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累积着属于这里的时间,虽然没有办法回溯到最开始之初,但是在脑子或血肉里,我们实则携带着千代百代的记忆。
外观传达与土地共鸣的地方精神
生于斯长于斯,我终究是带着情感认识它,从外观至内部,从建筑到软件,都充满人的趣味。兰阳博物馆筹建了19年,2010年于乌石港区落成,等待时日的淬炼,让博物馆能够展演宜兰在地的文化、历史与精神。
座落在乌石港就有多重意义:首先,被湿地包围的馆区,保留这片水域的自然生态,刻意避免接触水域,实践与环境共生的现代目标;加以曾经商贾云集、繁华一时的头城镇的乌石港,是宜兰货物进出的咽喉,这个历史空间,与头城老街、东北角风景区,将代表人文与自然的景观充分绾合在一起。
从远处乍看兰阳博物馆,就像一座东北角沿岸的礁石,具体表现宜兰北关地区独特且深具代表性的单面山地形;建筑外墙用多重质感的石材方块状拼贴,象征俯瞰兰阳平原时阡陌纵横的农家景色,外观就能传达与土地共鸣的地方精神。现代博物馆的建筑必须兼顾机能与象征意义,展现层层意涵与风貌,在绿色湿地的环绕中,兰阳博物馆的景致很有特色。
特展区:
小区文化产业 兼具创意与趣味
展览分有常设展、特展与儿童探索区。第一次参观时正值特展「手创兰阳──宜兰生活美学展」,手创的概念提示着胼手胝足的精神,同时融合地方特色,展示生活上物的使用的独特之处。这些正在发生的生活型态,结合当代对于生活美学的强调,宜兰地区的特色小区、在地的工艺师与设计师,以文化产业的创意,共同计划完成具代表性的产物。
珍珠小区以稻作为主,稻草如今成为小区产业的素材,作品「故事巢」巨大得可以容纳几个小朋友,用稻草编织成水滴的形状,正面开了口,摇摆地垂挂在展览场里引人注目。设计概念是象征着梦想的国度,在都市的人们可以发现自己想象的空间;除此之外,当时展示的方式,是故事巢从天花板悬挂而下,规律的摆荡就像是在母亲子宫里摇晃的状态,一个最为安全的角落与逃遁的空间。
讨海文化保育协会与设计师们的创作,同样意味深长。其中船板家具是用废弃的木头船材制成,餐桌椅和餐桌虽然陈旧却是资源的永续生产,引申的寓意也颇为动人:坐在惊涛骇浪的记忆之间,也能坐拥风平浪静的闲适。另外,夜间出海集中鱼群的集鱼灯,摇身成为桌灯与立灯,一样用废五金线缠绕、一样点亮光明,换了位置则趣味乍现。
大家都抬头看着正在旋转演奏的「竹乐」,这是近年致力研发竹类乐器的鉴湖堂文化协会与设计师的成果。它悬挂天花板,既是一盏灯,也是由56支高低不同音阶的竹管组成的演奏乐器,重复演奏代表宜兰的〈丢丢铜仔〉,曲调轻松;同时兼具实用与美感,更颠覆物质颠覆视觉,多重的感受让现场围观的人群惊呼。
透过透明的几何棱型玻璃窗户,大量多重折射的自然采光,使整座博物馆相当明亮,建筑的几何线条繁复却和谐,设计饶富趣味。参观完一楼的特展,走上阶梯达挑高的二楼,一幅巨型的兰阳平原展示在眼前,这一侧是兰阳溪川流的稻作平原,入海后与远方的龟山岛遥遥相望,充分建构宜兰山海相偎的地理经验,接着说上几个关于山林、平原、海的人文故事。
常设展区:
山层表现各种海拔自然生态
常设展的楼层从上到下分别为山层、平原层、海层,以兰阳平原的自然为基调,最特别的是设计水从高处落下,贯穿三个楼层,呈现兰阳多雨的地域特色。
山层一层,以绿为基调,布置成一座迷雾森林,宜兰多雨的气候和山势,让桧木、山毛榉繁茂生长,现场移植生长的林木,参观者可以想象宜兰境内高山的林木繁盛。罗东镇早年即是一片丛林,旧名老懂,是原住民的猴子之意,太平山更以生产桧木闻名。兰阳境内多数原住民为泰雅族,身为山林之子,桧木雾林是祖灵的原乡,绝不会任意砍伐。山层表现出宜兰各种海拔的自然生态与森林历史,人类与植物的密切关系绝对超过想象。
平原层传达各种生活样貌
兰阳平原由河水冲积而成,平原层的展出透过雨、泉,传达各种水源型塑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样貌。兰阳溪经平原川流入海,透过鸟瞰兰阳溪、冬山河的河道变迁,带来一种较为宏观的视野,身在其中我们可能不曾注意,自然的改变却不曾停留。
除地理的历史,人类在土地上的生存方式,也让我很感兴趣。
十八世纪族群迁徙之前,从日据时代迄今,境内已有六十四个被记录的史前遗址,完全早于历史时代。噶玛兰人、泰雅族、汉人交织成今日的兰阳经验,移民排他的来时伤痕无法也不需刻意遗忘,而是透过看见他人反思自己。约在一千年前抵达兰阳平原的噶玛兰族,多数与水共生滨水而生,他们与泰雅族都有自己族属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祖训,汉语对其的命名和识别其实都与他们无干。透过这里的介绍,可以看到这些民族的生活表象。
除此之外,兰阳地区的民俗祭典,是地区年度盛事,头城的中元抢孤自清代开始有近二百年历史,是场激烈的普渡仪式。开兰历经天灾、疾疫及战争,为祈求消灾解厄并祭拜牺牲的灵魂,每年由附近八大庄的居民,集资举办普渡仪式。透过几种地方性的民俗纪事,加深集体记忆与团结力量。
海洋层展示人与海的相依
常设展的海洋层展示宜兰人与海洋的相互依存。作为游子的灯塔,海上的龟山岛是宜兰最亲切的海洋景观。当绕过三貂角,绵延东北角的海岸线会让游人深刻难忘──礁溪的断层海岸有大量单面山、豆腐岬地形,其间散落数个以海为生的小渔村、小渔港,都颇为特殊;进入兰阳溪的冲积海岸,有沙滩、沙仑、砂丘带等冲刷地形;再往南行,苏花断层的特殊海岬地形,让苏澳港成为天然良港,更是这个地方仰赖的生活条件。
宜兰总是亲海,即使登上内陆的群山,龟山岛与太平洋也始终没有隐没,反而成为方位的指引。然而海洋资源并非取用不竭,接近海域认识海域,更需有保育珍惜的决心。
博物馆是我们尝试透视一个文化或族群的窗口。兰阳博物馆的展示以不同楼层的地理类别,已提示地域作为认识方式的展览目的。被雪山山脉遮蔽的兰阳平原,实能透过海域向太平洋敞开,土地上的人们殊有的地方情感和与自然交融共存的地理经验,透过兰阳博物馆的呈现,型塑成为观看自我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