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牙齒來咀嚼食物,擁有良好的潔牙習慣就更顯重要。忙碌的現代生活,讓許多人忽視對牙齒的日常保健。自孩童五至六歲開始換牙後,「恆牙」就將伴隨我們一生,一口健康的牙齒是需要長期維護的!這不光是單純的清潔,更是對自身狀態的打理。不要偷懶,讓我們勤勞一點、重視起來,牙齒保健要持之以恆成為落實於生活的好習慣!
牙齒的生長
人類的第一顆牙齒始於嬰兒時期,當出生6個月左右,嬰兒就會開始萌生「乳牙」。乳牙共有20顆(如上圖「乳牙圖」),第一顆乳牙通常會是下排的門牙,接著長上排的門牙、門牙旁的「側門牙」,然後跳過「犬齒」,先長出「第一臼齒」。到了1歲半左右,冒出犬齒,最後長出的乳牙是「第二臼齒」,約莫兩歲半左右,乳牙便會全部長齊。
當到5至6歲時期,兒童就要開始換牙,長出的「恆牙」便是永久性的牙齒了。許多人抱有錯誤的觀念,覺得屆時會換牙,因此對乳牙的照顧就隨意了,但整個恆牙生長要到至少12歲以後才會完成,若是期間乳牙蛀掉了,孩子將要用什麼東西咀嚼食物?且會影響後續齒列能否整齊生長。因此不管是乳牙還是恆牙,都要好好照顧,藉著小時候養成潔牙的好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恆牙一共32顆(如上圖「恆牙圖」),上下排的換牙順序不太一樣,下排一般從門牙開始由外到內依序換牙。而上排則是長完門牙後,會跳過犬齒,小臼齒先經歷換牙。位置處於最裡面的大臼齒則不經歷換牙,第一大臼齒約在6歲時長出,第二大臼齒則萌生於12歲左右,此時恆牙基本上齊全了。第三大臼齒就是俗稱的「智齒」,要到20歲左右才會生長,因人而異,有人甚至超過30歲依然沒長出智齒。
▲牙齒的構造。
牙齒的組成
人體中最堅硬的部位牙齒,是由什麼組成的呢?一顆牙齒於牙齦外部顯露出的部分稱為「牙冠」,固定在牙槽內的部分稱為「牙根」。
牙齒可不是骨骼,牙齒主要由「牙釉質」(Enamel)、「牙本質」(Dentin)、「牙髓」(Pulp)組成。牙釉質的另一個名字「琺瑯質」我們可能比較熟悉,其位於牙齒的最外層,外表白色、帶些透明,內不具有血管與神經,牙釉質的96%由礦物質組成,其餘的部分為水與有機物。
牙本質又稱為「象牙質」,位於牙釉質的下方,顏色淡黃,硬度較牙釉質小,內呈細管狀,由70%的礦物質、20%的有機物、10%的水組成。牙髓為牙齒的核心,連接著神經、血管、淋巴等。
蛀牙的過程
簡單了解了牙齒的組成構造,接著來認識一下蛀牙是怎麼產生的。所謂蛀牙是指牙齒長時間接觸酸性物質而受到侵蝕的過程。然而牙齒為什麼會與酸性物質接觸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進食後沒有確實清潔口腔,食物殘渣沾黏於牙齒上,經由細菌分解食物而產生「酸」,隨著時間的經過,當酸度達到某個程度,開始侵蝕牙齒。
最外層的牙釉質會最先受到侵蝕,造成蘊含的礦物質流失,而產生比牙色更白的「牙斑」,繼續侵蝕下去,當蛀蝕到達牙本質,因牙本質含有的礦物質較少,會造成蛀牙的速度加快,而牙本質管狀的構造也更容易讓細菌侵入牙髓,此時食用冰冷或酸甜的食物,可能會感受到酸痛。再繼續惡化,最終細菌將侵入牙髓,蛀洞接觸到神經,導致發炎疼痛。
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有疑似蛀牙的症狀,不要拖著認為再觀察幾天看看,更不要恐懼看牙醫,蛀牙的速度是難以想像的,請盡快就醫、讓專業的醫師檢查。
▲牙周病簡言之就是牙齒周圍組織受到細菌感染,持續惡化,造成牙縫變大,支撐牙齒的牙齦與齒槽骨萎縮,最終掉牙。
什麼是牙周病?
一般人對牙周病的印象是什麼?刷牙會流血?牙齒會鬆脫?「牙周」顧名思義就是牙齒的周遭,牙周病簡言之就是牙齒周圍組織受到細菌感染。因為食物堆積在牙周,經由細菌分解食物,就會產生黃色黏稠狀的「牙菌斑」,若不清理牙菌斑,會造成牙周發炎,牙齦紅腫、刷牙時觸碰到就會流血。
牙菌斑硬化後會形成「牙結石」,牙結石靠刷牙是無法清理乾淨的,堆積的牙結石讓牙周持續發炎,惡化下去,造成牙縫變大,支撐牙齒的牙齦與齒槽骨萎縮,最終掉牙!雖然產生牙周問題的原因,不單單都是因為口腔的不乾淨,也有生活作息與自身生理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但刷牙的不確實,的確是會造成牙菌斑的積累,由此可知清潔牙齒是多麼地重要。
清潔牙齒,一起來!
◆ 刷牙的時機:建議「睡前」與「餐後」都要刷牙。
◆ 牙刷:請選擇「軟毛」且「小頭」的牙刷,軟毛較不易刷傷牙齒,而刷頭小的牙刷較能深入後排牙齒,也更方便於各個牙面間轉動。
使用完畢的牙刷要記得清理乾淨、晾乾。當刷毛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會失去彈性而開花,此時請汰換,每三個月至少更換一次牙刷較佳。
◆ 貝氏刷牙法:由美國醫師Dr. Bass提倡的刷牙方式,也是目前坊間最為推崇、認為能有效清潔牙齒的方法,以下列出它的幾個重點。
1.牙齒的三個面都要刷到:牙齒有三個面向,咀嚼食物的「咬合面」、靠近臉頰的「頰側面」,與靠近舌頭的「舌側面」,這個三個面都要刷到才能有效清潔牙齒。
2.不要貪快,一次兩顆、兩顆牙齒輕輕刷:因為我們的牙齒在口中排列並非直線,是圓弧形排列的,兩顆、兩顆小範圍地水平來回刷,才能每顆牙齒都充分清潔。
3.清潔牙齒的側面時,刷毛與牙齒呈45度角:牙刷刷毛要斜放在牙齦和牙齒的交接處,讓刷毛不只刷到牙齒,也要刷到一部分牙齦,才能清除牙菌斑。
◆ 牙線:刷毛觸及不到的牙縫與牙齦底部,就要依靠牙線來清潔,就算牙縫沒有被食物卡住的異物感,也要利用牙線來清除牙菌斑。
使用牙線時,取出與手臂差不多長度的牙線,將牙線纏繞在兩手的中指上,以食指抵住牙線,用食指與拇指來操作。每清潔一顆牙齒時,要稍微移動牙線,換至「未使用的乾淨牙線段」來清潔下一顆牙齒。
在清潔牙縫時,牙線要緊貼牙齒,深入到牙齦內的最底部。「就像鋸子一樣。」曾有牙醫師這樣子形容,想像牙線像鋸子鋸木頭般,輕輕緩緩地於牙縫中左右移動,力道勿過猛,以免傷害牙齦。
◆ 定期洗牙與檢查牙齒:前述提到的牙結石是無法靠自身的力量清理乾淨的,要透過牙醫「洗牙」才有辦法去除,建議固定每半年進行一次洗牙,搭配定期的牙齒檢查,畢竟有些蛀牙我們不易發現、甚至難以察覺。
養成正確的潔牙好習慣,為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