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校長,吳妍華的態度認真嚴謹。對於老本行──學術研究,吳妍華又呈現出如何的樣貌?
答案是一以貫之的四個字──認真嚴謹!
「全心想著實驗」的女科學家
談起研究成果,正襟危坐的吳妍華眼睛閃出光芒,拿起紙筆講解她的研究發現:「我主要專注於C型肝炎的治病機制,因為C型肝炎不會引起肝癌,很值得研究。我就找了一個與C型肝炎病毒交互作用的宿主蛋白RNA解螺旋酶DDX3進行多年的深入研究。後來我們及國外實驗室發現這個蛋白非常重要,它可以扮演兩個角色:它是致癌基因,過量表現會導致乳癌,同時也是抑癌基因,會抑制肝癌。這個蛋白又跟C型肝炎的複製有關係,它的複製需要DDX3。所以C型肝炎病毒就抓宿主細胞裡的DDX3去複製。但是你也不能把這個蛋白壓制下來,因為這個蛋白會抑制肝癌,你把它降低,可能就會造成肝癌了……」
「所以做研究有趣的地方就是,你開始以為DDX3只有一個功能,當初也不知道它怎麼會跟C型肝炎病毒的複製有關係,都是從實驗中發現的!做實驗都會一直有新發現!」顧不得聽者懂了沒,談起研究來,吳妍華顯然樂此不疲!
「早上8點一進辦公室,第一件事情,門一打開,包包還背著就衝去看她的實驗菌株,第二件事才是把包包放下來。」這是吳妍華的學生、陽明大學助理教授游麗如對於吳妍華「全心想著實驗」的描述。
病毒學專家、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羅時成回憶起二十多年前的親身經歷。當時台灣正在考慮全面對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與吳妍華同為B肝疫苗的基礎研究小組的羅時成說道:「我們一起進行B型肝炎病毒基因的選擇,吳妍華一定要把工作做完了才回家。」甚麼叫做完了?就是挑到吳妍華想要的菌株,「不管是11點甚至12點,她不會7、8點下班就走了,把實驗放一邊,第二天再連續做。她一定要做到一個段落,挑到那個菌株以後,晚上離開前就培養這個菌株,那個菌株在晚上不斷地生長,第二天來了就又有新的材料可以做研究。然後才回去休息。」
做研究時夙夜匪懈,如此近三十年,吳妍華每天花在實驗室的時間都超過12小時。
以言教、身教教導學生
「用二個字形容老師,就是『認真』,她非常的認真。」跟隨吳妍華做研究近二十年的博士後研究員蔡宗元說:「老師做事情一定會盡全力去做,至於結果怎麼樣,那是另一回事。她常常跟我們講,做生命科學這個領域,其實不需要太聰明,最重要的是你的執行力、行動力,要認真做。現在老師當校長,在行政事務上負擔很重,但是她常常跟我們說,她還是最喜歡來實驗室,跟我們談研究。」
蔡宗元還透露,以往吳妍華的先生、清大化工系教授李育德常常會到實驗室來接她,「但是只要跟我們講起實驗,老師就常常講了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師丈就在樓下等很久。」
做實驗時,吳妍華講究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確實完成,她也以言教、身教教導學生正確的做研究態度。另一位吳妍華的研究生、現任陽明大學副教授陳俊銘指出:「我們做實驗做久了,知道有些步驟可以省略。在做實驗的時候,有時候一個步驟沒做出來,就往後做。她知道了以後就說,這樣不行,要每一個步驟都做完整、做好。」陳俊銘表示,年輕的時候就是求快,往往忽略了嚴謹。現在他回過頭來看,態度嚴謹很重要,步驟沒完成就不能往下做,往下做只是浪費時間而已。「這就是在跟老師做實驗的過程中學到的一些經驗。她教我們的就是認真和嚴謹。」
數十年如一日嚴格律己的態度,從來沒有磨掉吳妍華對學術研究的熱情,反而「越磨越亮」。
甫於2010年獲得「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的吳妍華,雖然又面臨另一個大學校長的挑戰,但依舊不改其志,繼續以踏實的態度,不懈怠地勇闖奧祕的生命科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