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真新闻更具影响力的假新闻

如何避免假新闻的扩散与伤害,跟每一个人的阅读量有关系。Fotolia
第184期
樊家忠
作者为台湾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专长为应用个体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效果评估。

在台湾的主流媒体界,假新闻已经不算是新闻了。2005年东森新闻S台的「脚尾饭」报导,以及2012年旺旺中时集团「黄国昌走路工事件」的报导,应该算是台湾新闻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假新闻事件。

今年,假新闻这个议题又成为焦点,但焦点不在台湾,而在美国。川普自从上任以来,美国政坛就一直上演他跟CNN、New York Times、ABC、MSNBC等这几家主流媒体之间的大战,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川普指控这些媒体制造与传播「假新闻」。今年以来最著名的案例包括CNN的「通俄门」事件、New York Times的「气候报告」事件、七大工业国(G7)峰会期间川普的「不戴耳机」事件、以及较早的CNN「川普就职舞会选用名歌」事件。

被指谪的媒体往往辩称这些新闻尽管事后被证明有误,但那是因为报导的当时信息有限的缘故,属于无心之过,而且事后都又做出澄清。川普方面则认为媒体没有善尽查核的责任,而且假新闻充斥是因为主流媒体对川普抱有偏见,所以对川普的负面新闻见猎心喜,有意或无意地放松查核工作,而事后澄清无法修补先前造成的损害。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往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公婆哪一个有理。不过,关于假新闻现象,主流媒体远不如网络上的社群媒体来得严重。针对这一点,经济学家已经透过实证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社群媒体才是假新闻的天堂

为甚么脸书、推特这些社群媒体更容易出现假新闻?这主要因为跟其他媒体比起来,在网络上制造一个假新闻的成本非常低,而浏览者要去核实该新闻的成本却很高。同时,社群媒体已经是一般人获取新闻消息的重要管道:成年的美国人当中有62%每天从社群媒体阅读新闻。

这正是Hunt Allcott与Matthew Gentzkow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分析的起点,他们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用经济学的模型来推导假新闻的需求、供给以及均衡的状态。两位学者并针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网络社群媒体上的假新闻进行了分析。他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包括156则在大选期间流传但是后被证实为假新闻的网络消息、用户网络浏览的纪录、以及针对1,200人的调查。

他们发现假新闻传播的范围非常惊人:大选期间那156则假新闻在脸书上被分享了3,760万次,浏览次数更高达7.6亿次,等于平均每个成年美国人浏览了3次(或3则新闻)。某个假新闻网站,其中贴出的所有新闻超过一半是假新闻,但是该网站在选前的几个月内共被浏览了1.6亿次,等于每个成年的美国人平均浏览了0.64次。

美国的媒体工作者Craig Silverman就曾经分析过,假新闻在脸书上传播的范围远比传统的主流媒体来得大。脸书等社群媒体已成为假新闻的乐土。

网友有那么好骗吗?

尽管假新闻传播的速度与范围惊人,但如果阅读的人都知道消息是假的,而将其当作娱乐新闻在读,那假新闻的影响力也就很有限。关于这一点,美国的网络新闻网站BuzzFeed在去年大选结束后曾经做过一次网络调查。他们发现3,000名受访者里有看过或听过假新闻的人当中,有75%相信该这些新闻「非常正确」或者「多少是正确的」。

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忧心,如果假新闻可以左右广大读者的观点,这就提供了假新闻制造者一个强烈的动机。这样的环境也等于预测了假新闻以后将层出不穷。
不过Allcott和Gentzkow两位经济学者的调查却有一些不同的结果。他们发现在那1,200位受访者中平均而言认为社群媒体上的消息没有传统媒体的消息来得可靠。而且,只有14%人表示社群媒体是他们最重要的消息来源。

偏见是谎言的温床

事实上,读者们也不是这么无辜,假新闻会如此猖獗,主因是人们对假新闻有所偏好,而这样的偏好来自于偏见。Allcott和Gentzkow的模型就认为人们喜欢接受那些跟自己的偏好一致的新闻。

希拉里的支持者就对那些对川普不利的假新闻接受度非常高,但对希拉里不利的假新闻则接受度非常低,而川普的支持者则完全相反。这显示假新闻的效果取决于个人先入为主的成见。

美国的主流媒体往往宣称他们是「不小心」地报导了对川普不利的假新闻,但这是因为他们在政治意识型态上反对川普,于是降低了对于这类假消息的免疫力,在播报前「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对这些新闻的核实工作。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社群媒体上「同温层」的现象非常明显,脸书的粉丝页通常都是同样偏好的人聚在一起取暖的场所。他们每天大量分享性质相同的消息,分享的目的通常是用这些消息来认证自己原来就形成的见解。他们没有太多机会接受到不同的观点,也排斥不同的观点。Allcott和Gentzkow就发现那些常常待在社群媒体中同温层的人,对于假新闻的接受度比较高。

破除偏见才能正本清源

既然偏见是假新闻生长的沃土,破除偏见才能遏止假新闻的散布。Allcott和Gentzkow发现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整个新闻的阅读量,会影响这个人判断假新闻的能力。教育程度愈高、年龄愈大的人愈能分别出真新闻与假消息。另外,阅读新闻的范围愈广,阅读的量愈多,都会增加个人对假消息免疫力。「兼听则明」这句谚语在此得到了验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經濟成長7.4% 創24年最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20日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年成長率為7.4%,略微低於官方目標7.5%,是1990年以來最緩慢的速度。…
發掘「百年傳奇」 賴鎮宇粹煉百年台灣味
在花蓮市最熱鬧繁華的中華路上,聚集了全花蓮最著名的名產店,像是麻糬、扁食、糕餅、豆乾、手工火腿等。短短不到十分鐘的路程,…
醫美、整形、微整形? 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大搜密
醫師打開電腦螢幕,女孩興奮地挑選她想要哪個明星的眼睛、鼻子與臉型。之後,經過了手術與漫長的恢復期,醫師小心翼翼地拆下纏繞在女孩頭上的紗布,…
北一女1980校友風雲榜
一般人公認的台北第一、甚至台灣第一的女子高中,非「北一女」莫屬。這樣的北一女,人才濟濟自不在話下。當年青澀的少女經過三十年歲月的洗禮,…
詮茂智慧能源 立志當專業節能服務品牌
2016年10月30日,國家地理頻道正式對外播放由奧斯卡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所監製的紀錄片《…
台灣米的經典品種
香噴噴的白米飯,令人垂涎。飯桌上粒粒分明,香甜中帶著Q勁的白飯,甚至讓人不需配菜,細細咀嚼也可以很滿足。高品質的米飯,…
中國房地產面臨旺年還是荒年?
多年來中國房價的快速上漲,使得社會各界關於房地產泡沫的爭論日益激烈。如何讓房價與購買力保持均衡?…
成功的動力在於決心
職場中經歷挫折是常有的事,而職場生涯的不如意更是十之八九,這些宿命是每個職場人都不能改變的現況。但為何有人能突破逆境達到事業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