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迎接30萬中國學生 教授撓頭

國際學生每年給美國帶來300億美元的收入,而中國學生約占三分之一。
Thinkstock
第170期
余永

自2003年開始,大批中國學生湧入美國,接受美國的高等教育,同時為美國大學帶來不同的文化視角和源源不斷的資金;中國學生的到來,也給美國教授的教學方式、學生融合帶來了挑戰。

美國之音報導,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統計,2014到2015年,美國共有近97萬5,000名國際學生,其中中國學生占31%,超過30萬人。國際學生每年給美國帶來300億美元的收入,而中國學生約占三分之一,意味著中國留學生每年給美國帶來近100億美元的收入。

觀察人士說,大批中國學生湧入美國,總體上看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美國大學改變了中國學生的思維方式,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開闊眼界。中國學生也給美國的課堂帶來了不同的視角,還有豐厚的經費。

然而問題也不少:如何平衡國際學生與本國學生的比例、如何讓國際學生更好地融入本土學生群體,以及教授們怎樣應對課堂上的更多國際學生,這些都是美國大學和決策者需要面對的。

舉例來說,中國學生人數的增加,讓美國教授們不免撓頭。紐約大學中國史教授麗貝卡‧卡爾(Rebacca Karl)表示,「很多中國學生來到美國之後仍然選擇與中國相關的課程,他們沒有做好接受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準備,不懂得甚麼是批判性閱讀和分析,並且學術英語水平不高。」

而在另一方面,中國學生也不滿意一些外國教授對他們的態度。曾在布朗大學學習公共政策的中國學生閻貝貝就談到了這樣的經歷,「他知道你有問題,知道你課跟不上、論文寫不好,也不會給你評論或者幫你改,就只是會給你一個B-,不給你好的成績,也不會在你身上多花精力和時間。」

國際教育協會副總裁佩吉‧布盧門撒爾(Peggy Blumenthal)說,這是很多美國教授面臨的新問題,也是中國學生需要主動去適應改變的現象。卡爾教授則表示,希望中國學生培養提出問題和批判思維的能力,多與其他同學交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川金會」成敗與雷根
川普與金正恩見面是全球性新聞,它關係到北韓能否放棄核武,涉及東北亞和平,更事關美國全球戰略。美國和北韓是兩極:一是自由世界旗手,…
平凡人的不平凡舞台 蝦皮讓賣家有機會以小博大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21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有高達九成消費者常在綜合型電商平台進行網購,…
「大丈夫」該怎麼對待老婆
「娘娘腔」對男子而言,通常是一個貶抑之詞,男子喜歡被人稱讚為「大丈夫」。 春秋齊人晏嬰,聰敏機智,行徑恰如大丈夫,因而名留千古。…
中國富人 新加坡避險
香港一直是中國富人轉移資產的首選地,有很多中國富人在港置業和購買各類資產。在北京強推《香港國安法》後,資金開始離開香港。 據美國《…
非法移民成律師 反對派勢單力薄
1月初,加州高等法院裁定,移民身分和種族、宗教一樣,不應該成為否決非法移民成為律師的理由,非法移民加西亞(Sergio Garcia)…
不動產價格大漲大跌都不好
政府最近講了不少要打壓房地產價格的主張。不管官員這些打房的談話是否真心和是否有效,國家被迫要打房,就是很不好的現象。 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統戰新目標 「歐美同學會」成立中共黨組
中共中央辦公廳8月3日發布了《關於加強歐美同學會(留學人員聯誼會)建設的意見》文件(下稱《意見》),要求海外「歐美同學會」成立中共黨組,以…
精緻農產,玩出新「米」樣
米,一直是台灣最富有草根性、也最能代表台灣人精神的傳統農作。在古早的窮苦人家中,吃白米飯甚至是種幸福享受。隨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