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在競技場上激烈地競賽,體能與技巧表現得好或壞,完全反應出競技場外辛勤付出的多寡。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的汗水背後,往往是不為人知的辛酸與血淚。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人生就好比是連續不斷的競賽,在一次又一次的競賽中,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所定義的「卓越」境界。但競賽的對手不一定是其他人,關鍵時刻的敵人多半是自己。探究成功運動員的內心歷程,恰可作為人生競賽的借鑑。
以運動員舞台來說,「奧運」無疑是最重要的戰場。今年剛結束的倫敦奧運中,台灣國手獲得了二面獎牌──許淑淨贏得舉重女子53公斤級銀牌、曾櫟騁贏得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銅牌。這兩位女中豪傑,撐起了台灣運動舞台的一片天!
也由於許淑淨與曾櫟騁不讓鬚眉的表現,讓我們不由得回想起台灣運動史上的巾幗英雄,包括台灣第一代獲得奧運獎牌(1968年墨西哥奧運女子80公尺低欄銅牌)、在體育界德高望重、以「飛躍的羚羊」著稱的紀政,以及在2008年北京奧運跆拳場上負傷上場、用堅忍毅力獲得國人尊敬的蘇麗文。
透過深入瞭解這四位女將的競賽與人生歷練,我們發掘出一些共同的關鍵特質,值得讀者深思並從中獲得啟發:
關鍵特質1:熱愛所學、堅持卓越
熱愛所學,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飛躍的羚羊」紀政受訪時,被問到成為一個優秀運動選手的首要條件是甚麼時,她毫不猶豫地說,一流的運動員必須熱愛所從事的項目,有了無比的熱情後,自然能樂在其中,克服種種困難。
許淑淨國中時一接觸舉重這項運動後,就愛上舉重,不管家人怎麼反對,認為舉重對女生如何不好,許淑淨就是想走舉重這條路。就是因有這樣的堅持,才為日後的奧運之路開啟一扇門。
曾櫟騁國小二年級就展現出過人的跆拳道天分,才練短短一年就在比賽中嚐到勝利的滋味,因此認定了跆拳道就是她挑戰自我的方式。這份堅持與熱愛,從小就深植於心,就算後來走過多年低潮都不曾改變。
關鍵特質2:克服阻力、不屈不撓
走在追求卓越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壓力與阻力常是家常便飯。但成功者的特質是,面對阻力要越挫越勇。
紀政小時候被繼母虐待毒打五年,但這樣的逆境卻練就她堅忍的性格。她知道,捱過了繼母的虐待,將來就沒甚麼可以難倒她。這種不認輸的性格,在紀政日後的選手生涯中展露無遺。她曾在聲望如日中天時腿部受重傷,卻遭人質疑她假借腳傷不願上場為國爭光。面對如此巨大的羞辱,紀政選擇帶傷更加勤奮練習,並獲得奧運銅牌,粉碎中傷。
許淑淨在奧運比賽前幾個星期,手掌意外拉傷,在重大比賽前夕受傷,無疑是重大挫折。雖然心情大受影響,但她仍然穩住自己,持續復健、練習,最終克服逆境拿下銀牌。
曾櫟騁從小得志,跆拳比賽表現優異。在亞運奪得多面獎牌後,卻因自視過高而陷入低潮長達三年。雖曾沮喪到走路都不敢抬頭,完全失去信心,但最終還是衝破低潮,在奧運舞台發光。
蘇麗文在2008年奧運比賽場上,腳部韌帶斷裂,她忍住疼痛堅持上場,雖未贏得獎牌,卻受到國人、甚至世人的尊敬,認為她獲得了運動精神的金牌。
關鍵特質3:刻苦自律、犧牲享樂
「吃苦」是體能訓練的基本功,沒吃過苦的選手不可能達到卓越。
紀政形容,訓練是由三個英文字母組成――PAT,就是痛苦(Pain)、疼痛(Ache)、折磨(Torture),痛苦+疼痛+折磨=訓練,這就是運動選手基本功的公式。
選手的生活是很辛苦的,每日的食衣住行、作息都有嚴格安排,甚至三餐食物清單都受到嚴格管制。蘇麗文提到,為了要調整體重,吃的菜餚都很清淡,沒甚麼油水,時常看到朋友吃著大餐,自己卻得強忍食慾。不僅如此,運動員多半必須犧牲社交生活,蘇麗文晚上得做身體復健、仔細觀摩比賽影帶,朋友晚上去遊樂、唱KTV,她只能缺席。但蘇麗文樂在其中,因為嚴謹的要求、犧牲享樂是頂尖選手必須付出的代價。
本期封面故事就要介紹紀政、許淑淨、曾櫟騁、蘇麗文等四位奧運女將的真實故事,讀者從中可細細品味以上三大關鍵成功特質的動人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