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失靈 網路「新媒體」時代來臨

太陽花學運期間,媒體聚集立法院議場。
劉祖澔提供
第143期
曾允盈
[太陽花學運專題報導] 「新媒體」乃因現有的媒體報導不能滿足個人或某一群人,必須把不同於主流的聲音傳達出去而出現的產物。自己生產、自己傳播、自己回應,每一個公民都是內容製作人。太陽花學運反黑箱服貿行動的過程,包括「4am.tw」、沃草、台大新聞E論壇、零時政府等新媒體,扮演及時資訊傳播的重要角色,推動此次運動的發展。

318太陽花學運反黑箱服貿行動歷經24天,在4月10日學生們從議場內走出後宣告落幕。

318占領立法院行動是網路串連的產物

台灣早已是網路化社會,網路化的公共領域,讓公眾得以藉由社群媒體,對公共議題進行資訊分享、意見交流。

318占領立法院行動,正是網路串連的產物。先看看3月18日晚上,也就是學運的第一天──從反服貿抗議晚會,到攻進立法院,學生與民眾不斷透過Facebook、PTT(台灣知名電子布告欄論壇)等媒介,傳遞資訊、廣為號召。「如果不是及時訊息的傳播,怎麼可能越晚聚集的人潮越多,又怎麼可能確保立院內的學生不被驅離?」新媒體「沃草」(Watchout)發言人林祖儀說。而當晚乃至隔日,許多傳統媒體的報導並不全面,甚至帶著觀望的態度,報導的篇幅也十分有限。

基於對主流媒體報導不信任等因素,在運動發生的過程中,「新媒體」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利用UGC(使用者原創內容)、社群平台,隨時發布文字、影片,展現群眾集體創作的力量。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胡元輝,因此稱這類「新媒體」為「第三類媒體」。第一類為商業媒體,第二類為公視、中央通訊社、中央廣播電台等國營媒體,第三類媒體則包括獨立、公民、社區、草根、學生媒體等。第三類的「新媒體」在台灣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因社會運動或重大事件出現,包括此次太陽花學運的英文網站「4am.tw」──24小時內完工,半天已吸引超過50萬瀏覽人次,其中三成來自海外。

第二種新媒體,不屬於任何財團,也不是由政府支持或納稅人支付,在這次太陽花學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沃草、零時政府(g0v)、新頭殼、苦勞網、台灣民報、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等媒體,報導取向本就和傳統媒體有所差異,尤其反應了社會的多元價值。

第三種一般稱作「公民媒體」,舉凡個人的部落格,或投稿到以部落格型態匯集地區新聞的「PeoPo公民新聞」、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籌劃的「We公民新聞」網路平台、「新頭殼」的公民連線等,皆可稱作「公民媒體」。這幾類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發揮不同的功能,傳達出獨立視野和另類觀點。

 

 

 

 

 

不到3小時就募資完成,3月29日登上全球發行量24萬的《紐約時報》國際版廣告:「Democracy at 4am」。4am.tw提供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胡元輝認為這次太陽花學運興起的「新媒體」可歸類為「第三類媒體」。丹尼爾攝影

 

推動4月10日於《蘋果日報》、《自由時報》刊登太陽花學運全頁紀錄的沃草(Watchout)發言人林祖儀。曾允盈攝影

 

新媒體的優勢 每一個公民都是內容製作人

新媒體最大的特點,是自己生產、自己傳播、自己回應,每一個公民都是內容製作人。

胡元輝提到,「觀點」是兩者最大的不同。傳統商業媒體的所有權是財團,媒體多與財團、政治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進而容易影響觀點。而公共媒體(如公視)雖是由政府撥預算獨立經營,但由於經營結構的因素,收視規模也沒那麼大,同時為了尋求多數人的接受,會趨向相對保守的觀點。

因此,「新媒體」是因個人或某一群人認為現有的媒體報導不能滿足,必須把不同於主流的聲音傳達出去而出現的產物。

以太陽花學運為例,「台大新聞E論壇」最初主要的成員是台大新聞所的學生,事件發生時,他們正巧在現場實習採訪。當抗議學生衝進立法院,他們跟隨學生進入並進行報導。從那一天起,台大新聞E論壇開始傳遞來自立法院學生的所有消息。他們曾說:「主流媒體不做事實報導,我們自己做。」抗爭最激烈時,幾乎每十幾分鐘就會發出一則第一線的報導,確保立法院議場內外的消息,能忠實被民眾看見。

來自「新媒體」的資訊,在此次運動中被廣泛吸收和分享。其實2008年野草莓學運時,也有現場LIVE直播,並不是新鮮事,但是當時技術尚未成熟,頻寬也不大,平均只有約三萬人收看。太陽花學運直播的瀏覽量高達幾十萬人,除了網路技術成熟,群眾對新媒體的接受度也正在提高,另類媒體或獨立媒體的影響力,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大。

新媒體影響媒體生態 改變媒體結構是關鍵

新媒體的影響力在太陽花運動中充分發揮,並不代表傳統媒體不再受到閱聽者的關注。根據收視率調查公司「AGB Nielsen」數據調查,在學運的帶動下,電視新聞頻道平均收視成長了35.5%,其中以年代新聞台成長96.32%為最,其次為壹新聞的86.83%、三立39.22%;收視下滑的有TVBSN新聞台18.84%、東森新聞7.75%。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的特質正影響傳統媒體的運作方式,無論是直播式的,或者隨採隨發,都使得傳統媒體開始思考,如何讓新聞更加即時化反應事件的進展。傳統媒體開始操作24小時LIVE新聞轉播、政論節目與名人觀點輪播等,這是「傳統媒體的進化」。胡元輝認為:「面對所有人的檢驗,新媒體會對傳統媒體產生一定程度的約制和加乘作用。」

 

立法院外各種訴求傳達民眾心聲。李唐峰攝影

立法院議場內,學生設立「媒體組」負責回應媒體的提問。李唐峰攝影

 

傳統媒體失職 是學運發生的根本問題

回過頭看傳統媒體在太陽花學運的效應,占領立法院事件發生之後,部分媒體認為這是一場民眾對憲政體制不滿,進而行使抵抗權的公民不服從運動;同時卻有媒體解讀為暴力的抗爭活動。

為甚麼有這麼不同的解讀?肇因於經營者的意識形態以及政治關連。

 

太陽花學運顯示與民眾聲音貼近,展現多元價值的「新媒體」時代早已來臨。Getty Images

抗議學生拿著「報導不實、拒看中天」的標語。劉祖澔提供

立法院議場內媒體輪班守候,學生用便利貼排成「你們不孤單」相互打氣。李唐峰攝影

太陽花學運期間,傳統媒體SNG車隨時在立法院待命。李唐峰攝影

 

4月4日,中天新聞台「新聞龍捲風」節目播出後,NCC接獲近六千件申訴,民眾陳情該節目物化女性、使用不當言語抹黃學運。中天新聞台被認定違反公序良俗,遭開罰50萬元。太陽花學運退場前一晚,中天新聞台導播柯明志,在議場內對學生說:「你們很棒,我做到這個禮拜天!」此段影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柯明志雖稱離職是家庭因素,但引發的熱烈回響,正與學生、民眾反對媒體的強烈預設立場有關。

若只有單元聲音,無疑違背了新聞媒體「求真」的本質。2012年,因為擔憂中國政府控制台灣媒體,危害台灣言論自由與民主發展,學生團體「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提出反對「旺中案」(旺旺中時媒體集團,2011年起向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出併購國內主要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一的中嘉網路),並聲援《蘋果日報》工會,提出團體協約與編輯室公約,自主形成有力的抗爭力量,也讓更多人關注「反媒體壟斷」的價值。太陽花學運中,不少學生曾有反媒體壟斷的社會運動經驗,深知媒體結構問題亟待改變。

胡元輝進一步談媒體的失職:「早在兩岸簽署ECFA時,商業媒體如果可以很快反應,提供民眾資訊,並提出不同意見進行討論,也許我們國家就免受這場民主政治上的消耗。所以從某個角度上講,這是台灣媒體失職衍生出來的後果。當然不是單一因素,但為甚麼媒體不能發揮更好的功能,讓民主政治走得更穩?」

如果媒體總是忽視甚至扭曲兩岸議題、產業發展、多元聲音的傳播,無疑失職。民眾平時根本無從關注,因此傳統媒體怎麼能在此時反問:「你知道兩岸服貿是甚麼?」因為找出有意義的題材,引起民眾的討論,本就是媒介應該發揮的功能。

經過這場精采的公民運動,許多團體和學生開始意識到,媒體對於一個議題的發展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更多人覺醒去訴求媒體結構的改變。「我們應該讓台灣媒體維持多元競爭,能在其中起到正面作用的多元生態。」胡元輝談道。

與民眾聲音貼近,展現多元價值的「新媒體」時代早已來臨,在這場太陽花學運聲勢驚人。然而與此同時,仍然必須繼續促成《反媒體壟斷法》等相關法案,才能進一步推動媒體結構的改變,深化台灣民主的發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通過首部《反恐怖主義法案》
中國人大於2015年12月27日審議、通過了中國首部《反恐怖主義法案》,並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由於其可能加強對異議人士的打壓,…
2012中國高考零分作文 網路熱議
中國高考,是指高等學校的全國統一招生考試,如果以台灣用語來說,就是「大學聯考」。2012年,中國高考於6月7日拉開序幕,和台灣相同,…
身障發明家劉大潭 用關懷成立夢想天使希望工場
位於高雄市旗山區的旗山糖廠,是台糖公司旗下具有百年歷史的老糖廠。十多年前關閉後,在高雄市政府協助修復舊廠房後再利用,…
日本「不好不壞族」 怕累拒升遷
金融海嘯狂捲後,正當各國企業進行裁員縮編、員工休無薪假時,日本上班族卻出現一股新的趨勢。 日本曾經以其擁有不斷進取的上班族而自豪,…
無獨有偶鬧獨立 威尼斯插一腳
就在克里米亞爭取獨立的同時,因水都威尼斯而聞名的義大利威尼托區(Veneto region),無獨有偶的也在同一天舉行獨立意向公投,…
爭論功過相抵不如相互包容
重要人物常做過很多事,有的被稱讚、有的被批評,就算已蓋棺,也無法論定其整體的功過。最近國內對蔣中正先生的功過有一些爭論,…
黑暗中用手機 傷視力或致失明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機不離身」,無論是工作、學習、用餐、休閒時或是空檔,心思往往被手機牽制住,似乎沒把手機帶在身邊就缺乏安全感。但是,…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發行央行數位通貨的戰略性考量(下)
(續上期) 由於Libra穩定幣具有快速與成本低廉的跨境支付的功能與匿名性,以及龐大的市場力量可能對各國央行的貨幣主權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