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宗教」的日本可否是樣板?

▲日本人信什麼?據多次民調,他們信奉自己的「神道和佛教」。Adobe Stock
第256期
曹長青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戶稻造說他寫該書的起因是,一位比利時法學家對日本「沒有宗教」很吃驚,問道:「沒有宗教?那麼你們怎麼傳授道德知識?」

這個提問代表著整體西方對宗教(以基督教為主)規範人類行為準則的推崇。以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為代表的很多西方作家主要探討的就是「沒有了上帝,一切(罪惡)都是可以被允許的」。

二千多年來,《聖經》的確主導了西方的道德體系。但進入二十、二十一世紀之後,無神論和反基督教的知識分子越來越主導西方上層建築,導致今天西方整體道德迅速下滑,現在已經發展到在眾多領域顛倒基本傳統價值觀、是非不分,甚至男女不分,整個道德體系處於要崩潰的邊緣。感覺上,沒有宗教的西方真是沒有了道德方寸,多麼巨大邪惡都可能,甚至正在發生。

但是,沒有宗教信仰,人類真的就無法無天了嗎?日本給出了一個獨特的回答。

顯而易見,「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這世界三大宗教在日本都不盛行,日本的基督徒占人口不到1%,穆斯林(回教徒)僅10多萬(日本1.25億人),猶太教徒更是零星。多次民調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日本人說自己沒有宗教信仰。

沒有三大宗教,日本人得天獨厚

日本人信什麼?據多次民調,他們信奉自己的「神道和佛教」。世界三大宗教都沒進入主導日本,給日本帶來起碼四大好處:

一是沒有宗教戰爭和衝突。西方早就有基督教的十字軍東征,討伐異教徒,血腥屠殺。今天西方和中東國家的對立,包括目前加薩衝突的以巴對立,都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爭鬥因素。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日本的存在微乎其微,就避免了這類宗教衝突。這對日本的安全穩定明顯有益。

二是沒有教義和教主,避免產生眾多教派之爭。日本有自己信仰的「神道」,卻沒有類似《聖經》、《可蘭經》(又稱《古蘭經》)那種成文教義,更沒有耶穌或穆罕默德那樣的教主,天皇只是象徵性的道德領袖,跟教主完全不同。所以在神道內部,沒有像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那樣產生很多教派,並相互爭奪正統地位。而基督教內就有天主教、新教、東正教,在美國還有福音派、浸信會等五花八門的教派,相互之間不買帳。穆斯林國家,也有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兩大教派之爭,當年的兩伊戰爭(伊拉克和伊朗)打了8年,也有兩大教派的敵對因素。而日本的神道沒有這種教派內部的爭鬥問題,也給日本社會的穩定、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不宗教對立)提供了基礎。

三是沒有教堂、清真寺等那種專門布道傳經機構,避免了牧師、神父、阿訇(回教掌理教務、講授經典的人,也譯作「阿吽」、「阿洪」)們可能斂財腐敗的機會。日本神社的工作人員基本就是事務管理員,並不傳道。而在美國,很多牧師都是億萬富豪,從教徒那募到巨額金錢,有的開著私人飛機全世界跑。日本神社那種簡單機構方式,避免了教會腐敗的可能性。

四是神社避開了牧師、神父、阿訇的中間環節,等於個人面壁式跟「神」直接靈魂對話,這更接近於現在很多西方基督徒追求的繞過教堂、直接與上帝交流的境界,避免「歪嘴和尚念錯經」那種可能的誤導和洗腦。

 

「神道」基本是日本從古代以來祭祀各種自然物種和現象的信仰和傳統。因此日本人把富士山也推崇到像神一樣,稱為「聖山」。Adobe Stock

▲「神道」基本是日本從古代以來祭祀各種自然物種和現象的信仰和傳統。因此日本人把富士山也推崇到像神一樣,稱為「聖山」。Adobe Stock

 

日本人不喜歡「違和感」

日本人為什麼不喜歡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與日本傳統講究「和」(和諧),被稱為「大和民族」有關。有個日本詞(中文沒有)叫「違和感」,即違背和諧的感覺。有「違和感」的事情日本人不願意做。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信奉一個神,英文God(上帝)的首個字母要大寫,因這個神是唯一的,這種「唯一性」就決定了它的排他性(帶來鬥爭性)。《可蘭經》說要用聖戰(暴力)對付異教徒。《聖經》則說不信耶穌的人要下地獄。

強調「和為貴」的日本文化,跟這種非白即黑的絕對兩元化有「違和感」,日本人不喜歡排斥和鬥爭,傾向多元選擇、相安無事。

信仰了源自西方的共產主義的毛澤東曾呼籲中國人要「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還說是「其樂無窮」,這在日本文化中絕對行不通。連中國古代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改造山河的典故傳說,在日本也沒有,日本人不主張戰天鬥地,他們不僅避免與人鬥(強調和為貴),更不主張「人定勝天」那種與大自然的鬥爭哲學,反而是非常崇尚自然,追求中國古典哲學強調的那種「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的和諧」。

日本的神社有8萬多,供奉的神10多萬,每個神社都有一、二個神。日本文化從來沒有一神教,他們的「god」首個字母是小寫的,即神有很多,他們叫「kami」,基本就是人格化的自然現象。像太陽、月亮、大樹、岩石、植物等等,凡是超凡獨特之物,都可能被視為神(kami)。日本人把富士山也推崇到像神一樣,稱為「聖山」。一位日本國學家甚至這樣定義:凡是能給予人類「哀愁」和感動的都是kami。所以「神道」基本是日本從古代以來祭祀各種自然物種和現象的信仰和傳統。

從中國引進日本的佛教,曾在日本占主要地位。但明治維新時,日本決定不讓佛教成為國教,而把神道列為首位,但也不是國教。日本從沒有在制度層面規定一個國教。日本官方當時就明定,「神道不是宗教,是日本的風俗傳統」。戰後日本《憲法 》更明確規定,不可強迫任何人遵從神道,也不允許國家賦予神道任何特殊地位,但近年日本的民調顯示,信奉神道的人數是佛教的兩倍以上。這和神道不是一神教、不具排他性、來自日本傳統,和天皇有連結、有直接關係。神道的最高祭祀主持是天皇,所以神道被多數日本人視為自己的宗教。

理性、科學、知識,解決不了宗教問題

日本人不願接受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文化傳統強調眼見為實的現實,不相信和接受耶穌三天復活、水變成酒等奇蹟。伊斯蘭原教旨相信殉道者會上天堂、有72個處女供其享用,這對日本人來說更是天方夜譚。日本人的哲學是更注重自己本次人生的舒適幸福,而不是看不見的來世。他們不去追問人從哪裡來,死後去哪裡,這種本屬科學領域的議題,卻被古往今來的西方哲學家冥思苦想了幾千年。英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也是宗教研究專家)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曾說,一個人想弄明白基督教,進入大英圖書館苦讀了50年,出來時跟進去時一樣。意思是通過理性、科學、知識,解決不了宗教問題,也不會想明白。他說宗教是個選擇題,就是信和不信。不存在弄清楚了才信的問題,因為用理性和知識永遠不會有解。

所以日本人不去大英圖書館讀50年,人生苦短,首先得面對現實的天災地震,怎麼能跟這種大自然相處且過好自己的人生。他們崇拜各種自然神,去神社就是求神多保佑自己和家人,避開自然和現實生活中的災難。才1億多人口的日本,信神道和佛教的有2億多人,更說明人們同時信多種宗教,出發點都是實用:結婚去教堂、喪葬去寺廟,剛出生拜神道;人生重要三階段,哪個宗教更順心就用哪個。如此實用主義的做法被認為是等於沒有宗教信仰,而日本人對這種看法也無爭議,自己也認為沒有宗教,就是借用個儀式罷了。

而這樣一個基本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今天卻是被世界各國普遍公認的在道德水準、文明禮貌、社會治安秩序、整潔衛生、生活的方便舒適程度等等人的生命所需的各個方面都是世界最好的,不是之一。日本護照是全球可免簽入境最多的,說明日本人得到最多國家的認可,最不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傷害。

在當今以美國為首的所有西方國家都左翼思潮橫行、治安惡化,所謂覺醒文化摧毀傳統價值之際,同屬發達國家但沒有宗教的日本,卻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其傳統的道德和常識常理,同時擁有自由民主,保持著一個正常的文明國家的狀態。他們靠什麼做到了這一切?很值得探討。

宗教信仰在西方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走向衰落,那麼日本是給世界提供了一個另類樣板,還是其獨特性不可模仿?但起碼,對沒有三大宗教傳統的亞洲國家,日本的超群之處應該是可以成為學習的榜樣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通過首部《反恐怖主義法案》
中國人大於2015年12月27日審議、通過了中國首部《反恐怖主義法案》,並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由於其可能加強對異議人士的打壓,…
2012中國高考零分作文 網路熱議
中國高考,是指高等學校的全國統一招生考試,如果以台灣用語來說,就是「大學聯考」。2012年,中國高考於6月7日拉開序幕,和台灣相同,…
身障發明家劉大潭 用關懷成立夢想天使希望工場
位於高雄市旗山區的旗山糖廠,是台糖公司旗下具有百年歷史的老糖廠。十多年前關閉後,在高雄市政府協助修復舊廠房後再利用,…
日本「不好不壞族」 怕累拒升遷
金融海嘯狂捲後,正當各國企業進行裁員縮編、員工休無薪假時,日本上班族卻出現一股新的趨勢。 日本曾經以其擁有不斷進取的上班族而自豪,…
無獨有偶鬧獨立 威尼斯插一腳
就在克里米亞爭取獨立的同時,因水都威尼斯而聞名的義大利威尼托區(Veneto region),無獨有偶的也在同一天舉行獨立意向公投,…
爭論功過相抵不如相互包容
重要人物常做過很多事,有的被稱讚、有的被批評,就算已蓋棺,也無法論定其整體的功過。最近國內對蔣中正先生的功過有一些爭論,…
黑暗中用手機 傷視力或致失明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機不離身」,無論是工作、學習、用餐、休閒時或是空檔,心思往往被手機牽制住,似乎沒把手機帶在身邊就缺乏安全感。但是,…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發行央行數位通貨的戰略性考量(下)
(續上期) 由於Libra穩定幣具有快速與成本低廉的跨境支付的功能與匿名性,以及龐大的市場力量可能對各國央行的貨幣主權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