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開始,大批中國學生湧入美國,接受美國的高等教育,同時為美國大學帶來不同的文化視角和源源不斷的資金;中國學生的到來,也給美國教授的教學方式、學生融合帶來了挑戰。
美國之音報導,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統計,2014到2015年,美國共有近97萬5,000名國際學生,其中中國學生占31%,超過30萬人。國際學生每年給美國帶來300億美元的收入,而中國學生約占三分之一,意味著中國留學生每年給美國帶來近100億美元的收入。
觀察人士說,大批中國學生湧入美國,總體上看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美國大學改變了中國學生的思維方式,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開闊眼界。中國學生也給美國的課堂帶來了不同的視角,還有豐厚的經費。
然而問題也不少:如何平衡國際學生與本國學生的比例、如何讓國際學生更好地融入本土學生群體,以及教授們怎樣應對課堂上的更多國際學生,這些都是美國大學和決策者需要面對的。
舉例來說,中國學生人數的增加,讓美國教授們不免撓頭。紐約大學中國史教授麗貝卡‧卡爾(Rebacca Karl)表示,「很多中國學生來到美國之後仍然選擇與中國相關的課程,他們沒有做好接受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準備,不懂得甚麼是批判性閱讀和分析,並且學術英語水平不高。」
而在另一方面,中國學生也不滿意一些外國教授對他們的態度。曾在布朗大學學習公共政策的中國學生閻貝貝就談到了這樣的經歷,「他知道你有問題,知道你課跟不上、論文寫不好,也不會給你評論或者幫你改,就只是會給你一個B-,不給你好的成績,也不會在你身上多花精力和時間。」
國際教育協會副總裁佩吉‧布盧門撒爾(Peggy Blumenthal)說,這是很多美國教授面臨的新問題,也是中國學生需要主動去適應改變的現象。卡爾教授則表示,希望中國學生培養提出問題和批判思維的能力,多與其他同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