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经济「失望指数」试拟

第56期
陈博志

代表经济好坏的指标很多,各指标的变化也不尽相同,因此一般人并不容易由这些指标来比较各国和不同时间经济的好坏。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将几个指标综合成一个。例如国际上常有人把「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加在一起,而称它为「痛苦指数」(misery index)。

通货紧缩令痛苦指数失真

「痛苦指数」发明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时期,但近年来各国却常出现通货紧缩的威胁,也就是物价上涨率太低或甚至物价下跌,而使许多产业很难做生意的现象;而这种不好的现象却会使痛苦指数下降,因此痛苦指数已经失真。例如去年日本经济很凄惨,但因为物价下跌1.5%,日本的痛苦指数竟只有3.5%,不只比四小龙低,也是十多年来最低。可见在有通货紧缩威胁的时期,痛苦指数并不是衡量经济好坏的恰当指数。  

痛苦指数另一个重要缺点是未考虑大家都很重视的经济成长率。例如去年日本经济成长率为-5.4%,是史上最低成长或最大萎缩,但痛苦指数却是十多年来最低。

本文提出的「失望指数」设法调整了这两种偏差。在物价上涨率方面,学者普遍认为温和的物价上涨最有利于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物价上涨率太高或太低都不好。所以失望指数以2%为基准,假设物价上涨率每高于或低于2%一个百分点,失望指数就增加一分。

失望指数纳入经济成长率

在经济成长率方面,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目标值,实际成长率每低于目标值一个百分点,也代表人民多一分失望或失望指数增加一分。在这样的假设下,失望指数可定义为:

D=(G-g)+u+|π-2|

其中G为目标成长率,g为实际成长率,u为失业率,π为物价上涨率。

若要做跨国比较,由于各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问题,因此人民想达到的成长目标也不同,但我们却无从得知。所以我们采用一种合理的简化假设,即人民心中的成长目标是过去6年平均的成长率,实际成长率每低于成长目标低一个百分点,失望指数就加一点。表1是在这种假设下所算出之四小龙的失望指数。去年我国的失望指数为14.3,在四小龙中最高,也是十多年来最高的失望指数。

台湾人对去年最失望?

去年各国的表现也可和以往相比较。2000~2007年这8年间,我国失望指数平均5.6,仅高于新加坡而低于香港和韩国。去年和这8年平均相比,我国、新加坡、香港、以及韩国失望指数上升的幅度分别为8.7、8.2,6.8,以及1.2,我国的表现也是最差。

若不以过去6年平均成长率为目标,令台湾和韩国每年都分别以马总统和李明博总统提出的6%及7%成长率为国家目标,则可得到表2之我国和韩国失望指数。我国去年指数高达17.3%,比2000~2007年的平均值增加了9.9分,比用变动目标的结果更显示经济的恶化。韩国去年指数为11.2%,比2000~2007年的平均值增加4.8分。我国的表现也一样不如韩国甚多。

由这失望指数来看,人民对马政府的失望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失望指数和痛苦指数一样,毕竟都只是几项指标大略的加总,虽可反应人民的感受,但把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看成和物价上涨一个百分点同样令人痛苦或失望,毕竟是不够客观的假设。理想的做法应该调查人民对这三个重要「率」的重视程度,而做适当的加权,才更能反应人民的感受。在没有做深入调查之前,有兴趣的人不妨采用不同的权数,而非本分中的1比1比1权数,来计算失望指数,看结果有何不同。

  • * 本文指数的计算承吕曜志博士协助和讨论,谨此志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討海人
陰雨連綿多時,難得今日陽光爛漫,可不能辜負了這大好時光。先生背起相機,我們來到了壯圍海邊。 冬日陽光沒有為蘭陽溪口帶來溫暖,…
抱個拳、行個禮,文武雙全
中共大概是全世界最會進行形象包裝的組織團體。流傳一個小故事: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主動和周恩來握手,這位記者握完手後,卻大聲地說…
人生,一場註定的旅程?
人生,究竟是一次偶然的生命體驗,還是一場踏入世間前就註定好過程與結局,並且可以反復開啟的旅程?這是「宿命論」者與「無神論」者爭論的焦點,…
讓江澤民不敢唱歌的中共元老
前中共人大委員長喬石6月14日逝世。新華網發消息稱,喬石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喬石1924年12月生於上海,…
談現代人的健康
  由於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將時間、空間縮小到幾乎沒有距離了。現代文明給人類自己帶來的極大的憂患,正在逐漸地向世間逼近。…
雷人提案多 中國兩會千奇百怪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年度人大、政協兩會分別於3月13日、14日閉幕。這個中共十八大前的最後一次的兩會,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在近六千件提案中,…
基因改造食品 利弊論戰正酣
「科普作家」方舟子9月召集二十多名網友到中國農業大學,現場採摘基因改造玉米並煮熟品嘗。他表示,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但在此前,…
零接觸學習:知識型商品線上化 Hahow業績爆發
從1月爆發武漢肺炎以來,隨著疫情升溫,「零接觸」的商業模式或是「遠端工作」的配套,逐漸成為企業正常營運,甚至創造更多業績的解套方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