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搞人際耍心機 「海龜」不敵「土鱉」

中國的大學畢業生迅速增加,讓高學歷就業市場面臨嚴重競爭。
中國的大學畢業生迅速增加,讓高學歷就業市場面臨嚴重競爭。
Getty Images
第30期
田松

去年掀起的這場金融風暴,促使一些海外人士回國去找工作。這些從海外歸來的專業人士,在中國被戲稱為「海龜」(意指海歸);那些未曾出國的人,便有了「土鱉」的稱謂。海龜們畢業後留在國外工作多年,如今回國後發現,他們對中國的環境很不適應。

一位在2008年年初就談好中國國內工作,而非被解雇回來的華爾街海歸在網上談到他回國後的感受:「回到國內的金融企業,感覺國企的團隊合作很差,對有不錯工作經歷的海龜是既尊重也排斥。部門領導和同事對海龜還是有很多敵意,有時連基本工作介紹都有意遮掩。很多70年代的海龜可能還要被80後的土鱉欺負。國內同事間不暗地捅你一刀就算是對你不錯了。別指望這裡有國際大銀行裡面同事間的團隊合作。80後的人眼裡時刻放射出對出人頭地的慾望,他們對慾望的追求不講甚麼道德。你教他們一些東西,他們馬上到處當著你的面說這些都是他做的。」

「總體感覺,適應過程很痛苦,所謂適應就是不斷降低預期。海龜們最好別拿自己當回事,別以為回國就能做出甚麼事情來,在國內要做出甚麼事情來,要付出很多很多後也不一定能成。」

在加拿大工作多年的伊娃女士說,加拿大在工作單位中簡單良好的人事關係令她留戀。在國外,人們大多全心工作少有互相傾軋,只要賣力做出成果就會被重用、加薪晉級;不像在國內單位,得費心去搞人事關係,除了本職工作外還得考慮如何巴結領導、應付同事。中國人本來就擅長「窩裡鬥」,面對國內不景氣和激烈競爭的就業環境,海龜回國就是和土鱉搶飯碗。在工商界,海龜和土鱉的競爭大致還是比較平等,只是手段功夫海龜不是土鱉的對手。

而在學術界呢?目前在中國學術界中掌握權力的人士以土鱉為主,他們習慣於中國學術界的官僚化體制,本質就是保護既得利益。他們實際上討厭海龜回國,但利用海龜又能從政策上得到某些好處。

把海龜進入中國學術界的門檻加高是一貫作法,而那些功成名就的海外大腕們,根本不可能回到中國工作,卻反倒成了搶手貨。他們被高薪聘請到中國打短工,由於容易立項,招收單位的學術水平在名義上也得到提高,土鱉的地位也得到保障。這就是土鱉的高明之處,他們不會聘任回國紮根的海龜來堵自己的前程。

許多海外中國人表示,在中國,自然環境和國外難相比,工作競爭又激烈,僧多粥少,人際關係複雜,還是在國外活得舒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邂逅
  曾經看過一本原住民部落紀實書籍,深受吸引。樂水,這個山水相伴、靜待探索的宜蘭美麗村落,在幾年後的一個初秋,我拜訪了她。 樂水村由碼崙、…
不堪成「怨士」 中科院院士聯名「網開一面」
5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他們不反對中國政府屏蔽國外網際網路,但懇求對科研學者網開一面,…
歐洲能源危機 恐變政治危機
俄烏戰爭延燒,西方各國持續加大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使得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宛若已逼近能源業的「雷曼時刻」。 北溪天然氣管道(North…
大媒體小故事
15. 後繼有力   「業務部的最近大概很操吧?」 「唉呀,這沒甚麼吧!偶爾也要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的辛苦!」 幾個東科的夜線記者下班時,…
金融海嘯10週年 中國將步入後塵?
在全球金融海嘯屆滿10週年前夕,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Ken Rogoff)警告,…
報紙「開天窗」 中媒無言的抗議
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第7日,即傳統上祭悼死者的「頭七」來臨之際,中共中宣部再下禁令,要求「報導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陳傑豪 翻轉功典資訊攀上高峰
一個16歲赴美就學、35歲回台的青年才俊,僅僅花了10個月的時間就讓一間業績持平、苦撐12年的本土企業大翻轉,於2011年打敗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