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常常使用数学与统计等分析工具,经济学这们学科的特性好像脱不了「枯燥乏味」这个标签。
然而,近年来经济学研究也发展出一些一般大众看来比较「离经叛道」的领域,其中一个特殊的新兴领域被称为forensic economics,可以翻做「鉴识经济学」、「法医经济学」,甚至有人称做「侦探经济学」,以增加其色彩。
顾名思义,这个领域的研究是在透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鉴别出隐藏在表面下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研究者往往利用大量的数据来呈现出统计值上「不自然的跳动」,作为侦测的第一步。然后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说来解释这个异值,并一一检测这些假说,最后发掘出事情的真相,甚至抓出元凶。
这个情景听起来确实很像柯南破解每一桩杀人案的剧情,或者很像美国影集CSI抽丝剥茧的过程,怪不得被称为「鉴识经济学」。
案例一:日本相扑
看过《橘子苹果经济学》这本书的读者应该记得美国经济学家Mark Duggan和 Steven Levitt这个极具震撼性的研究──他们发现日本相扑选手会在大赛中放水。
当然,要从一个比赛进行的过程中直接观察出放水的行为非常困难,因为相扑比赛的输赢取决于很多看得到的体型与速度,也取决于看不到的技巧与力道。当然,两位研究者也不是透过直接观察比赛过程进行他们的研究。两位经济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不对劲的地方可以由图一来显示。
图一:相扑选手的累积胜场数百分比。资料来源:Duggan, Mark, and Steven D. Levitt. 2002. “Winning Isn’t Everything: Corruption in Sumo Wrestl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2 (5): 1594–1605.
图一中横轴是选手的累计胜场,每次锦标赛一个选手最高可以达到15个胜场,也就得到最后的冠军。实圈线代表的是在「自然状态」下比赛应该会呈现出来的各胜场的比例,该曲线应该是平滑的,而且其中获得7胜的选手和获得8胜的选手在比例上应该会一样。
可是实际的比赛结果(虚圈线)却显示8胜的比例比7胜高出许多,而且7胜到8胜的跳跃让整个曲线显得很不平滑。作者同时发现,对一个选手而言,取得第8胜与否对其排名有特别大的影响,给了选手们一个强烈的动机互相合作放水,让已经取得7胜的选手顺利过关。
案例二:NCAA
运动圈里面打假球的新闻屡见不鲜,台湾的中华职棒也曾因签赌问题受到重创。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家Justine Wolfers研究的对象则是美国NCAA的大学篮球队。NCAA在美国有广泛的观众,当然也吸引了赌客的介入。通常受到注目的热门比赛,都会有赌盘开出,供全球的赌客下注。
Wolfers的研究方法当然不是去监听球员或者赌客的电话来获得直接证据,而是运用经济学家的武器──数据。
NCAA的赌盘通常都不是赌两队谁输谁赢,而是赌赢面,也就是赌比较被看好的那一队会赢另一队一个固定的分数,例如A队赢B队12分。这跟台湾首长选举时常开的赌盘类似,例如去年台北市选举就有开出柯文哲胜连胜文25万票的赌盘。
图二:NCAA比赛赌盘赢面大小与实际胜负比较图。资料来源:Wolfers, Justin. 2006. “Point Shaving: Corruption in NCAA Basketbal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6(2): 279–83.
这种赌盘的设计让赌客比较有上下其手的空间,因为球队很不愿意输球,但对赢多赢少没有那么在意,而赌客并不在乎球队赢球,只要赢的分数不要超过赌盘设定的赢面(例如12分)即可。因此,赌客最能「下手」之处,就是贿赂(或者胁迫)会赢的球队「少赢」一点。
但是这样的贿赂有一个先天的限制:对于赢面大的球队比较容易进行,但对于赢面小的球队则难以操作。因为如果赢面只有个3分、5分,放水的球队会担心一不小心就「假戏真作」输球了。
这些特性刚好被图二中的两个图补捉到。作者用上图来表示赢面小于12分的所有的比赛,其输赢的实际结果(实线)跟统计上「自然」的结果(虚线)几乎重合,所以看不出来有甚么被「加工」的痕迹。可是下图就不同了,那些赢面超过12分的球队的比赛结果刚好略低于赢面的机率却「异常地」高。
这个现象刚好符合赌盘可以影响比赛结果的那个关键点上,而且很难找到任何其它的原因可以导致这两个图的不同结果。作者之后并透过回归分析,清楚地显示赌盘介入NCAA球赛的可能性。
侦察贪腐的利器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运动领域的弊端,不算太严重的贪腐问题。读者们或许会因此猜想经济学家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只能拍这些小贪小腐的苍蝇,不能打大贪大腐的老虎。
事实上,掌握数据与统计方法的经济学家们当然会将研究伸向政治领域里,以探索「老虎」们的贪腐现象。
「鉴识经济学」很像柯南破解每一桩杀人案的剧情,或者很像美国影集CSI抽丝剥茧的过程。Thinkstock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印度尼西亚前独裁者苏哈托。苏哈托统治印度尼西亚32年,不但政治上垄断了统治权力,经济上也为家族累积了15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David Fisman跟Raymond Fisman两位美国经济学家研究苏哈托,他们着重在利用实证数据估计跟苏哈托的「政商关系」的价值。
苏哈托晚年时健康状况欠佳,坊间屡次传出他健康恶化的谣言。两位研究者发现,每次这样的谣言一出现,跟苏哈托政府关系较好的上市公司股价就会相对其他公司的股价下跌。这暗示了在投资者的心里,失去了「政商关系」会对这些公司将来的获利造成负面冲击。
也许笔者会认为这样的贪腐在不民主的国家很常见,没有甚么值得惊讶的地方。但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现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美国参众议院的选举结果上。
显然,不论民主与否,企业家们不但在经济领域里选择投资标的,也懂得在政治领域里找寻投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