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的重量,滑順的書寫感,黃銅製六角形樸拙的外觀,讓「物外」的筆獨具特色,既傳統又新穎,十多年來成功傳遞書寫文化,讓人們體驗文字所承載的情感與重量。
成立於2012年的「物外YSTUDIO」,由兩位設計師廖宜賢與楊格所創辦,主要商品為鋼珠筆、鋼筆、原子筆、自動鉛筆等,其工藝精神也受到日本職人青睞,聯名推出經典作品,其中更有日本鏨刀末代傳人的手筆,在書寫逐漸式微的當代,擄獲不少海內外粉絲的心,其中不乏知名人士。據通路商表示,知名澳洲女星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也購買了物外的黃銅鋼珠筆。
品牌創生:被遺忘的美好事物
瘦高的個子,齊肩的長髮,廖宜賢顯得斯文又獨特,低沉柔和的嗓音與物外的內斂相互輝映,彷彿由他道來,更能讓人領略物外骨子裡屬於職人的那份執著與堅持。
廖宜賢與楊格原為同事,由於理念相仿,兩人經常一起激盪設計理念。先後離開原公司後,兩人想讓自己稍事喘息,做一點自己喜歡的設計,古董相機改造的「相機燈」便是當時的產物。「當初想要溝通的是,因為時代變遷被遺忘的美好事物。」廖宜賢說。
「相機燈」意外地引起買家的注意,兩人因此承接了不少客製化的委託,「有人拿著家傳相機,來給我們修改。」是情感也是回憶的承載,滿滿的故事,廖宜賢說:「當時的相機燈每一支都是客製的。」
然而,作為品牌,一定要有快速溝通的方式與渠道,不可能永遠做客製。兩人開始思索:「是不是有機會用一個品牌來闡述理念?」老舊事物依舊是兩人的主軸,「有什麼樣的價值,什麼樣的文化,非常珍貴但同時也慢慢被遺忘?」
「書寫」二字浮現,儘管人們提筆寫字的機會變少,但文字的影響力並未削減,「文字的重量」(The Weight of Words)的概念逐漸在兩人腦海中具體化、形象化。
「過去書寫是為了工作或學習,或是特定的目的。」廖宜賢緩緩道來:「但現在寫字可能想要傳遞的是更深層的需求,也許是一份心意、情感,或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實物的功能慢慢減弱,關於書寫的浪漫情懷,卻慢慢顯現出來。」
約莫經過一年的沉澱,兩人決定:「或許用文具這樣一個品項來呈現,會是最恰當的。」
書寫的「文具」,便成為承載書寫重量的器物。
產品誕生:打造文具承載「文字的重量」
第一款黃銅製鋼珠筆在兩人的堅持下誕生了,儘管是文具的門外漢,但也正因如此才能跳脫一般做文具的框架與思維,選擇黃銅作為筆身便是一個例子:「既然談的是文字的重量,黃銅有一點重,且隨著歲月的流逝會氧化,歲月感越能體現其分量。」
然而,這個創意卻屢遭製造廠質疑:「筆就是要包起來漂漂亮亮的,永遠不要變舊,你們幹嘛要用黃銅,不要烤漆或電鍍?還要讓它氧化?」談到這一段歷程,廖宜賢不禁莞爾。
四、五個月就在尋尋覓覓中流逝,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師傅願意承接,幾經嘗試,無數筆頭被棄之一隅。從設計、找尋廠商到產出,大約經過一年的時間,方才造就出第一款鋼珠筆。
商品推出後,在朋友的幫助下在台北國際書展上亮相。對於那個過程,廖宜賢印象頗為深刻:「他給我們一個大概120公分寬,60公分深的桌子,我們就把當時的四個產品拿出來,開始在現場銷售。」
原本擔心會氧化、有點重,以及書寫等概念有一點特別,難以預測市場的接受度。沒想到,當下就有許多人支持鼓勵,四、五天的書展下來銷售了20幾萬元。這一開端,讓兩人確切知道「這群人是存在的」。
▲物外透過接洽企業禮贈品創造生機,迎來了另一波業績的增長。物外提供
突破困境:開發禮贈品與電商市場
初期的成功,並沒有立刻轉化成未來的營收。因此兩人用積蓄,以及相機燈與一些小型燈具的營收勉強糊口。所幸有前輩分享經驗並從旁鼓勵,讓他們覺得所做之事別具意義,還下訂單給予實質上的支持,因此儘管困難重重,兩人依舊在這條職人之路上堅持前行。
在前輩的建議下,第二年「物外」便走向海外,細緻、講究、有質感的產品,迅速吸引買家的注意,代理商與通路商陸續與其展開合作。目前物外的海外銷售額占比約為七成五,其中以歐洲最多,主要為法國與德國,台灣銷售占兩成五,包含電商與企業禮贈品。
2015年、2016年,物外的年營收突破千萬,好不容易迎來曙光,在疫情發生後遭到重創,「當時很可怕,海外通路幾乎倒光了,整個歐洲的營收幾乎腰斬。」廖宜賢心有餘悸:「每天都有信件進來說他們停止營業了。」
▲前副總統陳建仁卸任時收到物外的筆作為卸任禮物。物外提供
儘管艱辛,物外並未消極以對,而是積極突圍,透過接洽企業禮贈品創造生機,迎來了另一波業績的增長。一些建商、公家單位、新創企業與物外的合作專案猶如及時雨,成長幅度驚人,2019年的企業禮贈品的營收大概突破100萬元,2021、2022年,業績則增加到600萬至800萬元。
另一方面,物外也開始花更多資源經營電商,包括「搜尋引擎優化」(SEO)的布建,讓消費者容易搜尋到物外,並引導至官網頁面下單購買。廖宜賢坦言,這是一個非常冗長的優化過程,但緩慢成長中。
▲經過數年的堅持,物外成為具有工藝精神的台灣品牌。物外提供
傳遞職人精神:與日本職人合作擦亮品牌
經過數年的堅持,物外成為具有工藝精神的台灣品牌,吸引了曾擔任日本職人展的總召山崎真吾(Shingo Yamasaki)的注意,2017年特別來訪邀請物外參與展覽。
對於這樣的邀約,兩人頗感意外,因為日本職人展參展的都是百年以上的日本職人品牌,「物外」才成立六、七年,又是一個台灣品牌,兩人難免不解:「為什麼找我們?」山崎先生回覆,物外所做之事,很符合他們對於職人「專注」的定義;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透過物外這個台灣品牌帶來一些刺激,讓日本職人可以更快速地拓展海外市場。
▲物外與日本京都西陣織箔屋「楽芸工房」合作,推出「雲龍箔鋼珠筆」。物外提供
▲珂羅版印刷藝術版畫。物外提供
因為這一機緣,物外與日本京都西陣織箔屋「楽芸工房」合作,推出「雲龍箔鋼珠筆」;並與擁有目前世界唯二「珂羅版印刷」技術的日本京都便利堂合作,推出限量「珂羅版印刷藝術版畫:文字的重量」版畫。
▲由日本鏨刀末代職人打造的模具所製造出來的「蘭紋金芳金具鋼珠筆」,極具收藏價值。物外提供
第三波則是與日本「竹內錺金具工坊」以及「伊藤鋼雕刻所」合作推出「蘭紋錺金具鋼珠筆」,製作筆身上細紋所需要的模具(鏨刀),由竹內錺金具工坊偕同日本鏨刀末代職人伊藤充浩開發製作。歷經三年,這款由物外設計、日本職人操刀的筆才得以面世,在嘖嘖募資平台預購時,短短4小時金額便破百萬。
每一項與日本職人的聯名合作,可說是日本上百年工藝老店的技術再現,在相互輝映、相互成就中,打造出一個個足以傳世的經典之作。廖宜賢表示,在與日本職人接觸的當下,對他們專注做好一件事情的心念感到很佩服,也感受到很大的鼓勵,讓自己可以更堅定地走下去。
▲「海洋永續筆」以回收廢漁網製成,5種顏色象徵著海洋不同時間映射出的色澤。葉俊宏攝影
儘管不追求時代潮流,但物外依舊調整自己的步伐,今(2023)年8月也推出新品「海洋永續筆」,筆身使用的是台灣回收漁網所做成的塑料。廖宜賢談到合作的契機,是因為有緣接觸到負責回收工廠,了解到廢棄漁網占海洋廢棄物的八、九成,但回收率卻很低,於是展開了合作。這款「海洋永續筆」的五種顏色,分別代表不同時間點所映射出來的海洋色澤:清晨、中午、下午、傍晚與夜晚。
莫忘初心:珍惜書寫所帶來的感動
讓使用者感受「文字的重量」是初衷,也是物外未來持續對外溝通的主題。儘管專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包含的可能是日日夜夜的煎熬,但廖宜賢提醒自己要保持初衷與樂觀,「儘管中途會發生很多挑戰,但是這些挑戰也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養分。」
物外舉辦「寫一封寄不出去的信」的活動時,廖宜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封寫給「蛙鏡超人」小男孩的信。寫信的男子在人生低谷時,遭逢滂沱大雨,卻在街道上遇到一個小男孩。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雨,男孩不像其他人一樣抱怨,而是從包包裡拿出一個蛙鏡,戴上後衝入大雨中嬉戲……這一幕讓男子轉了心念,不再怨天尤人,終於讓他找到不錯的工作,也交到不錯的女朋友。
「蛙鏡超人」讓男子重生,並透過書寫傳遞正能量,這正是「文字的重量」。廖宜賢深有所感。他也曾在自我懷疑時,收到一張太太手寫的卡片,上面列出他的50個優點,讓他跨出藩籬,再度有走下去的自信。
因為書寫所帶來的感動,十年來提醒著他「莫忘初心」。廖宜賢認為,那是對自己的耳提面命,儘管當代社會瞬息萬變,人際關係越發疏離,但人們彼此鏈接的渴望並未消失,自我探索的需求依舊存在,書寫便是一種鏈接與自我探究的方式。廖宜賢有感而發:「我們不斷提醒自己:不能夠忘了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既然不會變、既然很重要,我們就是要更努力的把它完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