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中國特色的貧困線

2009年3月11日中國遼寧省瀋陽市鐵路沿線的棚戶區居民將遷入由政府提供的廉租公寓。
2009年3月11日中國遼寧省瀋陽市鐵路沿線的棚戶區居民將遷入由政府提供的廉租公寓。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今年3月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表示,中國今年計畫花費330億元建設廉租住房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然而,中國「低收入人口」究竟有多少?
Getty Images
第35期
劉林

世界銀行4月8日公布的報告指出,雖然中國最近提高了扶貧標準,但是新的貧困線依然難以達到國際標準。

根據世界銀行的這份報告,按照2005年的美元購買力計算,中國仍然有2.54億人每天的花費少於國際最新貧困線,這個數字遠高於中國官方估計的農村1,500萬貧困人口。

貧困線與世界銀行標準差距懸殊

世界銀行指出,在2008年底之前,中國官方確定的貧困線為「每年人均收入」785元人民幣(約合每年115美元、每天0.315美元),與世界銀行推薦的「每天人均收入」1.25美元標準極為懸殊。也就是說,按照世界銀行所制訂通行世界的標準,如果平均每天收入少於1.25美元者,就屬於「貧困人口」;然而中國卻劃定平均每天收入少於0.315美元才叫「貧困」。顯然這樣計算,中國貧窮人口將短計很多。

儘管中國官方自覺理虧,因此今年剛剛將貧困線提高到人均年收入1,196元人民幣(約合每年175美元、每天0.48美元),但世界銀行認為,這一新劃定的貧困線依然偏低。

毫無疑問,中國的貧困線標準遠遠低於現實的生活需求。按人均年收入1,196元人民幣計算,相當於每天不到4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0元)。這點錢在百物騰貴的中國,連柴、米、油、鹽等基本生活費都不夠,維持生活相當困難。

中國的兩極分化嚴重

在現階段,中國社會呈「倒T型結構」:整個最底層的普通勞動階層在社會結構中所占的比例為90%左右,中產階層占7%左右,政府行政機構中高層公務員占2.1%,富豪占0.3%以內。波士頓諮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發布的「2006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0.4%的人口掌握了70%的財富,中國也因此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

2006年4月初,中國國務院研究室和社科院合作完成的一份調查報告披露:至2006年3月底,內地私人擁有財產(不包括在境外、外國的財產)超過1億元以上的有3,220人,其中的2,932人,即大約91%是高幹子女。該報告還指出:中共的黨政幹部已經成為社會特權有產階層,官僚特權階層的年收入是當地城市人均收入的8至25倍,是當地農民年均收入的25至85倍。

中國經濟學家仲大軍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世界銀行的這份報告只能說明中國在進入90年代後期後,進入了一個追求少數人致富的歷史時期,使中國的社會發展出現了極大的不均衡。少數人成了暴富群體,但是還有大批農村的、城鎮的勞動群體,仍然處在一個貧困狀態。所以說近十幾年來,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

按照世界銀行的貧困線標準,中國的農村貧困人口依然占全國貧困人口的90%,城市居民中的貧困人口僅占全國總貧困人口的1%到3%。世界銀行還指出,儘管中國的農村地區更為貧困,但整個國家的財政體制卻繼續偏向城市。

世界銀行還建議,中國應該再增加扶貧投資1,546億元人民幣,而這個金額大約只占中國2007年中央和地方總稅收的3.1%,占2007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6%。

雙重標準:「中國特色」和「與國際接軌」

有社會評論人士指出,中國官方之所以堅持貧困線劃分的中國特色,主要是為了彰顯政績。貧困線愈低,貧困人數愈少,政府的政績就愈大。所以,當局以所謂的中國特色為由,人為地壓低貧困線標準,使中國貧困人口一直徘徊在1,500萬左右。這個看上去很美的數字,實際上是一捅就破。

評論人士還表示,貧困線之爭反映了政府在制訂政策的時候手裡的兩套標準,一套是「中國特色」,一套是「與國際接軌」。中國設定的貧困標準並沒有與國際接軌,實際上是政府選擇性地要「中國特色」,而不要「與國際接軌」的真實寫照。正如公眾所詬病的,漲價接軌,降價不接軌;對政府面子有益的就接軌,有損政府面子的就不接軌。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官字兩個口,愛怎麼說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有理,但老百姓卻遭了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不敗日劇《HERO》 13年後再續神話?
日劇史上有一個不敗的神話。身為一個日劇迷來說,這個不敗神話隔了13年後醒來了。觀眾期盼的不只是神話復活,而且寄望神話更神,創造更新的史頁。…
陳孟瑩 雍容慈愛的「大家長」法官
執法者必須具備公正的心胸,判斷才能促成社會的公平正義。也就是說,司法評斷的基礎是「理性」,因此,社會大眾看到的法官,往往像是「冷冰冰」…
美售台武器 中共反制露玄機
針對美國日前決定對台軍售,中共當局除立即召見美國駐中國大使提出強烈抗議、暫停中美雙邊軍事互訪計畫,並聲稱要制裁參與出售武器的美國公司,…
螺鈿工藝飄洋過海生根台灣 陳甫強踽踽獨行承傳路
「這工很粗,不是台灣做的。」知名螺鈿司阜陳甫強,看著記者出示的螺鈿藝品照片,敏銳地指出做工、構圖都與台灣的不同。 「司阜」,…
絕祕!點穴功夫是否存在?
60歲的李有甫,12歲開始習武。1982年,33歲的李有甫在中國民族體育比賽上一舉成名。當年他憑著一支3尺多長、拇指粗的鞭桿,舞得滿堂喝采…
東勢林場──賞桐追螢一次滿足
位於台中的老牌休閒園區「東勢林場」,素有「中部陽明山」之稱,是一座綜合森林遊樂兼休閒農業的示範園區。全園面積約225公頃,…
中國富人 新加坡避險
香港一直是中國富人轉移資產的首選地,有很多中國富人在港置業和購買各類資產。在北京強推《香港國安法》後,資金開始離開香港。 據美國《…
李白千古名作〈將進酒〉 但願長醉不願醒
唐朝大詩人李白存世詩文共有千餘篇,其優美的代表作有〈早發白帝城〉、〈將進酒〉、〈靜夜思〉、〈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與〈月下獨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