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在《看》雜誌第180期介紹了經濟學家提出的三個「家暴」理論,其中第一個理論是「男性復仇理論」。這個理論主張女性的薪資如果增加,將使得先生或者男友感到自己的主導地位受到威脅。有些研究發現,部分這些輸不起的男人會對女性施加暴力來保持權威。
這樣的魯蛇已經夠糟了,但經濟學家還發現輸不起的男人還有更糟糕的作為。
家暴的兩個原因
美國著名的勞動經濟學家David Card和Gordon Dahl在2011年發表了一篇「轟動武林」的論文。這篇論文的主旨是想探討家暴的主要成因是工具性的(instrumental)還是情緒性的(expressive)。
工具性論點認為家暴行為是達到某種目的的工具,例如男人利用暴力來達到支配女性或者小孩的目的。情緒性論點認為家暴行為是情緒性的,施暴是為了抒解情緒,所以並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如果家暴的主因是後者,那麼「情緒觸媒」(突發性的影響情緒的事件)就會導致家暴發生。
這篇論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在驗證「突發性的情緒觸媒」是否會導致家暴,但是這麼學術的主題並不會使得該論文引起轟動。其轟動的原因是作者用美國足球比賽的意外結果來當作「突發性情緒觸媒」的來源,而且發現某些比賽結果會引發家暴。
足球與家暴
兩位作者利用美國足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簡稱NFL)在各地的比賽來進行估計。NFL在美國深受歡迎,當地主隊有賽程的時候,當地的電視轉播往往收視率達到25%以上。正因此,地主隊的輸贏往往會非常「牽動人心」。
作者面臨的一個難題是,並不是所有球賽的輸贏都會造成情緒衝擊。由於各隊實力不一,許多比賽因為是強隊碰上弱隊,其結果往往符合預期,強隊贏球不會給人帶來意外。因此,只有爆冷的比賽結果才會讓人吞不下這口惡氣。
這篇論文最難得的地方是,作者利用當地賽前賭盤的條件來估算球迷們對地主隊表現的預期。當賭盤愈傾向地主隊獲勝,或者認為地主隊會贏很多分時,那當地主隊卻爆冷輸球的時候,球迷們才會覺得沮喪或憤怒,才會出現「突發性的情緒觸媒」。
該論文的估計結果顯示,當賽前預期地主隊將贏球超過四分但結果卻輸球的時候,男性對妻子或者女友的暴力攻擊次數將會增加10%,而且多數所引發的暴力攻擊都發生在球賽結束時間附近的三個小時內。
原來,心胸狹窄怕被薪水被女人超越的男人還不是最糟的,更糟的男人是自己支持的球隊輸球了心情不好去打無辜的老婆出氣。
▲心胸狹窄怕被薪水被女人超越的男人還不是最糟的,更糟的男人是自己支持的球隊輸球了心情不好去打無辜的老婆出氣。Fotolia
情緒反應的「參考點」
但是如果賽前賭盤的預期是地主隊會輸球的話,地主隊若真如預期輸了,並不會增加暴力發生的機率。也就是說,引發家暴行為的不是輸球本身,而是「意外的輸球」所引發的負面情緒。
這樣的行為模式符合經濟學所稱的具有「參考點」的行為,人們的行為或者決策會因為參考點改變而改變。在家暴這個例子上,參考點就是賽前對於輸贏的預期。
另一個弔詭的結果是,雖然暴冷輸球會增加家暴,但是暴冷贏球卻沒有降低家暴行為的效果。兩位作者發現,當賭盤顯示地主隊會輸球,但是地主隊卻出乎意外的贏球時,家暴的次數並未出現顯著的變化。
暴力行為需要情緒觸媒
不只是家暴,關於其他暴力行為的實證研究,學者們也發現情緒觸媒的重要性。一個重要的例子是美國的槍械犯罪。
眾所周知,美國槍枝犯罪問題嚴重,尤其近年來用自動武器大規模隨機殺人的案例似乎愈來愈頻仍。但槍枝犯罪的問題在美國已歷史悠久,1960與1970年代就已經非常惡名昭彰。
為了降低槍枝犯罪,從1970年開始就有很多州逐漸施行槍枝買賣的「冷靜期」。顧名思義,所謂冷靜期就是所有買槍的人即使符合資格,在成交後也必須等待2天到7天不等的時間才能「交槍」。
這個政策的背後假設是:很多人決定買槍的那一瞬間可能是受到了某種情緒的刺激,一旦拿到槍枝可能就會「老子跟你拼了」。可是激烈的情緒往往持續時間不久,經過了幾天的冷靜後開始覺得雨過天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美國三位學者Michael Luca、Deepak Malhotra和Christopher Poliquin估計了冷靜期對於槍枝犯罪機率的影響。他們比較了採用冷靜期的州(實驗組)與沒有採用的州(控制組)在政策實施前後的相對變化,來估計冷靜期的影響,這個估計方法稱做差異中的差異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他們的估計結果顯示冷靜期大約降低了17%的槍枝殺人案件,可見情緒衝動對於槍枝犯罪的影響有多大!他們的研究也顯示了一個簡單但聰明的政策可以產生巨大的正面效果。
也許最佳的避免暴力的作法還是應該從個人心性的修養著手。畢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平常養成一個祥和的心態,才不會因為一時的情緒激動而暴力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