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台灣人為甚麼討厭韓國?

台灣人為甚麼討厭韓國?
去年亞運楊淑君事件發生後,台灣民眾製作用來抗議亞洲跆拳道聯盟的牌子。
Getty Images
第81期
鄭少凡
反韓心態的歷史淵源

地瓜是「韓籍」(台語諧音)、「含果仁」(諧音韓國人)的巧克力、蔥是「三星」出產的、包心菜被認為是「高麗菜」而紛紛被遣返出境……

以上是台灣去年底一片反韓聲浪中,網路上流行的笑話。

對台韓關係而言,2010年底是個多事之秋。亞運台灣跆拳道選手楊淑君的「黑襪事件」,儘管中共極可能是背後黑手,台灣媒體的矛頭卻多指向韓國,使得民眾反韓情緒高漲。連當時的衛生署長楊志良也不落人後,氣憤地在媒體鏡頭前說:「很想拿刀砍人!」

不僅在運動競技場上「擦槍走火」,商場上也是「戰火連連」。2010年12月,歐盟以「反托辣斯法」、「共謀操控價格」的罪名,重罰「友達光電」、「奇美電子」、「中華映管」與「翰宇彩晶」新台幣173億元,但韓國「三星電子」因為率先向歐盟通報這項不法行為,出面做「污點證人」而在這一次免受處罰。「奇美電子」最大股東郭台銘因而痛批「三星電子」為「抓耙仔」,經濟部長施顏祥則大罵三星不守商道,經濟部官員還忿忿不平地脫口而出:「走著瞧!」

台灣官員們撂狠話,第一時間在韓國電視台的熱門時段上以跑馬燈方式放送。網友嘲諷官員像在上演電影《艋舺》裡的橋段。一時間台韓關係彷彿陷入冰點。

在台灣媒體的帶動下,民眾的反韓情緒掀起了一波波高潮。「1111人力銀行」去年底針對台灣上班族做的調查中發現,有高達55%的上班族反韓;而台灣民眾反韓的主因在於:「韓國裁判已多次在各項國際賽事判決不公」、「本來就不喜歡韓國民族」以及「不認同韓國裁判在亞運的判決與作法」等。然而,一位住在韓國首爾的台灣人表示,他周圍的韓國人都無法理解台灣人為何這麼討厭韓國人。

運動場上及商場上韓國人的小動作,是大部分台灣民眾不滿韓國的近因。

事實上,台灣人的「韓國情節」淵遠流長。台灣知名的韓國專家、「知韓苑」執行長朱立熙,笑稱自己曾經是最反韓的人。1980年代朱立熙在韓國留學時,因追蹤報導韓國社會運動而被當時的軍政府全日跟監、電話竊聽。由於「身臨其境」,由他分析台灣人的反韓心態,多了幾分洞見。

朱立熙開宗明義先做了簡單的總結──台灣人的反韓心結,源自大中國的優越感被挫敗後所產生的被害者心態。 如果要進一步詳細探究這中間的緣由,則必須先回顧歷史。

解析1:

自古以來的「宗主國的優越意識」

朱立熙直言,近來台灣的反韓情緒是「被媒體炒作的」,原因是:「台灣的媒體,基本上是抱著看不起韓國的心態!」

「中國人對朝鮮人的觀感,在近代史裡可說是從『宗主的優越意識』中出發。」朱立熙首先解釋:「自古以來,韓國一直都是中國的藩屬國,文化上也是隸屬關係,也就是殖民地啦!所以中國人對韓國人,優越得不得了。」

朱立熙曾經寫過一段小故事,用來說明古時中國人對韓國人趾高氣揚的心態。

我國駐韓最資深的外交官李克信,曾在1980年代中韓未斷交時跟年輕的外交官們談起一段歷史逸事,那是李克信一天整理大使館檔案時,發現一些清末袁世凱留下的史料,裡面記載著一段小故事。

清末,朝鮮仍是清朝的藩屬國,袁世凱時為清朝駐朝鮮大臣。當時李氏朝鮮國王高宗派遣了一位駐美公使,不過,沒遵循往例通過駐韓的袁世凱徵求清廷的同意。袁世凱知悉此事後大怒,訓令朝鮮高宗收回命令,叫已啟程前往美國的公使返國。高宗一開始不同意,但禁不起袁世凱的再三脅迫,只好派發電報到美國。這位朝鮮公使尚未呈遞到任書,只得乖乖聽話、垂頭喪氣地搭船回國。

事情還沒完。半年後,朝鮮國王高宗不甘心,以為袁世凱忘了此事,派任這位公使為「京兆尹」,也就是漢城市長。不料仍被袁世凱得知,詔告高宗不同意這項任命,馬上要求撤銷此人職務,並嚴厲訓斥李氏朝廷此人永不錄用。袁世凱代表「宗主國」立場之強悍,可見一斑。

這種宗主關係,直到20世紀,清國力衰敗,朝鮮被日本併吞,以及朝鮮爆發「獨立運動」後,中韓才卸下宗藩關係。

解析2:

國民政府是「父」也是「兄」

國民政府時期,雖然中韓不再是宗藩關係,但國民政府以兄長之姿幫助韓國,曾大力扶持上海的韓國臨時政府。台灣的歷史學者胡春惠解釋其中原因,「由於中國民族對歷史上受(列強)挫之復仇心理,加上918事件以後中韓兩民族在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奮鬥上,已經很明顯地利害一致。」

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俄國大敗,其勢力退出朝鮮半島;1910年,日韓簽訂〈日韓合邦條約〉,韓國正式開始長達三十來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韓國人民於焉展開大小起義反對日本殖民統治。

1919年,韓國人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38年韓國人在國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武裝義勇軍,後來改組為「韓國光復軍」,經費、武器、糧食等都由國民政府提供。朱立熙進一步說明:「你去看國民黨黨史文件,上海臨時政府主席叫金九,他寫的公文,要成立光復軍,跟國民政府申請經費,老蔣就批『可也!四億銀元』,文件的真跡正本都還在國民黨黨史櫃裡!」

上海大韓臨時政府主席金九與蔣介石友誼深厚,蔣介石還認其子金信為義子。可惜,二戰後大韓民國建國後,金九在內部權力傾軋中遭韓國總統李承晚派殺手暗殺,蔣介石扶持的上海臨時政府派失勢,台韓外交關係陷入困境。直到1961年,軍事強人朴正熙經政變成為總統後,與朴正熙關係良好的金信被派為駐華大使,這位蔣介石的義子來到台灣,使國民政府與韓國關係在1950、1960年代達到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

除此之外,國民政府還認為自己對戰後韓國的經濟發展有功。1960年代,日韓開始外交正常化的談判時,雙方態度對立,蔣介石曾經扮演居中調停的角色。文化大學韓文系教授林秋山說明:「韓日會談當初是談不攏的,美國要求蔣介石總統去日本。1965年日本首相佐藤榮作來台訪問,蔣介石就勸他退讓一點,早日簽訂韓日合約,也勸韓國不要太堅持。所以韓日合約的簽訂,我們也許有些貢獻。」

而韓日合約則是今日韓國發展的主要關鍵之一。林秋山繼續說道:「1965年南韓的經濟才超越北韓,原因有二,第一、當時的韓國總統朴正熙訂定『經濟建設五年計畫』;第二、韓日合約日本『補償』韓國6億美金,韓國用於經濟建設,得以有日後的發展。」

國民政府自認為協助韓國獨立建國運動有功,同時與韓國駐華大使又有著「父子關係」,還調停過日韓關係、奠定日後南韓經濟發展基礎,自然而然對韓國人充滿優越感。朱立熙表示:「我們對南韓雖僅以『兄弟之邦』互稱,但不可否認的,在政府領導人的潛意識裡,我們卻難脫『父執輩的優越感』,對南韓仍有著輕蔑的心理,這樣的心理自然也影響民間對韓的心態。」

解析3:

台「兄」遭韓「弟」背叛斷交

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1950年朝鮮半島爆發韓戰,南北韓停戰後以北緯38度為分隔線,北為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為南韓──大韓民國(簡稱韓國)。

大韓民國和之後退守台灣的國民政府成為難兄難弟,冷戰時期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的最前哨基地。

1970年代,正是冷戰局勢詭譎之時,也是國民政府外交關係走下坡的開始。

1973年,韓國總統朴正熙發表〈六二三宣言〉,宣布對包括共產集團內的所有國家開放門戶,台韓關係開始惡化。直到1978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韓國雖是少數幾個繼續與中華民國政府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但台灣卻人心惶惶,深知與韓國分手在所難免。

1983年,一架中國民航機從東北的瀋陽出發,目的地為中國上海,但途中卻飛離航道,最後降落韓國的首都首爾(當時叫漢城),原來,這是一場劫機事件!

這場劫機事件以原東北瀋陽地區總調度卓長仁為首,因其在大陸涉及貪污,夥同五名同伴欲逃往台灣。一行六人登機後,拿出槍械指著駕駛員的頭,逼迫他把飛機轉向,飛往韓國。

這六名劫機的中國大陸人士,在當時的國民政府看來,是投奔自由的「反共六義士」,但在國際公約中卻是「劫機犯」。當時的韓國,把這起事件當作與中國外交人員冷戰後「破冰」的機會,以國際公約慣例把這六名大陸人士以「劫機犯」羈押一年半。期間,同為反共的兄弟的韓國,把中華民國的「義士」關押,還與中共建立外交管道,讓遭受背叛的台灣民眾深感不平與失望,掀起了一陣反韓風潮,位於台北忠孝東路四段的韓國大使館,成了民眾洩憤的對象。

朱立熙表示,「六義士劫機案」成了給台灣民眾機會教育的第一次教材,「讓台灣民眾終於完全認清了南韓正在全力拉攏中共的外交政策;我國國民全面感受到被南韓『遺棄』的失落感。」

1984年,到漢城參加亞青盃籃球賽的中華代表隊,場內被禁止舉國旗為球隊加油,而與韓國沒外交關係的的中共竟然可以舉國旗。中華代表隊憤而抗議退賽。林秋山表示,此事件使台灣民眾反韓情緒更加強烈。

1992年,盧泰愚取代了全斗煥出任大韓民國總統。這位帶有軍方色彩的新任總統,將與中共建立邦交視為一項政治資本。在漢城與北京多次祕商後,當時的總統李登輝深知大勢已去,8月22日宣布與韓國正式斷交。兩天後,中共與韓國建交。

台韓斷交的過程,台灣民眾被欺騙的感覺特別深刻。1992年斷交前夕,李登輝總統派了特使團到韓國,由前外交部長蔣彥士領軍,希望能挽回與韓國的關係。林秋山就是當時特使團成員之一,他回憶:「特使團對韓國提出,我們只希望跟韓國維持外交關係,不管韓國跟誰建立外交關係。韓國當時的答覆是:『我要結交新朋友,但不會放棄老朋友;我要加強與中共的關係,但不會放棄和中華民國的關係。』」

斷交前夕,末代駐韓大使金樹基的子女在美國結婚,為參加婚宴,金樹基特地問韓國外交部長,若台韓關係將生變,自己即不去美國參加婚禮;若不會生變,他才考慮成行。韓國外交部長回答:「你去沒問題!」沒想到金樹基半途被找回處理生變的外交關係。林秋山解釋:「從這事看到韓國不遵守承諾,我們被騙了。」

這種被韓國欺騙、遺棄後的失落感,與美國、日本斷交時的失落感不一樣。民眾感到前所未有的憤怒。當時外交部長錢復形容與韓國斷交的心情為「痛徹心扉,永難忘懷」!

朱立熙解釋:「台灣民眾無法忍受的是,背棄自己的竟是向來被自己所瞧不起的南韓,也就是兄弟之邦被自己視為『當然是弟弟』的南韓,在這種先天的優越感之下受到的衝擊而產生的『受害意識』,變得格外強烈。」

解析4:

台灣人心中的傷口難以癒合

至此之後,台灣民眾心裡產生的怨懟,形成對韓國人的許多負面刻板印象──「韓國人不可相信」、「韓國人背信忘義」、「韓國人吃軟怕硬」等等。兩國斷交無疑在國人心中劃下一道傷口,這傷口不斷地醞釀心中的反韓情緒。

由於諸多歷史因素,從宗藩關係到扶持大韓臨時政府、從父子關係到兄弟關係,中華民族(包括中國人與台灣人)對於大韓民族,在潛意識中總是帶著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尤其是台灣人經過了斷交世代,往後在台韓運動場上的交手,看到韓國人的小動作,使得台灣民眾心中未痊癒的傷口隱隱作痛,難免爆發憤怒情緒。

時至今日,運動場上與商場上又見「糾紛」,當台灣媒體又再炒作反韓時,是否這難癒的傷口作痛所造成?朱立熙回答:「我不排除現在的媒體在做韓國新聞的那些人,是抱著中國人的優越感去看韓國人。」

那麼,如何治癒這道傷口?朱立熙認為,必須先放棄自我優越感,改採用台灣本位的韓國觀,以平等互惠的理性態度對待韓國,「承認你的人口只有韓國的一半,你的土地只有韓國的三分之一,你為甚麼認為自己是老大呢?」朱立熙如此提出破解台韓恩怨情仇的反思。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當中國女兵開價10萬 出路是「二奶」?
中國最近一則網帖〈義務女兵公開天價買賣,責任誰來承擔?〉引起網友關注轉發。中國女兵的狀況及背後問題也引起網路討論。…
藏在金錢後面的魔鬼
社會上大多數的人認為提高所得對於個人的健康會有幫助,尤其是對於低所得的人而言。所以高所得國家的居民平均壽命較長,而在同樣一個社會中,…
窗外曉風起
窗外曉風起 我的思緒早已飛向你 想你穿梭在都市叢林或山郊野溪   你的鏡頭記錄的人生筆記 溫馨而多情 一幕幕訴說著心底的祕密  …
18家觀光工廠 從北到南玩透透
跟著《大手拉小手─觀光工廠就醬玩》巡禮全台優質觀光工廠,快速掌握各家觀光工廠的產品特色、企業精神,以及不可不玩、不可不買的好康體驗。…
Gogoro重新定義對電動機車的想像
台灣有許多世界第一,機車密度正是其中之一。將近1,400萬輛機車形成的機車族,被視為台灣特有的文化。 你一定體驗過,上下班時間,…
啄木鳥迎春
阿丹目前所在的北美紐約州,目前還是寒冷的冬天。 這天,罕見地出現和暖的陽光。一隻啄木鳥開心地出來晒太陽,在樹幹上雀躍地啄食,…
新能源時代來臨 「電源牆」將取代石油
美國特斯拉(Tesla)電動汽車公司發展純電動汽車獲得佳績後,持續拓展「非石化燃料」的能源市場。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布,…
香港驚爆地下黨學生
新學年開始,香港各大專院校的學生會也要改選。此時驚爆中共地下黨也參與選舉,那麼剛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中的黨影幢幢,又有何奇怪呢? 根據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