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今(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简称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这使人民币从此与世界密切接轨,除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外,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将带来不可违逆的风险。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在1969年创立,每一单位被定为0.888671克纯金的价格,等值于当时的1美元。1976年,各国开始采用浮动汇率,SDR与黄金脱钩,演变成为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简单地说,就是能进入SDR货币篮子的货币,都是国际社会认可并且愿意使用的币种,就如同黄金一样,所以也被人们称为「纸黄金」。
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9月30日宣布,纳入人民币的全新SDR货币篮子10月1日生效。拉加德表示,人民币「入篮」对中国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现在,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四种其它货币,一起构成SDR货币篮子。
IMF当天还公布了新SDR货币篮子中各种货币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由IMF根据5种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以及各自汇率等计算出来,人民币权重为10.92%,占比排名第三,其它则为美元41.73%占比第一、欧元30.93%占比第二、日圆8.33%占比第四、英镑8.09%占比第五。此货币数量在5年内维持不变。货币数量指SDR货币篮子中每种货币的单位数量,直接影响SDR每日估值的计算。
SDR本质上是由IMF为弥补国际储备手段不足而创制的补充性国际储备工具,其基本作用在于充当成员国及基金之间的国际支付工具和货币定值单位,同时也可在成员国之间兑换为可自由使用的外汇。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SDR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但由于SDR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它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
曾担任IMF亚太部中国处处长的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认为,人民币加入SDR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表示,人民币在成为重要储备货币之前还需要进行大量改革,重要的是中国是否会开放资本市场,汇率能否由市场定价,最重要的在于有没有好的人民币定价的资产提供给海外投资者。
人民币急于获得国际地位
因为多种因素累加,近年来中国的GDP成长率不断下降。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资金大量外流使人民币的国际声望降低。而中共政府支撑国企及干预经济的行为,也拖累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政府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寄希望于人民币加入SDR获得国际声望和地位。
人民币「入篮」成为国际货币,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加入SDR的货币要求发行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必须位居世界前列(总额占1%)。货币必须在国际贸易支付中被普遍使用、在外汇交易中广泛使用,即满足「可自由使用」两个主要标准。在2010年的评估中,IMF就曾以人民币没能满足「可自由使用」的要求,拒绝人民币「入篮」。
2015年,中国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首次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导市场逐渐把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的有效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主要参照系。
另外在2015年9至10月,中国央行先后向境外中央银行类机构开放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为中国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2015年10月23日,中国央行宣布放开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正是这样一系列举措,让人民币最终得以「入篮」。
机遇与风险并存
人民币纳入SDR将有利于更多的国家、更多的贸易使用人民币,或将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储备货币。人民币出现新机遇的同时,风险也不可忽视。有分析人士认为,入篮并非只有利多,对于人民币而言,入篮意味着人民币将不得不更加开放,人民币从此与世界接轨更密切,跨境流动愈加频繁,相对应的风险也更大。
人民币要想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还需要中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和金融改革,增强汇率灵活性,放松金融市场管制和开放资本账户。这条路是否能如欧美资本主义市场般自由,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