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二手書店 讓書店開創出不同可能性

晃晃從背包客棧、二手書店起步,現在儼然成為台東藝文、旅遊、電影、環保,甚至醫療等社會改革議題的平台。葉俊宏攝影
第185期
李唐峰
不只是移居台東、享受生活 -- 婚後,羅素萍與夫婿廖和鵬從台北移居台東,一開始,兩人享受著山海美景、純淨環境,確定長住之後,開始思索自己該做甚麼。結果,這兒缺書店,他們就開一間;這兒缺乏醫療長照,他們找醫師藥師照服員來探討;這兒缺冷門電影看,他們自己辦……

在後山台東,有一間小小的在地書店,不時聚集了醫師、藥師、照顧服務員,以及一般普羅大眾,在這兒探討各式各樣的醫療照護問題。

有時有演講者,有時沒有演講者,大家圍成圓圈互動討論,甚至提出彼此的需求尋求協助,「我的媽媽長期臥床,一個人照顧好累,有沒有甚麼資源可以申請?」或「我家在偏遠山區,重病的爸爸很難行動,就算有醫師願意來看診,但刷健保卡卻要到醫院才行,怎麼辦?」等等。


▲從台北移居台東的羅素萍,在缺乏資源的台東開創不同可能性。她手中拿的是《台東文化散步地圖》。葉俊宏攝影

 


▲一家一菜,和《徒步中國》、《跟著陸客遊歐洲》的作者老雷(右)一起在晃晃二手書店吃飯聊天。羅素萍提供

 


▲晃晃二手書店手製的空間標示圖。葉俊宏攝影

 

當然,這裡的活動也不必然那麼嚴肅,常見的還有新書分享會、CD專輯講唱、紀錄片放映、小型表演、示範講座或親子講座,大家還曾帶來「一家一道菜」,跟作者、讀者吃飯聊天。

偶爾來自台灣各地的旅客穿梭而過,甚至還有來自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或韓國的旅客,在書店裡找個角落給自己一片寧靜,或是前往樓上的背包客棧,放鬆在旅程中疲憊了一天的身心。

這兒是台東市獨樹一幟的「晃晃二手書店」,既在地又國際,而創辦人羅素萍與她的先生廖和鵬則來自台北。


▲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廖和鵬與羅素萍,2004年起移居台東。羅素萍提供

 


▲一棟三層舊式公寓,成為知名的獨立書店與背包客棧。葉俊宏攝影

 


新婚探索》
從享受生活到開創價值

晃晃,2011年在台東成立的時候,台東幾乎沒有書店,多數書店賣的文具都比書籍還多。而晃晃則從背包客棧、二手書店起步,現在儼然成為台東藝文、旅遊、電影、環保,甚至醫療等社會改革議題的平台,在台東著實掀起了一波波不小的漣漪。

從小在台北長大的羅素萍與廖和鵬,2003年結婚,2004年兩人就跑到台東租個房子,打算在這兒體驗一年。「我先生在台東當過兵,交往時就曾提到不一定要一直留在台北,所以就把結婚當一個機緣,轉換到台東生活一陣子也不錯。所以一結婚,我們就任性地決定到台東生活一年。」

那一年,夫妻倆開著車在台東到處晃,享受著這裡的山海美景、純淨環境,「探索著在台北媽媽桌上煮好的菜,原本應該長甚麼樣子。」不過,他們給了自己一年的期限,「一年後,我才開始思考,要留下,還是要回去。」羅素萍回想著當年:「那時才真正去思考,我們要做甚麼、我的興趣是甚麼,慢慢地探索。」

原本專長是工業工程、網頁設計的羅素萍,在台北時曾任職出版社,喜歡閱讀、藝文,愛逛書店、看展覽,也曾在親子共讀協會工作,練就挑選書籍、說故事的本事。來到台東落腳後,也參與故事協會,到偏鄉、到綠島、到蘭嶼說故事。

搬到台東租屋後,羅素萍經常招待各地來找她玩的親朋好友,漸漸地也運用自家空間經營起背包客民宿。幾年下來,空間不敷使用,2010年買下一棟三層舊式公寓,樓上當背包客棧。「而樓下要怎麼運用呢?這也剛好是一個契機,讓我思考『開書店』這件事。」

羅素萍輕鬆說著:「我喜歡逛書店,既然台東沒有書店,那我就自己開一間吧!純粹是喜歡這件事情,或者覺得說應該要做這件事情。」就這樣,在2011年的夏天,晃晃二手書店於焉成立。


▲晃晃的二手書書源,大多數都是透過交換方式取得,獨具一格。葉俊宏攝影

 


▲晃晃二手書店裡總共有8隻貓,隨時在店裡晃晃,愛貓的人士可別錯過。葉俊宏攝影

 

以書換宿》
用「交換」創造資源分享

然而,在鮮少書店的台東開一家全新的書店,不僅要面對「客源」問題,還得面對「書源」的問題,「進書困難、找書也困難,所以要透過其他方式。」羅素萍想到了整合自己擁有的資源,「我有背包客棧、有床位,可以用這個方式結合書店,把床位拿來換書!」

於是,羅素萍這個獨創「以二手書交換住宿」的有趣模式,吸引了許多背包客帶著書籍前來。為了避免來一堆自己不想要的書,她採用的是預先審核制,「我有選書能力,所以你要先列書單並拍照給我,我認為OK的,才可以交換。就算賣不掉,也要是我自己想看的書。」

這樣的模式,還吸引了一些亞洲各國自由行的旅客前來,「甚至有個韓國人,拿了一本書給我,說那是他寫的,韓文的耶!他們知道有這樣的店存在,也是蠻有趣的。」羅素萍笑著說。

後來,這種「交換」模式,衍生出更多有趣的可能性。羅素萍在與背包客的互動中,發現許多素人也有精采的故事值得分享,就變成了「以講座換宿」,甚至「以工換宿」的模式。而她也主動寫信給欣賞的作者、出版社,請他們如果有新書發布的巡迴,能考慮到台東晃晃。


▲羅素萍認為書店「不止是書店」,它可以是一個平台。店裡也掛著「用書店進行一場文化革命」的標語。葉俊宏攝影

 


▲晃晃二手書店,是台東「在宅醫療」的討論平台,常舉辦相關討論會。羅素萍提供

 

不止是書店》
成為擴散、串連、凝聚的中心

更進一步,其實書店「不止是書店」,羅素萍認為它可以是一個平台,就像店裡掛著「用書店進行一場文化革命」的標語一般。羅素萍回想過去在台北,逛書店、聽講座、看戲劇,資源豐富。移居台東後,資源稀缺,「就算有些藝文資訊、活動,參加後我心裡也覺得怪怪的,覺得有時那些活動都是為了辦而辦,或許是為了核銷經費,不知道客群在哪邊,也無法起到擴散、串連、凝聚的作用。」

「像我自己喜歡看紀錄片,但台東唯一的電影院只播商業片,這裡冷門電影根本進不來,甚至在台東拍的部落原住民的故事,竟然也無法在台東上映。」於是,形容自己「牙給」(台語「雞婆」或「自找麻煩」)的羅素萍,主動跳出來找片商談播映版權,然後再跟電影院租場地。這樣均攤下來,每人費用三百多元,比去台北看划算不少。

「而且更重要的是,原本大家以為台東沒有這樣的客群,但我們卻讓他們浮現出來了。有一次我們居然包到電影院的最大廳,而且還不夠坐。」羅素萍開心地說道。

搬到台東時就到處晃、常往偏鄉跑的羅素萍,不僅到處說故事,了解台東各地的人文風情、環境資源,更深入了解到在地的特別需求,因此把晃晃打造成擴散、串連、凝聚人事物的平台。譬如與在宅醫療學會合作,探討台東偏鄉部落獨居老人生病的解決方式、討論少子化後的高齡社會的長照問題;跟鯨豚協會合作,探討海洋生態面對的困境。晃晃成為一個沙龍、一個匯聚供需並解決問題的平台,在這裡可以探討任何問題、分享各種資源。

剛移居台東時,根本也沒想這麼多的羅素萍說:「其實,這樣的空間會產生,也都是我的需求。比方說我以後也會老,在台東生病怎麼辦?我就看到許多移居台東的有錢人,五、六十歲又移回西部去了。」

於是,缺書店,自己開一間;缺醫療,自己創造可能性;缺電影,自己找資源……
從探索自己與在地的需求出發,「晃晃二手書店」有意無意間,為台東這塊土地,創造了嶄新的價值與希望。

 

相關文章:

美麗的錯誤 造就台東獨特的存在

衝浪民宿「熱帶低氣壓」 讓世界看見台東

馬利諾廚房 用愛烘烤手工麵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代理人當選總統 翁山蘇姬逐步領導緬甸
緬甸國會議員3月15日表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長久以來的親信吳廷覺(Htin Kyaw,又譯碇喬)當選新總統,…
傳承五代全家齊心 百年藥房「益生堂」進化再升級
聽聞台南安平「百年中藥房」的名號,來到門前,門牌上「益生堂」三個渾厚方正的大字映入眼簾,然而門口花花綠綠的海報,以及貼滿牆面的Q版卡通人物…
美國中產階級如何投資理財
不同於中國中產階級投資管道相對單一,把「寶」都壓在房地產上,美國中產階級的投資眼光較寬廣,除了投資房地產外,還投資股票、基金,…
小攤販的夜市人生
走進興仁花園夜市,看著琳瑯滿目的招牌、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一時之間,真是不知如何下手。當忙著獵取目標時,您可能不知道,美食的背後,…
創業伙伴魏文傑相知相挺
從初創小公司到電聲零件大廠,鮮少接受媒體採訪的副董事長魏文傑,令外界特別好奇他是怎樣的人物,可以和廖祿立合作無間地打造出電聲製造王國? 「…
嚇世界一跳 中國龍年郵票驚人
每逢黃曆新年,兩岸郵局都會發行十二生肖郵票以示慶祝。尤其2012年適逢龍年,連西方媒體都很關注。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導演楊力州給女兒的溫柔絮語
今天是六歲的楊乃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天。每天接她上下學的爸爸楊力州,在幼稚園畢業典禮上,一手抱起她放在肩上,一下叮嚀她不要玩得太累。…
兩岸夾擊香港媒體
一個月前剛剛談到亞洲電視的風波,哪裡想到亞視的新聞還沒有完,因為亞視在年初五宣布台灣旺旺集團的老板蔡衍明入股亞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