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擁抱熱情的島嶼、你埋葬記憶的土耳其,你流連電影裡美麗的不真實的場景。」伴著陳綺貞的歌聲,番紅花、棉花堡及水煙,土耳其的意象如同歌詞所述,迷茫而浪漫。從古老的西臺人開始,腓尼基國王、突厥、伊斯蘭教以及奧斯曼帝國,在1923年由凱末爾建立了共和;地形東高西低,屬地中海型氣候,伊斯坦堡是唯一跨洲的城市,庫德族人分布在土耳其的東南部,其獨立問題造成中亞地區的動盪。這是歷史與地理的土耳其,也是在求學過程中,我所知道的土耳其。再者,就是夜市美味的沙威瑪和前些時日新聞不斷的土耳其男,除此之外,沒有更多了。土耳其,一個在台灣人人都知道的國家,但是我們對她的了解其實十分有限。
在看雜誌137期的封面故事《穩居中亞霸主土耳其「文化力」當道!》一文中,我們「看見」了土耳其的另一面,而她是新奇且富有啟示的。縱使現時的網路資料既多又新,大眾的資訊還是多半來自於媒體。當你所觀看的每日新聞,比起國際動態更注意街頭車禍時,很難有人能去注意到在世界的其他角落,有什麼事正在發生。我們的文化似乎充滿了太多美國、日本與韓國,當自身形象都變得模糊,其實也很難再去關注更多。
但是今天這樣的一篇文章讓我們有了一個不一樣的機會,能去看看土耳其是如何擁有更多。除了自身先天位於歐亞非的交界、兼容各方文明之外,「政教分離」的概念亦很值得討論。試想,我們的國家也位於交通樞紐,身處重要經濟戰略位置,除既有東方文化之外,亦和美國交流密切,但在日、韓兩波潮流輪番侵襲之後,我們卻仍然看不見屬於自己的浪潮。
美國常以文化大熔爐自滿,所謂大熔爐指的是由不同文化之間不斷影響、同化與融合,形成一種新的、獨特的共同文化。私以為那樣的精神應首重包容,如果爐內的材料彼此之間互相節制抵抗那又何來融合之有呢?台灣人的立場很鮮明,無論是政治、宗教或是其他,我們多元,但多元並非來自於自己的選擇,而更多是由於「我們是」。但事實上,我們卻也經常不完全是「我們是」,好比今天你支持的球隊輸球,其實跟你本身不見得真有所相關。能適時地讓自己與當下的立場分離是很有意思的,這可以幫助人從多個角度將事情「看」得清楚,同時亦更有機會去「接受」那些原本屬於不同觀點的事物。從政教分離開始,土耳其人有了更自由的觀念、思考方法與生活方式,這也確實地展現在土耳其多樣化的文化之中,包括戲劇、服飾、藝術以及飲食,位居交通樞紐的國家接收了來自四方文化的滋養成長,他們的確有資格對自己的文化充滿自信。
你喜歡朋友一昧地說自己的故事,即使那些事情你從未參與其中並且不曉得任何前因後果?你喜歡購物時任憑售貨員推銷,直接選購他們口中最好、最適合你的商品?在我個人而言,兩者的答案皆是否定。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演化的結果讓生物喜歡跟自身相像的事物。而就心理學的說法,普遍同意在溝通時,先贊同對方的意見能獲得較好的成效。改編美劇,融合風土民情後,土耳其偶像劇風靡了中亞與南歐;結合西方流行樂,土式音樂突出於中亞卻又仍充滿中東風格,提升了外國人的接受度;除此之外,無論是在電影、繪畫甚至是服飾與彩妝,土耳其文化在學習中,卻又不失屬於自己的風格,一如他們國旗所繪,那以進步作為象徵的弦月抱星。過去,土耳其人的月星隨鄂圖曼帝國影響了伊斯蘭世界;而在今日,新生的土耳其文化不僅成功地主導了中亞及中東,更進一步地蔓延到歐美與非洲,這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做為參考與借鏡嗎?
近來,古裝偶像劇「蘭陵王」席捲了兩岸三地。當台灣的偶像劇在一步步紮實、熟練之後,結合古裝,便有了新的創意。創意建立在「沒有創意」的基礎上,土耳其告訴我們,惟有認同自己,並汲取外來養分,文化的軟實力才能成長茁壯,開出屬於自己的花朵,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