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这是很重要的经济思想。讲这句话的人是二千六百多年前的齐国人管仲。管仲帮助齐桓公建立春秋第一个霸业,赢得一时,也赢得千秋。他的经济思想值得我们省思与学习。
提倡礼义廉耻
当时齐国内政不修,国家乱了。管仲认为第一要发展经济。这话讲起来容易,可是怎么个发展法?管仲提出「牧民」说,先把养活老百姓当第一优先,而且不光是养,还得提高人民的素质。管仲用四字真言来提高老百姓的水平,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礼义廉耻」。
当时是春秋初年,礼制崩坏。政治不稳定,很难安定百姓的心,所以管仲先从治人心开始。管仲不是冬烘先生,他说:「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他知道道德不能只是呼口号与说教,必须顺着人性去发展,于是提出四顺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讲白一点,他知道要提高人民素质,要先让人民佚乐,让人民富贵,让人民有安全感,让人民生育,才有办法进一步讲「礼义廉耻」。他这套想法和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很相似,只是管仲强调以国家的力量,从发达国家资本的角度去牧民。
发展国家经济
管仲认为,国家是生财机器,是拿来赚钱的。只有国家有钱,老百姓才能过好日子,老百姓日子过好了,才有生活质量,人民素质才会高,国家富强了才能抵御外侮,甚至成为国际强国,才谈得上尊王攘夷。国家贫穷,那甚么都谈不上。
国家该怎么赚钱?管仲提出「敛轻散重」,这个轻重就是关键,「贱买贵卖」,最基本的生意经。当时的齐国是农业国,做甚么生意?怎么做?第一个就是搞好农业,不能让它崩盘。他有几项政策,第一是控制粮价。他强行提高粮价,使农民耕作量大增。万一粮价过低,政府再来收购粮食,以待荒年时出售,赚取价差,国家大赚一笔,同时平抑物价。还可以避免富商囤积居奇的炒作歪风。
其次,国家有钱了,就可以借贷给农民,包括那些闲置的人力。他让人民务农,让农民投资更好的农具,等到收成时国家可以收取利息。就是说,国家兼具借款放贷的经济功能。
第三项,就是要避免分配不均的问题。管仲改革税制,提出了「均地分力,相地衰征」之政策。周朝实行的是井田制,管仲改成私田,变成土地私有制。然后,根据土地的肥沃与贫瘠程度,课以同比例的税赋。土地改革完成,农业当然迅速发展。
重农业也发展商业
管仲稳定农业后,便要发展国际贸易。首先他提倡社会分工,将人民区分为士农工商,国家有高额奖励政策,防止人民频换工作。其次,国家垄断式的经营国有企业,就是著名的「官山海」政策。他把原属于贵族经营的盐铁事业,全都收归国有。可是,光收归国有还不行,怎么开采才是大问题。开矿是苦差事,不能搞得民怨沸腾。
怎么办?当然是以利使之。管仲把矿山的所有权收在手上,开采权给人民,让民间去经营,国家收取三成的利润,其余的利得都归百姓。这是官民一起大发财,藏富于民。当时是春秋时代,贵族高高在上,管仲让利于民,可谓破天荒的先进经济思想。
第三项,就是鼓励消费。管仲是基本需求论者,他从人类的基本需求出发发展经济,获得成功。除了「民以食为天」的吃饭问题,人类还有色的需求。管仲设女闾,把风俗产业国有化。他的目的是:置女市收男子钱入官。清朝的褚学稼说:「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外,设女闾可以缓和社会矛盾,一方面让无妻的男子有合法的发泄,减低犯罪,不至于让良家妇女不敢出门;另一方面使大量女性的战俘或奴隶得以适当安置,得到国家的保护,算是一种社会安全措施。除此之外,女闾还有外交功能。当时各国网罗人才,开布衣卿相之局,开设这个产业就成了吸引各国人士的一种手段。就像现代的酒家或夜总会一样,促进外国与本国人士的交流与高端消费。
▲管仲选贤图。《御世仁风》(明万历四十八年凤阳刊本)插图。
发动贸易战
当时齐桓公想修理鲁国与梁国,管仲想了个办法。他要桓公当男模,穿起丝织品的衣服。同时下令齐国不准生产这种丝织品,结果带动齐国的时尚流行,百姓纷纷穿起这种衣服。鲁国与梁国百姓见有利可图,于是废耕去织丝。趁着这波流行,两国人民赚了些钱。
之后,管仲要桓公改穿帛料的衣服。结果,流行时尚转换,人人都穿帛料的衣服。这下鲁梁两国可惨了,由于废耕两年,粮食短缺,粮价飞涨。于是,齐国再外销粮食去两国,赚取近百倍的利差。这个手法一用再用,使得周边其他小国都着了道。现代中国恶搞台湾的农产品与观光业,约略也就是师法管仲的这一套手法。
九会诸侯 尊王攘夷
齐国要崛起,不能够恐怖崛起。之前郑国称霸,搞得天下围攻,最后连年征战,民疲兵困。所以管仲认为要和平崛起,成为军事大国。第一,管仲把军队国家化,伍长以上就是自愿役军人,由国家养。齐国奖励人民从军,士阶层每户一人当兵,可免全家田税。如果当上军官,全家就由国家养,立军功还有额外奖励。
此外,管仲非常重视兵器,讲究军事训练的常规化与制度化。整军经武后,就要搞「会盟」。之前的郑庄公「小霸天下」,繻葛之战中,击溃了周王率领的多国联军。管仲逆向操作,高举周天子的地位,成为春秋礼制的维护者,赢得了人心。他尊王攘夷,维护了当时的国际秩序。
管仲其人
说回管仲这个人,他是个现实主义者,绝对的利己。当年他辅佐姜纠,对手不是别人,就是鲍叔牙辅佐的姜小白,也就是日后重用他为相的齐桓公。当时齐襄公被杀,姜纠与姜小白两边争取王位继承权,比赛方法就是看谁先入临淄。管仲在半路刺杀姜小白,可惜小白命大,仅以身免。姜小白先一步入城,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之后管仲逃到鲁国。不过迫于齐威,鲁国便把他遣送回齐国。结果,鲍叔牙为他说项,最后齐桓公不仅原谅他,还拜他为相。这说明鲍叔牙有识人之明,桓公有容人之量。
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这段佳话成千古绝唱,他珍惜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他一旦掌权,不仅齐国获利,全天下都有福气。所以,他不能死!怎么也得活下去,而且要开创一番福国利民事业。他把私利扩大为全天下人之利,这才是第一流的政治家。
当时管仲辅佐齐桓公九会诸侯,为天下人之大利。齐桓公为东方大国之王,齐国举国皆富,并成就一代霸业,管仲之功不可抹灭。鉴古知今,不胜欷嘘,这个时代也需要这种大政治家,可惜不得其一。抚今追昔,难怪孔子也赞叹管仲,我不禁同此一赞也!