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蜜沉沉燼如霜》(以下簡稱《香蜜》)是2018年中國大陸推出的一部仙俠劇,故事內容主要圍繞在花神之女與天帝兩個兒子的情愛故事,是一部60集的電視連續劇。
「仙俠劇」這個概念,據信是2005年由同名遊戲改編拍攝的電視劇《仙劍奇俠傳》廣受歡迎後而被認可的戲劇類型,隨著「網劇」的興起,近五、六年更是此類戲劇的鼎盛期,廣受觀眾注目。其中,2017年推出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仙俠劇」的收視翹楚,它的網路播放量高達500億以上。而《香蜜》一劇推出時,雖然與熱門宮廷劇《延禧攻略》撞檔,但在網路上依然取得超過百億播放量的佳績,可見熱門仙俠劇受追捧的盛況。仙俠劇的盛行,可以說是在一片充滿心機與暗沉的宮廷劇中,以「仙」、「俠」為名,為人性保留了一些美好的嚮往。
《香蜜》這部戲劇的女主角「錦覓」一出生即因其母(花神)為了避免她日後為情所困,因此以「隕丹」封閉了她對情愛的感知能力。長大後不識情愛的她,卻同時獲得天帝二子的傾心。而男主角——天帝的嫡子、火神「旭鳳」,為了保護到人世歷劫的心上人錦覓,隨之投胎轉生人間,爾後又因遭繼天帝之位的長兄忌恨排擠,投身魔界成為魔尊,整個故事在天、人、魔三界裡遊走。
如果說歷經艱辛、不畏攔阻而飄洋過海的愛情感人,那麼在仙俠劇裡可以發揮的可不只是飄洋過海而已。「仙俠劇」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可以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各種限制,用無邊遼闊的空間料理七彩情境,再以綿長的時間釀一壺滋味萬端的酒。
它可以上天、下地在比人世更為奇幻艱難的山水困境裡突圍,也可以衝破生命的限度,在綿延的時間裡不破不滅地追尋,創造出一種類「永恆」,讓主角們在輪迴轉生中莫名地錯失或相逢,博取觀眾的唏噓或滿足。
《香蜜》一劇就是以男主角在天上、人間、魔界的三個階段,區分了整個愛情故事的三種狀態,也算是一種「三生三世」的變形吧。
仙氣滿滿的仙俠劇
總體而言,可以馳騁想像是仙俠劇最重要的優勢。以穿越劇來說,無論怎麼穿越都有相對的「事實」必須遵守;而在仙俠劇裡,天界如何縹緲,畢竟無從考證,魔界又是如何的森黑,更是任憑劇組營造。武俠劇裡的「輕功」在仙俠劇裡根本不算回事,神仙們迴身凌空是基本款,古裝、神話、奇幻,各種超脫現實的想像,各種夢幻式的畫面,成為仙俠劇的特殊賣點。
也因此,比起其他戲劇,仙俠劇就更看重劇組的執行能力。如何才能展現出「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鬱紛紛」的天界氣象?而幽邈冥河又應該是如何的蒼涼?從各個場景的布置,乃至各種特效與後製的執行,都是劇組成敗的關鍵。
而《香蜜》作為相對後起的仙俠劇,在場景與造型上格外用心,以實搭布景加上奇幻特效,讓觀眾如入仙境,成為口碑與收視俱佳的保證。
除了場景的打造之外,服裝造型也是仙俠劇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既然有許多神仙要演繹,所以選角時對「顏質」十分講究。無論是俊男抑或美女,當寬袍大袖一揮、一個轉身,衣履翩翩,仙氣頓生!細緻的服裝設計,更豐富了畫面,例如女士的對襟襦裙歛著抹胸,還有那些衣袖上的青蓮圖繡,或是鵲梅相喜,或是瓜瓞綿綿,又或者一隻鳳凰展著雙翅,饒是變化萬端而意韻內藏。
據說近些年在中國出現的「漢服熱」與仙俠劇的興起有著莫大的關係。許多人都說穿上漢服之後,舉手投足、儀態與精神,甚至連性格都變了。古有云:「文質彬彬。」穿上漢服所造成的變化,或許正是以「文」而變「質」的一個例證吧。
不過,雖說布景特效與造型服裝讓《香蜜》一劇「仙氣」滿棚,總覺得此劇缺少了一份「神韻」。細思之,問題或許是出在它的「神設」(對神仙的設定)。
▲《西遊記》裡的豬八戒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大元帥。古瑞珍繪圖
重定「神設」 開啟神韻
借鑑古代仙俠劇的翹楚《西遊記》,這部奇幻小說由西天取經的唐三藏師徒,帶領著大家沉浸在神佛與妖魔的奇特境遇之中,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尤其是人物性格豐滿。以豬八戒為例,他是書裡最滑稽生動的角色了,我們都知道豬八戒好吃懶做又好色。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大元帥的他,怎麼變成了豬八戒呢?
書裡豬八戒是這樣自述的:「我本是天河裡天蓬元帥,只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路線,投在個母豬胎裡,變得這般模樣。」
原來豬八戒只是「帶酒戲弄嫦娥」就受到二千錘的責罰,再貶下凡塵。
再來看看西海龍王之子,他則是因為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之罪。玉帝把他吊在空中,打了三百,待斬的他,才成為西天取經團隊裡的白龍馬。
我們可以看到要在天上當神仙是多麼不容易!在《西遊記》裡,神仙就是跟人、跟妖魔很不一樣。
然而,《香蜜》一劇裡有欲奪魔尊之位的魔王,當旭鳳轉生人間為王時,也面對一心篡位的王爺,更甚者天庭上的天后(天帝的妻子)更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繼承天帝之位,耍盡各種手段,甚至殘殺其他神仙。這種宮鬥戲碼放在神仙的角色裡,不僅讓情節「套路」化,更嚴重的是模糊了神、人、魔的分野,實質上是弱化了戲劇的內在張力。
或許有人會擔心太多「正人君子」的角色,會讓戲劇失去衝突與變化。我們再回頭看看《西遊記》,雖然書裡的神仙總是中規中矩,但是不妨礙構成戲劇所需的衝突、危機與懸念。因為在《西遊記》裡,神有神格,妖精有妖精的道理,而取經的師徒也在自己的「猴性」、「豬性」與「神性」裡輾轉掙扎。神與魔、天與地、正與負,在相生相剋中,反而拉大了差距而構成強大對比,因此呈現出精采的變化。
而《西遊記》成為經典,除了情節奇特之外,更因為它觸碰了更深層的人性,才取得了廣大的共鳴。因為人性就是在善與惡、神性與魔性中流轉!既然中國大陸開拍了仙俠劇,劇組花了巨大資源創造仙氣,或許編劇們更應該做好「神設」,讓「神韻」能真正迴盪在戲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