工程造成的大量中小學生死亡的情況,但在中國,這方面的討論受到嚴格限制。另外,也沒有人去公開討論,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是否是造成這次地震死亡人數如此之高的另一罪魁禍首。

文章還對地震的經濟後果做了一些分析。按中國官方估計,地震的損失在200億美元左右,但其中只有5%的有財產保險。另外,四川是主要的生豬產地,生豬存欄量占全國的11%,四川和重慶的耕地面積占全國的8.2%,大米產量占全國的9.4%。最近中國通貨膨脹率達到12年的新高,很大程度是由於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的上漲推動的。在這種情況下,地震肯定會加劇通貨膨脹,造成食品價格進一步上揚。

西方報導東方「玄學」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向注重西方實證科學,對東方所謂「玄學」不會正眼相看的西方媒體,這次居然專門報導了流傳在中國民間和網上的一些聽起來很「玄」的說法,比如,今年1月25號發生大雪災(1+2+5=8),3月14日西藏出事(3+1+4=8),5月12號大地震(5+1+2=8),這幾個日期的數字加起來都等於8,而5月12日大地震離8月8日的奧運開幕日期剛好差88天。

另一篇文章還報導了民間關於五個奧運福娃與近期一系列災難的關係的說法,比如熊貓晶晶對應四川地震,藏羚羊迎迎對應西藏問題,風箏娃妮妮對應山東奧運宣傳專列撞車事件,火娃歡歡對應北京奧運火炬在全世界傳遞過程中遇到的抗議。現在只剩下魚娃貝貝沒出事了,但它是否對應著更多的災難呢?文章沒有對此做甚麼評論,只是引述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的話說:「中國人通常把大的天災看作是上天的干預。」

《悉尼晨鋒報》的另一篇文章在結尾處說:「不管在2008年剩下來的時間裡,上天的旨意如何,中國的領導人看起來都非常清楚的意識到這種風險,那就是像古代的皇帝和臣子們遇到過的情況一樣,天災會被看作是他們的表現造成的。這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責任。」

這篇文章的題目叫《走向挑戰》,顯然,作者把地震看作是「不顧一切要向13億人顯示它仍然掌控著局面」的中共政府的一個挑戰,尤其是,「現在離奧運的召開,只有11個星期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現在可以買房子嗎?
1979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台灣有一些民眾急著辦移民,草草地把房產賣掉變現。有些一時拿不到綠卡的人,就先轉到南美洲的阿根廷或巴西,…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北京冬奧會 意外引爆中韓愛恨情仇
北京舉辦冬奧本來是要宣揚國威、營造大國形象,可是弄巧成拙,大外宣不成,反釀「八國聯軍」抗議,並意外化解了日本和韓國的多年恩怨,韓國群情激憤…
台灣第一家訂閱網媒 《有物報告》關鍵啟示錄
在現今網路「滑」時代,一篇專業嚴肅、沒有圖片、動輒八千字的超長文,不僅有人要看,還願意每個月固定花錢買。這不是甚麼天方夜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誰舞漢家衣裳
「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飄舉翩躚像風一樣,卻丟失在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你可曾見我漢家衣裳,她溫柔沉靜像雲一樣,卻巧奪天工出自我的祖先炎黃。…
尊重是和睦相處的前提
這兩天(按:7月9、10日)又一次漢藏討論會在華盛頓DC舉行,我因另有行程而沒去參加。一位關注的朋友來電詢問,就此跟我探討起藏獨、台獨問題…
念故鄉
愈是深層的情感,愈難表達。於我,這種情感是鄉愁,因它跟了我三十年;是對父親的思念,因為有遺憾。 父親去世九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