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茄楠──清朝皇親貴胄的薰香文化

閻立本(傳)《職貢圖》,圖中偏左有三人扛著大型物件,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員兼科長侯怡利表示,即為沉香。有人認為是奇石,但其重量無法一人舉起,因此應為沉香。公有領域。國立故宮博物院圖版授權
第191期
謝子


香的使用在人類歷史中,相當久遠。從《聖經》中三博士的禮物,及至東方傳統的祭典,都有使用香的紀錄。西方有純植物香水,東方有四大名香「沉檀龍麝」,即早就有各種使用。故宮「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吸引了不少行家上門,一覽清宮沉香珍寶。

百年檀香、千年沉香,一般人較少聽到沉香,因其價倍黃金,或許不曾進入尋常百姓家,但卻是商賈、皇家所求之物。微微粉末帶在身上,香氣襲人,因此宋朝官員用來薰香。若是宮廷裡的沉香雕件,則滿室生香,有助於安定神魄。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所著《天香傳》,為中國最早針對沉香所做之專著。「茄楠」是明代開始視為最高等級的沉香。目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沉香居於四大名香之首,一片萬金,更是皇親貴胄都要追求的頂級名品。從展出的品項當中,更可見到宮廷裡的作派:一不怕費工、二不怕用料,且使用的都是頂級沉香——茄楠(或稱伽楠、奇楠),只要一小片即能安神定魄。

 


▲從宋朝直到今日,品香文化一直流傳在文人之間。

 


▲清茄楠鑲嵌寶石福壽珮。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員兼科長侯怡利表示,清朝宮廷對於沉香用度雖有皇家的闊綽,但從雕件、小至餘料,用了若干、餘下若干,皆有詳細記載,且不浪費,刨下的粉末多製成香囊,戴在靠近鎖骨的上衣,依舊能發揮作用。

大型雕件多半賞賜外族,例如清朝皇帝曾賞賜派駐藏辦事大臣色楞額沉香朝珠一盤,或是蒙古王子等人,小型物件則賞賜嬪妃居多。

 


▲仙翁與八仙空花金套茄楠香鐲。

 


▲清朝宮廷裡的沉香雕件,可放置書房。

 

在此次展覽中,可以從嬪妃頭上的簪子、手串、香囊想像清宮嬪妃的裝飾與精緻工藝。而大臣身上朝珠等也有數串,相當驚人。

薄如紙張的沉香須20至30年才能生成,更有許多皆是無法成材,只能擺放,遑論能製成直徑1.8至2公分的手串與大型雕件。因此讓許多行家嘖嘖稱奇。

侯怡利表示,布展時,該展示區四處皆有沉香香味四處飄散,但民眾只能以展品外觀想像使用情況,但能見到清宮內廷的沉香收藏,也已令許多沉香收藏者心滿意足。




沉香開發史

古時海南稱為「香州」,而「香港」之名正來源於沉香。在漢朝,宮廷已知使用沉香,當時產地不只海南島,包括東莞也有「莞香」,以香港為集散地,運到東南亞、阿拉伯等地,久而久之,「香港」之名流傳四海。

而沉香是由於白木香樹被雷劈、蟲蛀之後,傷口結油處能產生香氣,結油愈厚,香氣愈足。但並不是每棵白木香都會遇到雷劈或蟲蛀,也不是取得雷劈白木香,就能取下沉香,其中仍有技術存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員兼科長侯怡利表示,清宮以錫盒保存沉香物品,也會「養香」,在隔層下,放置不同香味的物品或蜂蜜,讓沉香物件香氣更濃。

 


▲清宮裡的沉香手串,飾以碧璽、翡翠、米珠子,不失貴氣。

 

經過漢、唐、宋、元的大量開發,沉香來源幾乎耗盡;蘇東坡被貶到海南時,曾經寫下著名的《沉香山子賦》,描述沉香之美,也寫下:「貪人無飢飽,胡椒亦求多。」的過度開採情況。

到了明清,海南竭澤而漁,今日再也找不到沉香,僅剩越南芽莊等地。



故宮「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展期:2018年5月25日~2019年10月20日
陳列室: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304室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西湖之美 演繹中華神奇傳說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古往今來人們對杭州的讚美。而杭州之美,首推西湖秀麗的風光和迷人的景致。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面積60平方公里,…
賴弘毅的家 30年垃圾不出門
晚餐時刻,一家人正愉快用餐。突然聽到熟悉的音樂「少女的祈禱」由遠而近。於是其中一人不得不放下碗筷,提著垃圾袋奪門而出…… 「垃圾」…
因為「天氣太好」 王如玄擔下勞委會主委重任
現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在入閣前,就已經是名律師,也是台灣著名的女權運動者。雖然和藍綠重量級政治人物都保持很好的關係,但無黨無派的王如玄,…
網路股價格回落 逢低買進時候到了?
自金融海嘯後,不僅金融類股票疲軟不堪,在過去兩年內上市的許多網路和社交網站股票價格也回落了很多。逢低買進的投資者可能想知道,…
「發光」的森林小屋
前幾期本專欄介紹了阿丹為了自建房舍,特意前往賓州添購所需木料,過程中巧遇神祕的阿米許人(Amish)的點滴。 本期,…
媽媽魚安心超市 科技人用半導體精神賣魚
以媽媽為名,「媽媽魚安心超市」的目標在於提供消費者最新鮮、零汙染的魚貨。從漁船捕撈,上岸清洗、去鱗、去肚,六小時內急速冷凍,直送到店面銷售…
惠風文集 - 評審席上
在巨大的家庭與親友期待下從媒體工作回任教職。說「回任」是因為我已經千辛萬苦、想方設法離開過一次,但離開得不夠徹底,結果當然是「斬草不除根,…
經濟分析:理性自殺還是不理性自殺
經濟學分析問題,特別是情緒問題,像自殺這種人命關天的事,常會被批評為「冷血」。其實不是,是「冷靜」。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創者馬夏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