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佛的馨香,盈满屋内。宇宙的一方天地,茶的生命舒展开来。茶人安置周边的环境,创造了类似净土的圣境。他安排了光线、色彩和茶气的流转;他设置了茶席的静谧、舞动与你六根的歇息;他安排了你的心,细细将心安置于那无可言喻的大美。于是,他将战国的武将收拢于道,这个道以茶为始,以茶为终,强名之:茶道。
这个人是日本茶道之圣,千利休。
《利休之死》是根据得了直木奖原著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该片以千利休被丰臣秀吉赐死为主轴,从切腹那一天起,用回溯的方式架构起千利休的茶道人生。
以茶道自是 终以茶犯忌
如众所知,当时的日本是战国时期,武士掌天下之大权。茶道如同政治的附庸,深受武士大名的喜爱。对于丰臣秀吉来说,他心中恐怕是把千利休「娼优畜之」,养着玩玩。不料千利休深得茶道三昧,内心瞧不起那人称猴子的秀吉,屡屡刺痛他的心。正因为千利休以茶道自是,拥茶自重,最终以茶犯忌,得罪了丰臣秀吉。
日本茶道是以茶为中心的美学,是属于茶禅一味的生活艺术。他包含了茶室内外的空间美,让品茶者进入禅道一体的世界。换句话说,他是将「禅」之真、之善、之美融入茶道世界。重视的不是形式,而是形式中的内涵。战国武将多半杀气深重,千利休用茶道来安顿武人的心。你说他是一种心灵疗愈也未尝不可。喜爱茶道者如我,很能理解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虚无与实境结合的幽缈之美。上好的茶加上高超的茶艺的确让人心醉。人活在世上,唯有一杯茶能解五浊之毒。茶之为道,颇有可观之处。
政治与禅道的碰撞
戏剧中的千利休,正是这样的一个心灵艺术大师。他将茶室的书画布置、园艺及茶器巧妙结合。他疗愈了丰臣秀吉的心,是以秀吉将他捧上了权力的核心。他自以为是美学国度的王。「甚么是美」就是由他定义的,他说美的就是美。如果说,他这个茶人不容许一丝丑的事物,那么他最无法容忍的恐怕是他的第一号粉丝──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是世俗的权力者,他建造了大阪城,统一了日本。他对美有一番见解,他打造了黄金茶室。对于他来说,金玉满堂就是美。可是,千利休的茶道却不是如此,颇有「戏王侯、傲公卿」的意味,刻意表现平淡。日本的侘茶(わび茶),我们多数将之解释作闲寂简素,茶的真味就是禅味。茶的美来自于天心,是天地的规律使茶的滋味深入心灵,乃至骨肉。换句话说,美不是由权力者来定义的,是由有道之士来传递的。丰臣秀吉是政治的王者,千利休自许为茶道的王者,这部片子道出了政治与禅道的碰撞。
千利休19岁出家。他先后侍奉过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电影以织田信长为开头。他问千利休:美是由「谁」定义的?千利休说信长没有这个能力。他接着道:因为美,「是我说了算」;「我所认可的事物,都会留下传说」。结果,织田信长哈哈大笑说:「千利休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又有人来跟我争夺天下了」。
后来,秀吉成为天下之霸主。对于千利休的狂傲,他可无法容忍了。对于他来说,权力是真实的,美是由权力者来定义的。虽然他知道,千利休的确有其道理。但他何能忍受千利休用茶道来与他「争夺天下」。他妒忌千利休,最后甚至恐惧。除非千利休愿意彻底臣服,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了。
执着于茶道之美 卡死自己
然而,对于千利休而言,就算要他杀人,他也渴望达到那份美的境界。最后,千利休勇敢地切腹,连那死的画面都是美的。以身殉道,这何尝不是自我成全。
历史上真实的千利休未必是如此。不过小说家笔下的千利休多了些人性。虽然他能疗愈武将的心,却挥不去他心头的尘埃,救不了他自己。这一切都埋藏在一个高丽女子的身上。彷佛,他的茶道只为了「她」而存在,他服务的不是权力者,而是那一个流亡到日本的高丽贵族美女,那真是绝色。
年轻的千利休放荡于酒肆歌妓。不过,他一见那女子,灵魂就被她吸引去了。最后,他安排与她逃亡。最终遇上大风雨,两人躲入了海边的一个小屋,最后打算殉情。然而,千利休当了逃兵,从鬼门关前逃回来了,只剩那玉殒香消的一节指骨。千利休妥善地保存在翠绿盒子中。那是他创作的秘密,也是心灵的黑洞。丰臣秀吉几度要求看看,都被他回绝了。
作者笔下,千利休也是具足七情六欲的凡人。他对于美的执着,甚至到了以身相许的程度。茶道成为深重的执着了。千利休毕竟是僧人,但是受时代风尚的影响,他的茶道添了武士道那樱花似的美感,连死都得是美的,他切腹的画面宛如一夜落尽的樱花。我却认为,那似乎不是茶道的本意了。
他往茶道中钻牛角尖,最后卡死自己。他成为世人眼中的美学大师,却无法善化内心的阴影。美是谁定义呢?我问过自己,不知您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