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岸》中国经济起飞让台湾人短视近利?

从台北101观景台眺望东区东缘信义计划区的夜景
维基共享资源
王宏恩/美国杜克大学政治所博士候选人

出处: 菜市场政治学

人们对于时间的态度,影响了人大多数的行为。在生活中,我们用短视近利、远观、耐心有无来形容人的特质:假如有些人只在意当下可以获得的利益、而不在意未来可能的各种危害或惩罚,就可能用馊油降低成本、排毒进河川、或倒债后跑路;假如人们认为长久未来的结果才是更重要的,就可能会减少各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忍受短期的损失而追求长久更大的利益。

在政治学、心理学及经济学里,人们对于短期及长期利益的计算衡量,称之为时间偏好(time preference)、折现率(discount rate)、或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在政治学理论中,人们对未来的规划越长远,就越会参与政治与支持民主(Mill1861Fowler and Kam, 2006),因为参与政治的付出是立即的,但是经过长久协商、妥协后的政策产出往往很久以后才会发生,可是也惟有长久的协商创造出的公共领域可以有效的反映民意、监督政府而防止滥权,也因此耐心被视为是一种政治德性(political virtue),有益民主政治。

然而,对于新兴民主国家像是台湾来说,人们对于民主还在摸索与学习的过程。此时邻近其它国家的表现优劣,自然会成为人们参考的依据。民主理论大师Larry Diamond认为,这些国家在民主转型的过程里往往以经济成长来论述民主有益,但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经济成长停滞、或看到威权国家经济起飞,那这些新兴民主国家的人们可能就有样学样,希望借镜威权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而不再支持民主。

以台湾来说,最明显的例子当然就是对岸近年来惊人的经济成长。在今日台湾的政治讨论中,常常可见到一些人拿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来论证其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气之优秀。虽然这些成长背后也存在着征地、污染、抗议等问题,但却常被阅听人忽略。
 

 
图一、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背后也存在着污染问题

来源:http://www.solarfeeds.com/will-chinese-pollution-ever-be-under-control/

那么,中国的经济成长表现,会影响到台湾民众对未来的规划、对民主的支持吗?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假设,因此适合使用问卷实验法(Survey Experiment)的方式来进行初步探索。问卷实验法是把填问卷的人们随机分成实验组跟对照组,不同组别阅读不一样的题目或内容,再观察不同组别是否因此有不同的答题倾向。这种方式相较于单纯的填问卷更能挖掘因果关系,因为此时研究人员较能测量不同的刺激对于民众回答时的影响。就本文的实验来说,认为中国经济成长与台湾民意有关这假设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如本文假设,民众认知道中国经济变强,因此改变自己的态度;但亦有可能是民众因为改变自己的态度(例如支持统一者),进而会去多接收中国经济变强的信息。因此本文透过问卷实验法的方式,希望验证第一种因果关系是否存在。
 

实验流程

我与在线民调公司合作,在今年5月左右于网络上招募了837位网友进行问卷实验,这些网友遍及台湾各地、各种教育程度及收入、以及各年龄层。在实验一开始,网友们先填答一些基本数据,接着被随机分被到四个实验组的其中一组或控制组,在实验组里的人被要求阅读一篇新闻,并回答两个新闻中的阅读测验来确认真的有读。四个实验组阅读的新闻与下图相同,都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远胜台湾,但我在不同组里有做一些修改:

第一组的受试者是阅读图二的新闻,也就是中国经济起飞远胜台湾,而经济专家说明这起飞是来自于政治制度压制人民权力所致。

第二组是把图二的中国改成法国。选择法国的原因,在于法国也是老牌民主国家,因此可作为对照组来观察中国因素对台湾人的影响,且台湾民众对法国相较于英美较不熟悉,较能操弄经济成长状况。

第三组是请受试者阅读图三,图三的内容是把图二的第二段,也就是打压人权的部份删掉(屈宏斌分析…最大利基),单纯说明中国经济起飞。

第四组则是再把图三中的中国取代为法国。
 


图二、被分配到第一组的网友阅读的新闻:中国经济起飞打压抗议
 


图三、被分配到第三组的网友阅读的新闻:只有中国经济起飞
 

最后,全部的网友被要求回答他们对于民主的支持程度、对未来规划的长远程度、以及读完新闻的心情。其中,对未来规划的长远程度是经济学的测量方式,也就是回答『你比较喜欢立即拿到300元,或是三个月后拿到450元?』『你比较喜欢立即拿到1000元,或是六个月后拿到1500元?』假如网友皆回答要立刻拿到较少的金额,则被视为对未来规划较短;假如两题皆回答愿意等待久一点拿多一点钱,则被视为对未来规划比较长。最后,基于实验伦理,所有参与实验的网友都被告知他们阅读的新闻是变造过的,并且说明实验目的及原因。
 

结果与讨论

那么实验结果如何呢?在一开始,由于在笔者的另一个测试实验中有四位前测受试者对于第二组里的新闻法国压制抗议有疑虑,认为并非真实新闻,而其它几组没有这种现象,因此我在分析时必需删除第二组。除此之外,本文亦透过阅读测验删除未仔细阅读新闻的受访者,而删除人数在各组间并无显著差异。另外,在分析之前也先确认过各组的受访者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政治兴趣、新闻接收量、以及政党认同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意谓着随机分配到各组应该是成功的。

在剩下的受访者中,统计结果如图四。在这张图里,最左边的直条是『只阅读中国经济起飞新闻(第三组,图三)』的网友对未来规划较长的人的比例,第二条是『阅读中国经济起飞+打压人权新闻(第一组,图二)』,第三条是『只阅读法国经济起飞新闻(第四组)』,第四条是没有阅读新闻的控制组,而每一条上的黑色短线则为标准误(standard error)。可以发现,右边三条里得到的数值几乎一样,但最左边那一条的数值明显低于左边三条,统计检定也显示其差异是显著小于零的(中国组与控制组平均值相等的检定p=0.100,中国组与中国+打压组平均值相等的检定p=0.044,假如以二元回归模型进一步控制其它个人社经等共变量,中国组与控制组的平均值检定p=0.070)。
 


图四、只阅读中国经济起飞新闻的网友(第三组)倾向选择较近较少报酬
 

简言之,当网友只看到『中国经济起飞』的新闻时,平均而言就越倾向选择短期但较少的报酬。在同一时间,假如网友读到的新闻是『中国的经济起飞是来自于压制人民权力』,那么对未来规划的长短程度就并不会改变,与未接触新闻的控制组相当,也与阅读法国经济起飞的新闻相当。(笔者早期在另一波测验中以英国取代法国,也获得几乎一致的结果,也就是只阅读中国经济起飞时会使台湾受试者倾向选择较近的小报酬而非较远的大报酬,但因为该次实验亦有缺失,因忘了放控制组使推论有所限制,故不在这里呈现)。

要怎么解读这个现象呢?由于法国组与控制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因此不能说是纯看到经济成长导致短视近利;一种解释是中国崛起导致台湾人害怕被武力威胁、因而变得短视近利,但是我分析不同组别的受试者读完新闻后回报的心情,平均而言各组在回报上并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特别害怕或生气,因此可能也不是来自于被威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假如把中国经济起飞与打压抗议并列,则经济起飞造成短视近利的效果就消失了。目前我还在寻找更好的解释方式,但比较可能的是台湾人们在思考与学习中国经济成长时的思辨方式有关,而这部份就需要透过质化的访谈及焦点团体来进一步探索。当然,也可能只是统计上正好出现了显著差异,这需要重复实验来验证其效果。

假如这个现象与思考中国经济成长的思辨方式有关,那么这个思考模式可能会受到选民的政党认同所影响。在政治学学术研究中,选民的信息接受及计算过程都会戴上政党色彩的眼镜(有兴趣可见这篇文),因此我把选民依其政党认同分成泛蓝(42%)、泛绿(30%)及无党籍(28%)来分析。结果发现,会看到中国经济起飞新闻而选择较近较小报酬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泛蓝选民中。在图五中,只看到中国经济起飞新闻的泛蓝选民,相对于其它三组显著的降低选较远较大报酬的比例,以LSD计算显著水平分别为p=0.016,0.078,0.070,而假如阅读到中国经济起飞+打压抗议的话此情形就消失了。而泛绿选民及无政党认同的选民皆没有因阅读新闻不同而有显著的组间差异。然而,选民的政党认同是如何影响这实验中的信息接收与诠释,是需要进一步了解的。
 


图五、看到中国经济起飞新闻后变得较为「短视近利」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泛蓝选民中
 


图六、泛绿选民没有因阅读不同新闻而有显著不同的长短期偏好
 


图七、无政党认同的选民亦没有因阅读不同新闻而有显著不同的长短期偏好
 

但另一方面,四个组别的网友对于民主制度的支持度是没有显著差异的,也就是虽然看到中国经济远胜台湾,但至少阅读单一新闻无法改变台湾人对民主制度的支持与否。因此前文提到的透过中国经济起飞来支持专制、打压民主,在这里并没有发现直接的因果关系存在。

总结来说,透过问卷实验法,这个实验发现了只接触中国经济起飞的新闻的确会使台湾人对未来的规划较短,这现象尤其会显著的出现在泛蓝选民中。但此新闻并未影响到对民主的支持,而这现象会也随主词的国家不同、或将经济成长与打压人权连结而消失,因此现有的证据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成长特别对台湾人的规划态度上造成的影响。当然,这要扩大解释到今日台湾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或是各种新闻偏差造成的社会风气问题可能还太远,需要进一步实证数据的检定与理论连结,这里的实验结果只能算是初步摸索而已。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经作者同意授权转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討海人
陰雨連綿多時,難得今日陽光爛漫,可不能辜負了這大好時光。先生背起相機,我們來到了壯圍海邊。 冬日陽光沒有為蘭陽溪口帶來溫暖,…
抱個拳、行個禮,文武雙全
中共大概是全世界最會進行形象包裝的組織團體。流傳一個小故事: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主動和周恩來握手,這位記者握完手後,卻大聲地說…
人生,一場註定的旅程?
人生,究竟是一次偶然的生命體驗,還是一場踏入世間前就註定好過程與結局,並且可以反復開啟的旅程?這是「宿命論」者與「無神論」者爭論的焦點,…
讓江澤民不敢唱歌的中共元老
前中共人大委員長喬石6月14日逝世。新華網發消息稱,喬石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喬石1924年12月生於上海,…
談現代人的健康
  由於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將時間、空間縮小到幾乎沒有距離了。現代文明給人類自己帶來的極大的憂患,正在逐漸地向世間逼近。…
雷人提案多 中國兩會千奇百怪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年度人大、政協兩會分別於3月13日、14日閉幕。這個中共十八大前的最後一次的兩會,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在近六千件提案中,…
基因改造食品 利弊論戰正酣
「科普作家」方舟子9月召集二十多名網友到中國農業大學,現場採摘基因改造玉米並煮熟品嘗。他表示,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但在此前,…
零接觸學習:知識型商品線上化 Hahow業績爆發
從1月爆發武漢肺炎以來,隨著疫情升溫,「零接觸」的商業模式或是「遠端工作」的配套,逐漸成為企業正常營運,甚至創造更多業績的解套方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