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刑峻法真的有效果吗?──酒驾篇(一)

酒后驾车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随机杀人的行为,因为警方拦检驾驶进行酒测。
Thinkstock
第170期
樊家忠
作者为台湾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用「严刑峻法」来吓阻犯罪或者违法行为,是多数人习惯的思维方式。近年来随机杀人案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而每次案发后,社会上许多人觉得我们应该透过让犯案者判死刑来吓阻这样的行为。上一期介绍了经济学家发现死刑对于重罪的吓阻作用似乎有限,这次来谈一谈严刑峻法有没有遏止「另一种随机杀人」──酒后驾车的效果。

 

世界最严格酒驾标准

 

2013年6月11号,台湾实施了世界上最严格的酒驾罚则。并且在6月13号的时候开始雷厉风行的执行路边酒测。该次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将酒驾的公共危险罪函送标准从含糊的「服用毒品、麻醉药品、酒类或其它相关之物,不能安全驾驶动力交通工具而驾驶者」,加上两个明确的条件: 吐气所含酒精浓度(BrAC)达每公升0.25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浓度(BAC)达百分0.05以上。

另外一个改变是将酒驾的行政罚金的标准从吐气所含酒精浓度达每公升0.25毫克改为0.15毫克,而且将最高罚金额度提高到9万元。

除了少数宗教国家(尼泊尔等)对酒驾采取零容忍标准之外,台湾在2013年6月后采用的行政罚与刑法的标准,都属于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

 

用大数据进行估计

 

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在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酒驾法则,原本贪杯的人应该会有所警惕并且避免酒后驾车;但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即使政策有效果,也最多只在短期有效果,他们认为台湾人的习惯可能是在风头很紧的时候比较谨慎,可是当政府执法热度过去之后,将不再频繁进行路边临检。接着,人们很快就会将严刑峻法的威胁抛诸脑后,于是政策的效果就慢慢减弱。

为了估计2013年6月13日酒驾罚则改变的效果,我用内政部所记录的「交通事故文件」来进行分析。这个档案包含全台湾所有因为交通事故而造成伤亡的事故纪录,对每个案件的细节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非常适合估计6.13的政策效果。

 

 

图一:每日酒驾伤亡统计。黑线为2013年6月13日前后104天,灰线为2011年6月13日前后104天。

 


「罚则效果」 vs. 「值勤效果」

 

如果进一步细分,我们可以将2013年6月修法的效果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属于「罚则效果」,也就是因为酒驾标准更为严格,而且罚则更严厉,因此对酒驾行为产生吓阻效果。另外一个是「值勤效果」,这是因为新法实施的同时伴随着路边临检的加强,使得酒驾者被拦检的机率增加。

区分这两个效果很重要,因为如果值勤效果很大,罚则效果为零,那我们可以预期2013年6月修法的效果应该只是短期的,因为执勤效果会随着路检频率慢慢降低。当路检频率回到修法前的水平,酒驾行为也应该会回到从前。但如果罚则效果很大,我们可以预期修法的效果将「历久不衰」。

笔者用内政部统计所记录的交通事故文件来估计2013年6月13日政策改变后的效果。我把2013年6月13日前后各104天的资料进行统计,把每一天因为酒驾伤亡的人数统计出来,将结果画在图一中的黑线。

为了对照出政策效果,我用2011年相对应的每天伤亡人数作为对照组,并且也将资料绘在图一,以灰色线来表示2011的资料。图一当中,零的位置就是6月13日,很明显地,由于2011年的6月13日并没有实施任何政策,灰线基本上呈现水平的趋势,6月13日前后酒驾的伤亡人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2013年的数据就显示从6月13号开始酒驾伤亡人数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而且之后黑线一直都处在比灰线低的位置,这代表在2013年6月以后因为酒驾而伤亡的人数减少了之后似乎没有明显回升。

我用计量方法进行实际的估计,发现6.13之后的第一个月里每天酒驾伤亡人数下降了11人(从28降到17人),这相当约40%的下降幅度。第二个月跟第三个月的效果略少,两者都是下降7.5人左右。这显示政策效果非常显著,而且最少持续了三个月。

 

 

图二:每日非酒驾伤亡统计。黑线为2013年6月13日前后104天,灰线为2011年6月13日前后104天。

 


非酒驾伤亡才是重点

 

为了跟「酒驾伤亡」做对比,我将「非酒驾伤亡」人数也依照同样的方式统计出来,并将结果呈现在图二。这个图有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大家注意。第一,2011年跟2013年每天的非酒驾伤亡人数虽然有波动,但基本上都没有在6.13之后有明显变化。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6.13的政策改变应该只会影响酒驾行为,并不会改变其它造成车祸伤亡的因素。

第二,每日因为非酒驾因素伤亡的人数远远超过酒驾伤亡人数(约38倍)。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是,2013年非酒驾伤亡人数比2011年高出大约17%。换句话说,当政府花费大量警力进行路边拦检,并大力倡导反制酒驾的同时,酒驾伤亡的确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可是数量多达38倍的非酒驾人数却逐年大量增加,使得增加的伤亡人数远超过因酒驾政策而减少的伤亡人数。

换句话说,酒驾并不是造成道路伤亡的主因,还有其它更重要的道路安全问题需要解决。酒驾之所以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应该是媒体报导的放大效果所致,使得酒驾问题受到民众不成比例的重视。为了因应民众的需求,政府将大量警力以及其它资源放在防范酒驾上面,但这完全搞错了重点。因此,除了防范酒驾,政府更应该找出其它伤亡因子,并着手进行改善。

第三,眼尖的读者应该有注意到不论2011还是2013年,有几天的伤亡人数特别低,而且都发生在6到9月。这些都是台风侵袭台湾的日子,人们在台风天不出门使得道路伤亡大幅减少。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台风虽然造成灾害,但不但让台湾人有停班、停课的小确幸,还让不少原本会因为车祸伤亡的人逃过一劫。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全球金融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不論是天災或人禍,災難發生後,總少不了究責之聲。這波全球金融大震盪,讓歐美等各國央行忙於救災,而且損失慘重。但央行「損失」的資產,…
香港回憶錄之「家庭團聚」
(續前期)1978年,金先生與其他兩位大股東的塑膠玩具廠開張,因為我只有管理倉庫的經驗,所以給我做倉庫主任。給我1,500元薪資。金先生說…
香港回憶錄之「見趙紫陽」(下)
(續前期)中國媒體對這場會見的報導根據開放程度的不同而各有千秋。趙紫陽在會見中所提出的今後任務是:價格改革、治理通貨膨脹,…
令計劃落馬 中共高層竊聽細節曝光
中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中辦主任令計劃7月4日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
長女與弟弟
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做人家的女兒實在是滿辛苦的,爸媽可能只重視兒子,而把自己當作「賠錢貨」。…
做自己的主人 馬躍‧比吼為原民發聲
馬躍‧比吼的競選口號「做自己的主人」喚起原民自我認同。葉俊宏攝影 「失去土地、失去歷史,你還會知道自己是誰嗎?失去文化、失去語言…
非文青觀點:平民展演遍地開花
甚麼事可以讓人心甘情願地掏腰包,而且還樂此不疲呢?我發現,表演和展出自己的作品就具有這種魔力。…
史上最牛論文連環抄 16單位25人競抄
中國學界抄襲現象嚴重,被曝光的例子要一個比一個牛,才可能上得了新聞版面。最近被爆料的是一篇醫學論文,遭遇了16個單位25人的6輪連環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