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经济政策都是对一部分人有利,但对另一部分人不利。因此政府决策不只是要衡量利弊的大小,而且要设法降低和补偿受害者的损失,然后依补偿后的社会净利益来看这政策是否值得实行。然而马政府为了要和中国签订所谓「综合经贸架构协议」(ECFA),把ECFA说成为几乎没有弊只有利。政府在7月29日发布的ECFA评估,竟把依相互矛盾之假设推算出来的结果摆在一起,以美化ECFA的效益误导人民。
政策有利有弊是常态,不能隐瞒
政府为了推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近年来有不少针对两岸贸易自由化的研究。而这类研究都显示,纵使两岸贸易自由化使我国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增加,增加的幅度也都很小,常在1%以下,但有些产业却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作为我国产业主力的电子信息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例如今年2月间台湾经济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即显示电机电子业的产值会减少逾11%。可是政府在推展ECFA时都不提这种伤害。4月11日民间国是会议时,我向经济部长说,据我了解ECFA会伤害电子业甚大,请问据他所知到底伤害有多大,尹部长不愿回答。
6月间由国家安全局所支持的远景基金会出版的《ECFA:开创两岸互利双赢新局面》一书亦指出,两岸贸易自由化将使我国电机电子业产值下降9.3%,亦即减少108亿美元,也就是减少超过台币3,500亿元。这份6月出版的报告在4月应已完成,这么多报告都说电子业会受害,政府高层要说都不知道,实在不太可能。若连这个都不知道,如何能坚持说ECFA对台湾有利,而一定要签?
7月27日前后,媒体披露了远景基金会所出版的报告,并有媒体指出电机电子业会受损3,500亿元的研究结果,但马总统接受专访时表示电机电子业不会受损。经济部在7月29日记者会中说明了政府主张ECFA有大利益,而且电机电子业不会受损的分析方法及结论。这份说明显示政府并未以学术研究的结果为结论,而是以「专家调整」的名义,将ECFA的一些不利结果直接删除,却保留有利的结果。这是报喜不报忧,也是把结论建立在相互矛盾的假设上。
经济部发布的这个研究架构相当复杂,一般人不易弄懂,所以也不易看出其中的把戏。简单地说,这个研究架构分成三个部分,前两部分由中华经济研究院依数学模型推算各种影响,第三部分则由经济部对前面部分的分析结果进行「专家」调整。这种方式表面上看来好像有点道理,数学模型也许不够精致或有些假设不符实际,因此由专家做点「调整」似乎颇为合理。然而依经济部记者会的数据,中华经济研究院数学模型推估的结果,电机电子业产值的损失仍达7%以上。也就是近3,000亿元,经济部的「专家调整」却把3,000亿这么庞大的损失完全去掉而变成毫无损失。这种「调整」的规模相当于把「负百分之2」的经济成长率改为「正成长」。这已不是「调整」而是「否定」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这根本就是要把不利的结果直接拿掉,而不是真正「专家调整」。
随意调整,研究方法自相矛盾
这样粗暴的调整,也使经济部所提供的评估结果前后矛盾,可说是骗人的数字。为指出这相互矛盾的现象,我们必须稍微仔细说明经济部研究架构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架构是一种充分就业模型(经济部记者会数据,p.13),也就是假设劳工和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应用而不会失业。这种强力的假设使ECFA这项政策保证不会造成失业,政策只是让劳工和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移转。以图形来做说明,若全国的资源一共有10个方块,原先分别用在ABC三个产业如图1。若ECFA的政策对B产业较有利,则A产业的资源会流向B产业如图2,B产业资源增加而产量增加,A产业产量则减少。总资源使用虽然不变,但若资源在B产业可以有更高的价值,全国总所得即可以增加。政府说ECFA可给GDP增加1.65~1.70%(记者会数据,p.14)的结论就是这样来的。
但这结果同时表示电机电子业的产量要减少7.23~7.24%(记者会数据,p.12),政府却不愿接受如图2这个分析结果,而以专家调整的方式说电子业产值不变。然而电子业产量若要不变,资源使用量也不能减少,此时其他产业若要维持图2代表的产业,各产业的资源使用就必须如图3。而图3中总资源使用量为12单位,比图1、图2多出了2个单位。这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的,图3多出来的黄色那两块资源,就是经济部的魔术变出来的。实际上A产量若要不变,A必须由B或C产业取得资源。若全由B产业取用,则资源分配回到图1,生产和总所得都不因ECFA政策而改变。若资源由C产业取来,则资源分配变成图4,其他产业即C产业会受害甚大,而总所得也不如图2的情况。若A产业产量不变,所需的资源同时取自B、C产业,结果将介于图1和图4之间,其他产业会受害,整体所得的增加也不如图2。
换言之,政府的专家若要勉强说A产业即电机电子业的生产不会减少,则总所得的增加必比其原分析结果降低,而其他产业受害的程度则会提高。政府一方面用电子业产值会大幅下降,以使资源移到其他产业来提高GDP的模型,说GDP会增加1.65~1.72%,另一方面却又不让电子业的产值和资源使用量减少,也不承认其他产业会有更大损失。这是个严重的相互矛盾,等于是把中华经济研究院算出的结果中不符政府目标的数字直接改掉。
即使专家对电机电子业不受伤害的分析是可靠的,正确的研究方法也不是直接拿这分析来代替模型分析的部分结果,而仍保留模型分析的其他结果,因为这如前面的分析,会自相矛盾且高估利益。正确的做法是把专家的分析直接当成模型分析的假设,也就是在进行第一个模型分析时即假设电机电子业的产值不变,再做进一步推算,这样推算结果的资源分配将介于图1和图4之间,其他产业会受害更大,而且所得成长则不如图2。所以政府采用第一部分模型推估出来的所得成长来宣传ECFA不只是高估,也和电子业产量不变的假设相违背。实际上这就是报喜不报忧,也是把研究机构的结论篡改掉。
除了这项「专家调整」相当于是篡改模型研究的讨论之外,政府用的经济成长效果也是夸大利益。以往这类研究都同时提供静态也就是较直接的影响,以及动态也就是投资若因而增加之后的影响。后者对GDP的影响约为前者的6倍,但投资能否增加仍有许多其他因素有影响,而且也在长远的未来,因此动态效果是更不可靠的。但经济部7月29日却选择只提出数值较大的动态影响,而不提可能使GDP增加不到0.3%的静态效果。这可能也是要夸大ECFA的利益而做的隐瞒。
而这次报告所依据的第一部模型即已假设是充分就业即就业不能再更高,它的第二部分却用其推估的产值变化套入另一个不同假设的模型,再推算一次就业量的改变,而得出会增26.3万人就业的结论。这也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好像是把马尾巴接到狗身上,再说由尾巴看来这只狗一定很大。
经济部的记者会和政府其他对ECFA的宣传,还有很多类似这样前后矛盾或数据虚设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